亚洲“四小龙”科技发展模式的得失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科技论文

亚洲“四小龙”科技发展模式的得失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科技论文

亚洲“四小龙”科技发展模式的得失及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科技发展论文,得失论文,中国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70年代初,在太平洋西岸、亚细亚的东方升起了四颗经济新星——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起飞,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被誉为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龙”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腾飞,除了本身具有的优越的客观条件,如优越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条件、殖民地时期留下的经济社会基础等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有利的外在条件,敏锐地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正确选择和实施了适合本地情况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其中,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他们的经济腾飞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小龙”科技发展战略的突出特点是:

1 从技术引进战略起步 在“四小龙”起步初期, 都面临着资金、技术严重缺乏的难题。在当时的情况下,只靠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无论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说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四小龙”都采用了技术引进战略,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改进, 使本国(地区)的科技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了较大提高。 如韩国1962年——1985年间共引进技术3538项,台湾更多,1953——1984年,共引进51521项。

2 确定宏伟的战略目标 除香港外, “四小龙”都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结合本国(地区)实际,确立科学技术发展的宏伟目标。如台湾1979年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方案》,做为台湾发展科技的最高指导原则。1991年又提出“国家科技发展中长程计划”。韩国在“技术立国”战略指导下,1986年制定了《面向2000年科学技术长期计划》,1994年又推出“韩国科技发展长期计划”(1995—2000年),总体目标是将目前处于世界第13位的整体科技水平提高到第9位,到2010 年在主要方面达到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新加坡也于1979年开始制定长期科技与开发计划,近年来又提出把新加坡建成区域科技中心的宏伟目标。

3 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引导 如韩国早在1967 年就在内阁中建立了“科学技术部”,1973年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由总理亲自担任,主要任务是制定科技长期发展政策以及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协调等。台湾自五十年代末就成立了“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后又成立“国家”科学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等机构,负责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对科技工作的指导、管理。

4 积极科技立法 如韩国先后制定了《科学技术促进法》、 《工业技术开发促进法》、《科技振兴法》等一系列科技法律法规,对科技活动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台湾也制定了《技术合作条例》等法律法规,鼓励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与国外的技术合作。

5 逐年加大科技投入

“四小龙”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韩国的R&D/GNP比重1970年时为0.38%,1985 年则达到1.5%,预计1998年将达4%,2000年则将突破5%,投资额将达到500亿美元。台湾的R&D/GNP比重则从1978年的0.48%上升到目前的1.5%以上;新加坡这一比重已由1985年的0.6%提高到目前的1.35%以上。

6 建立现代化产学研基地 如韩国仿效日本筑波科学城模式, 于七十年代建成大德科学城;新加坡仿效美国“硅谷”模式,于1979年建立肯特岗科学技术园区;台湾则在1980年建立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香港由于其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以金融、服务业、对外贸易、旅游业为主),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大规模的科研基地,但近年来也开始在大浦、元朗等地建立科学工业园区。以上科学城和科学工业园区的建立,为外国技术的输入提供了良好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大批的科技精英,并充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了整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科技的发展。

7 大力培养、 招聘科技英才 “四小龙”的人才战略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加强正规教育,尤其重视培养科技人才。 “四小龙”的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5%以上。在经费的分配和学校学科设置上则向理工科倾斜,以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如韩国七十年代就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政府规定超过二百名职工的公司必须对其15%的劳动力进行强制性职业培训;

(3)大量外派技术人员和留学生出国深造, 并积极招聘和吸引国外科技人员。目前,新加坡每万劳动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56人,超过英国1995年(54人)和接近德国1993年(58人)的水平。

8 重视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与消化、吸收、 创新相结合 “四小龙”对外国技术不是盲目引进,而是经过审慎的选择。一般都是先引进适用技术,而后扩大到先进技术,最后再引进高精尖技术。引进时注重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紧密结合。每一阶段的技术引进都相应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加强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力求创新。据韩国在八十年代中期对132家大型企业的调查, 对外国先进技术能够大体消化、吸收乃至完全消化吸收的占89.4%,不能消化吸收和只能消化一部分的厂家只占10.6%;能对外国技术进行技术改进、创新的厂家占90.1%,照原样应用的仅占9.8%。

9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如韩国一直积极参与UNDP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ESO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CAP (亚太经社委员会)、FAO(粮农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从中获益匪浅。企业与国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则更为频繁和广泛。新加坡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重点则是大量引进海外高级科技人才以加快建设“区域科技中心”的步伐。

10 确立高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四小龙”都普遍有意识地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步伐,以保持在未来的科技、经济竞争力。各国(地区)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确立了高科技优先发展领域。

虽然“四小龙”的科技发展战略对其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和不足。1997年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使“四小龙”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其中固然有经济、政治等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的原因,但科技战略和相关政策的一些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自身科研能力差,对外依赖性强。“四小龙”由于长期实行引进战略,自身科研力量薄弱,许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使得“四小龙”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升级处于被动局面。近年来“四小龙”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逐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②重技术开发,轻基础研究。长期以来“四小龙”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这种技术引进战略在较短时期内可提高本国(地区)的科技水平,大大节省研究周期和研究经费,曾为“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从长远来看,只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不利于自身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③本国(地区)高层次科研人员不足。一方面由于本国(地区)教育、科研机构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外派的技术人员、留学生大量留在国外,使国(地区)内高层次科研人才尤其是高科技和尖端科技领域人才奇缺,只能靠大量招聘海外高级人才来弥补。如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和几个主要科研机构的负责人都是高薪聘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担任。“四小龙”科技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①应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四小龙”在发展初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实施了技术引进战略,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到七十年代末期,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引进战略已不适应继续发展的需要,“四小龙”又适时改变了战略,确立起自主开发为主、“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又一次推动了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形势下,我们应根据我国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实力、科技能力、社会制度等综合条件,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把发展高科技、开发引进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以及基础研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时期有选择地、分轻重缓急地加以安排,即走一条复合型科技发展之路。

②国家应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引导。事实上,党和国家一直对科技事业十分重视。今年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科技兴国”作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当前国家应进一步发展完善有关科技的立法,并制定一系列科技政策措施来确保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宏伟目标的实现。

③要切实加大科技投入。我国目前的科技投入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我国这一比重最高时仅0.7%,但自1990年起反而逐年下降,到1996年仅为0.48%, 这意味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建立在科技发展和进步基础之上,相反,是以知识贬值为代价,相当程度上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这种局面如果继续下去将严重背离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使按照1995年我国《关于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要求,到2000年R&D/GDP达到1.5%,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发达国家一般为2.5%左右,即使是“四小龙”中比重较小的新加坡,1996 年也达1.35%。因此,应采取措施从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并逐渐使企业成为研究与开发的主体。

④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层次科技英才。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虽然科技人员绝对数几十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相对数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四小龙”。

⑤以现代化产学研基地为依托,加快高新科技产业化。“四小龙”及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建起了产学研基地(科学城、科学工业园区等),以此为依托,带动了技术升级和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陆续建立了一些国家和省、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北京的海淀高新技术实验区(中关村)、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园等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我国的高技术在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高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还大有潜力可挖。

⑥广泛开展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前我们很少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丧失了许多学习先进科技与管理经验的机会。随着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科技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如中美在航天技术、能源、信息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标签:;  ;  ;  ;  ;  

亚洲“四小龙”科技发展模式的得失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