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_加工贸易论文

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_加工贸易论文

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加工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国际分工方式,它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二次大战以后,国际间经贸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加工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工贸易是对传统贸易形式的演进,代表着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一种新趋势。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新的国际分工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积极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才能顺应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一项战略举措

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仅是参与国际分工的要求,更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1.我国长期发展加工贸易的必要性

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工业化的最本质内容是,既要发展机器大工业,使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又要根本改变整个经济结构包括劳动力结构,使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从实现工业化的要求来看,农业劳动力要向非农业大转移,需要巨额资金。1979年到现在,全国农业已转出9千万人,估计到本世纪末, 还有1.8亿劳动力需要转出,如按每转出一个劳动力需要1万元计算,大约需要近2万亿元。另一方面,为了安排将要转移出的劳动力, 还要发展重工业,以便提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同时,随着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我国重工业也要高级化,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升格。一个农村人口工业化,一个重化工业高级化,表现为农村工业与城市大工业之间争夺资金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加工贸易,促进产品出口。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把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融入国际循环之中,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取得外汇收入,这既有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又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2.加工贸易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不过10%。从80年代末期开始,加工贸易迅速发展,199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比重达38.2%,1996年达50.6%,1997年则达53%。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一般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见表1)

3.加工贸易在改革开放20年间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第一,我国发展加工贸易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流动的大趋势下,企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潮流,它反映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内分工的客观要求。新技术革命使体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较优势在传统产业内部发生了分化,形成了新的分工和产业内贸易。中国大陆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正是这种国际分工和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深刻反映。

第二,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比较优势的产物。当前我国的比较优势仍然集中体现在劳动力供给和低成本上,缺乏资本集中所反映的规模经济优势和高技术所反映的创新优势。世界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内部的技术革命,使中国的比较优势愈来愈不可能完整地占据某个产业,而只能部分地占据产业中的某些生产环节,依据产业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这是一般贸易萎缩、加工贸易发展的深刻原因。

第三,我国发展加工贸易是借助港、澳、台经济整合机遇的一种现实选择。港、澳、台同胞在内地的投资和经营主要是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若没有港、澳、台因素,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也会在中国投资并发展加工贸易,但速度要慢得多。加工贸易的发展极大依赖于国际贸易口岸的各种便利条件和运输成本,而香港对加工贸易的贡献,恰似天赐其便。利用地缘优势、民族文化优势,香港、台湾对祖国大陆的产业转移,构筑了海峡两岸暨香港产业内分工的新框架,加速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表1 1991—1997年我国主要贸易方式的比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

一般 进料加工 来料加工 外商投资 保税仓进出

总值

贸易(%) 贸易(%) 贸易(%) 品进口(%) 口货物(%)

1991 1357.01 49.58

24.7817.58 3.46

1992 1655.25

46.626.0 16.8

4.8

1993 1957.03

41.526.4 14.7

8.4

1994 2366.20

41.030.1 14.0

8.5

1995 2808.48

40.933.9 13.1

6.7

2.6

1996 2899.04

35.336.1 14.5

8.6

3.2

1997 3250.57

36.0%

36.8 15.5

5.5

2.8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各年。

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亚太区域乃至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链条,更多地具有水平分工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部门内贸易和企业内贸易的具体体现,符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现在,加工贸易的规模已占我国进出口的一半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利用外资,1997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约为762.4亿元人民币,其中加工贸易创造财政收入266.8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15万家,相关从业人员约3000万人。1998年1至6月,加工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4%,拉动GDP增长0.84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在加工贸易初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一,难以迅速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引进加工贸易的初衷,都是为了充分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低廉要素成本,从国外进口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加工装配后复出口。这些简单的加工生产,附加值低,增值小,对国内原有经济存量改变不大。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初期,主要是以来料加工为主,承接以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向外转移的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尽管出口量增加,但远达不到理想的贸易增值的效果。后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才发展到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家用电器、飞机零部件、服装、旅游鞋、箱包、首饰、玩具等多样化产品,增值率明显提高。

第二,很难带动国内配套产品的生产。由于国内的生产水平低、质量差、配套不齐,不符合加工要求等,加工贸易企业不得不依赖进口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初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飞地”经济,即不使用国内原材料也不存在对其他企业的示范效应与扩张效应,仅仅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件和低廉的要素成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发展中国家自身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是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历程看,在经历了加工贸易初级发展阶段之后,多数都能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本国产品的配套能力。

第三,加工贸易企业的市场完全由外商控制,企业利润被转移境外。加工贸易是一种两头在外的经济,市场完全由外方掌握,外方可以一个企业的不同公司提供原料和接收产品,同时把持了从原材料采购、成本核算到产成品销售的全过程,从而实际控制了加工企业的管理权,也因此获得了各个经营环节的利润。这种现象十分不公平,但却很普遍。

第四,引发国际贸易磨擦。发展中国家在加工贸易发展初期,国产率较低,一是使用国产原材料比例很低,二是价格构成中国内增值比例很低。按照国际惯例,产品的原产地以是否发生“实质改变”作为判定标准。按照以上标准,造成了我国大量贸易顺差的现象。台湾、韩国和日本在发展加工贸易过程中就出现过这些现象。

2.中国在发展加工贸易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加工贸易政策与现阶段较高的关税水平以及外贸保护政策存在冲突

首先,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实行“超国民待遇”,加工贸易进口原料减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而一般贸易进口除全额完税外,还要受到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的限制,对非出口加工企业竞争造成不利局面,也促使更多出口企业通过加工贸易使用进口原料和设备。这种税收政策的双轨制,必然引起资源配置的扭曲和降低效率,提高总体贸易的成本,也导致部分企业严重依赖国外原材料以及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走私。

其次,对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内原材料退税政策,不利于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对来料加工中使用国内原材料所征收的增值税不予退还,而对使用进口原材料实行退税,使关税对国内中间投入品的保护和刺激作用减弱。对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实行关税减免,无疑进一步提高了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而国内中间投入品相对价格上升,从而使我国产业结构很难向中间投入品升级,不能促进制成品出口结构的改善。

第三,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和监管力度不严而带来的问题,比如逃套汇漏洞、走私问题较严重等。由于来料加工只收取工缴费,逃套汇的可能性较小。进料加工生产经营要通过收付汇、结售汇来完成,具备逃套汇漏洞。在进口环节上,有的企业伪造报关单骗购外汇,有的使用不需对外付汇的进口报关单套汇;在加工环节上,可以通过国内转厂加工过程逃汇。转厂过程中以外币结算时,转出企业不进行外汇核销,以人民币结算时,转入企业便可以进料不付汇,将出口后形成的外汇盈余滞留境外。此外,一些企业在出口时,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单就报关出口,逃避了国家外汇监管。

加工贸易走私途径,一是利用假加工贸易合同伪报贸易性质,骗取免税进口;用假加工贸易手册骗取货物进口后擅自内销;用假出口报关单骗取加工成品出口核销。二是利用异地加工、异地进出口和境内转厂加工进行“飞料”走私。三是在进口环节少报多进、在加工环节高报单耗定额、在出口环节多报少出,将其差额部分走私内销。

深圳的经验

深圳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规模较大、管理比较规范的地区,在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和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值得全国借鉴。

一、深圳市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表明: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力度过大,将会阻碍加工贸易正常的发展,打断产业升级的过程

深圳经济特区在建设初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只能走发展加工贸易的道路,以“三来一补”的方式引进外资,实行外向型经济。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深圳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以“三来一补”起步,进而发展了进料加工业务,使加工贸易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1980年深圳市进口总额为0.1751亿美元,1998年则达452.76亿美元,平均年递增51%,深圳市实际累计利用外资172.91亿美元以上。

90年代初,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圳市对加工贸易提出了“转型、提高”的思想,引导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但是由于政策执行的力度过大,出现了一次滑坡。1994年全市新签“三来一补”协议项目数,比上年下降34%;全市终止合同1264项,为新签协议项目的 123%;全市“三来一补”企业外商实际投资,比上年下降31.5%;全市工缴费收入5.6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7%。1994 年全市工缴费收入比上年减少4100万美元。

1995年市政府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对加工贸易,特别是“三来一补”的“稳定、发展、提高”的方针,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使加工贸易在1995年三季度抑制了下滑势头,四季度重新回升。在1995年到1998年短短的四年中,协议(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20年期间各项总值的35.7%、55.41%。 特别是工业实际利用外资达到高峰值,占60.09%。据海关统计,1998年,深圳市加工贸易出口227.69亿美元,同比增长8.14%;占全市同期外贸出口的86.17%,全省的30.7%,全国的12.39%。 深圳市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各项指标均好于全市、全省和全国的相应指标,为全市、全省和全国出口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政府充分利用调控手段,制定政策扶持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

深圳的加工贸易起步于80年代初期,从当时的产业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少。但是,随着深圳市委、市政府在90年代中期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工贸易领域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截止到1998年底,深圳加工贸易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值占该领域销售值的比重为37.2%。产业的关联度也大大增强,据外商反映,仅计算机产业深圳就带动了周边几十个行业的生产。这主要是深圳在加工贸易迅速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过程中的扩散效应。深圳市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过程中,政府起了积极引导作用。

从90年代初期开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性政策,积极引导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1998年初,市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这是迄今为止深圳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中内容最全面、力度最大的一个文件。除重申已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外,在研究开发、投资担保、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税收优惠、技术入股、招工调干、人员出国等各方面,都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支持。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深圳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构不断优化,增值率进一步提高。(见表3)

三、深圳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业务发展较快,目前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同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电子产业配套基地

加工贸易实现产业内的国内配套,走出“飞地经济”模式,在现实中表现为“转厂”业务的发展。“转厂”有利于提升加工贸易的加工深度、优化投资环境、完善配套能力、吸引海外投资、减轻口岸压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加工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高新技术企业来深投资,主要是看中了深圳为整机成品配套生产的加工贸易企业。1998年全市加工贸易企业“转厂”的转出值达3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加工贸易出口值的16.2%;“转厂”的转入值为5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进口值的37.6%。转出方的企业数为8375家(其中进料加工2947家,来料加工5428家),占加工贸易企业数量的57.3%,涉及转入方企业数量更多,约占90%左右。以理光公司为例,其在深圳的产业配套率,已由投资建厂时的20%上升为80%;深圳王利电机公司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继电器生产厂,其产品的许多关键部件均来自深圳本地的供货商,并占该公司总采购量的50%至60%;IBM、 康柏等跨国公司纷纷投资深圳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看中了深圳日益强化的产业配套优势——深圳已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环境最好的城市。

随着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环境、机制环境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深圳已形成了计算机及其软件、通讯、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并呈现出很强的产业配套优势。以计算机为例,深圳约有1500多家配套工厂,生产除蕊片以外从机箱、板卡、接插件、显示器到磁头、硬盘驱动器等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部件,年配套能力在2000万台左右。目前在沙头角保税区内便可配齐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伴随IBM 在深投资建厂,给IBM配套的硬盘厂商、专用气体厂商、框架厂商等, 目前已纷纷落户福田保税区。爱普森公司45%的配件也是在深圳及周边地区生产。

深圳产业配套所呈现的诸多特色,已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深圳的重要动力。许多外商反映在深圳无论从事小规模的研制,还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都能找到为自己配套的厂家。他们认为,供货商本地化不仅缩短了生产链条,降低了成本,而且深圳本地供货商提供的产品在质量和交货时间上都有保证,同时还可货比三家。王利电机公司拟在深圳逐渐实现100%的供货商本地化。IBM公司也表示,将积极地对本地供货商进行论证。

深圳的产业配套优势,不仅对投资深圳的跨国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同时,深圳也是各跨国公司在中国集中采购的首选之地。据了解,西门子公司四五年前便开始在华南地区采购电子元件,而深圳便是其主要的供货城市,其采购数量每年都在增长。

四、在加强对加工贸易海关、外汇等领域监管方面,深圳近年来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可以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表2 1998年深圳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 (亿美元)

进出口所占比例(%)出口所占比例

进口 所占比例(%)

全市452.8 100 263.96 100188.8 100

加工贸易374.682.7

227.7 86.3146.9 77.8

其中:进料加工

234.562.6

140.7 61.8 93.8 63.8

来料加工

140.137.4 87 32.8 53.1 36.2

资料来源:深圳市经发局。

1.深圳海关加强加工贸易监管的措施。(1)集中力量, 加强对货运渠道和海上运输的检验,形成仪器透视、现场查验、机动抽查的反走私体系。(2)加强口岸查验与主管海关稽查的相互配合, 口岸查验部门在对数量大、敏感的商品加强查验的同时,把信息反馈给主管海关稽查部门,由稽查部门跟踪调查。(3 )对属于海关总署规定的重点敏感商品,海关备案部门严格按照总署制定的单耗标准办理企业生产合同的备案手续,对非常重点敏感的商品,海关根据企业的实际单耗办理设备合同备案,同时,严格规范合同备案时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品名、型号规格、计量单位等。(4)加强中期的核查工作。 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出口报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后期核销时已成为走私、违规事实。(5 )加强核销工作。为配合对加工贸易企业进口料件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海关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合同核销工作,对逾期不办理核销手续的,采取措施,对工厂核查,防止三无工厂的发生。(6 )加强对转厂深加工的管理,加强对敏感商品的重点监管,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工作。

2.深圳外汇管理部门加强外汇管理的措施。1998年深圳市对外贸易收入的70.3%是由加工贸易完成的,占全市外汇收入的49%,加工贸易项目下实现顺差50亿美元。这些成就与深圳市外汇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外汇管理的措施密不可分。首先是加强对加工贸易外汇监管和实施监管现代化。在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方面:深圳市外汇管理部门,对有违规售付汇的银行及时警告,暂停售付业务;对购付汇不正常的企业及时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与海关报关部门的联系,推广实施与海关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为了防止采用“境外以收抵支”收汇方式的企业再付汇,深圳市外汇管理部门从1997年4月起, 抵扣时收取进口报关单核销联。其次是加强对三资企业购汇的管理,要求各外汇指定银行对三资企业办理进口购汇时,须严格审核企业的税单、内部批文等,同时实施名录IC卡管理系统,防止不法分子假冒他人名义骗购外汇;对大额和可疑的银行结汇水单与收帐通知实行了“二次核对”制度;自1991年以来就对转厂的外汇核销工作规范管理,严格规定转厂出口必须收汇并核。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深圳1998年7 月至今贸易项目下的结售汇一直保持顺差。

五、深圳在处理国有企业发展与加工贸易之间的关系方面,正在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本身的原因,当前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因此,经济理论界就有一些人认为我国的加工贸易挤占了国有企业的市场。我们认为这种观点至少是不全面的。

深圳加工贸易的发展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重大的带动作用,深圳康佳集团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证明。康佳集团从加工贸易起家,后来成为上市公司,目前又通过低成本扩张兼并了一批同类型的国有企业,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为加工贸易企业改造国有企业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近6年间,康佳先后出资超过亿元,通过兼并救活了4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使这些企业的产品产量数倍增加,质量大幅度上升,直接吸纳下岗职工5000余人,周边配套企业间接吸纳下岗职工超过万人,还盘活了7亿元已经闲置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企业一改过去的亏损状况, 成为当地纳税大户。从这个典型可以看出,加工贸易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彼消此长,而是互相促进。

加工贸易政策近期内不宜调整

为确保全国今年出口有所增长,加工贸易出口作为外贸出口的重头戏,担负着极其艰巨的任务。以深圳为例,假如今年一般贸易和其它贸易出口保持去年的水平,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最低要达到2.3%。 假设今年各项外贸(除加工贸易以外)出口增长就是去年各项外贸出口增长来推测,全市加工贸易出口必须增长4.5%。 根据今年首季一般贸易和其它贸易出口增长估算全年,加工贸易必须保持增长9.04%。

1.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IMF预测亚洲经济正走出谷底, 今年整个亚洲可能实现零增长;全球1999年增长2.25%, 国际贸易增长4%。但是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美国500家大企业1998 年利润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总收入下降4.7个百分点,美国股市“可能出现大幅调整而影响对亚洲需求”;日本1999年元月第一次出现正增长,但是个人消费没有走出谷底,二月份失业率仍有4.6%,前景不容乐观; 欧洲的德、法等国1998年经济增长亦已放慢。

2.近期加工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

(1)国家对加工贸易商品进行分类管理的办法, 对限制类商品实行保证金“实转”政策,对加工贸易业务的开展影响较大。对钢材、塑料原料、聚脂切片、晴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等5 种敏感商品实行先征后退,并不允许“转厂”的政策,如果出台,对加工贸易影响很大。

表3 1987—1998年深圳市加工贸易增值率(万美元)

年份加工贸易出口加工贸易进口 增值率(%)

198778803

87717 -10.16

1988

208357 212321

-1.87

1989

292678 249016

17.53

1990

362573 302700

19.78

1991

865693 722310

19.85

1992 1052246 881589

19.36

1993 1246211 988473

26.07

1994 1588950 1222880

29.94

1995 1788569 1350279

32.46

1996 1896247 1314605

44.24

1997 2125588 1466171

44.98

1998 2276932 1469482

54.95

资料来源:深圳市各年统计年鉴。

(2)国家有关部门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银行保证金台帐实行部分企业“实转”管理;对转厂深加工和异地加工贸易的管理等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出口业务。

(3)付汇、结汇困难多。首先是外资企业“转厂”购汇、 付汇困难。这是由“转厂”业务不能办理购汇和付汇手续,只能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以及“转厂”企业之间不能购汇支付和向境外付汇的有关规定引起的。其次,受世界市场价格下调压力,许多企业被迫低价接单,于是引起增值率低于外汇管理局核定的增值率,而企业无法按照核定的增值率进行外汇核销。

以上政策的调整,从长期看,有利于完善加工贸易管理,维护正常的加工贸易秩序,防止和打击利用加工贸易从事走私、逃税和逃汇等违法行为。但是操作起来困难较大,而且政策力度过大,短期内将对加工贸易企业产生很大冲击。两个直接的影响是:加工贸易业务将大幅下调,外向型经济必然相应萎缩;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将迁出中国。

鉴于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防止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对港澳台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有关政策的调整应选择适宜时机。

标签:;  ;  ;  ;  

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_加工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