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健全,强化组建的关键——努力实现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的新突破述评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新突破论文,之二论文,努力实现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实现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的新突破,拘泥于传统的工会工作格局显然行不通。建立一套适应新建企业建会工作需要的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改革领导体制
3年前,深圳宝安区推出区、镇、 村“小三级”工会组织领导体制。
如今,确立由市、区向乡镇、街道、开发一级延伸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已是各级工会干部对加强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达成的共识。
在我国,新建企业多、小、散、杂,且大部分分布在乡镇、农村,职工流动性大,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复杂。仅靠市、区总工会有限的人力、物力,难以承担起协调新建企业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任。
工会工作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建企业劳动关系,改革工会组织领导体制首当其冲。
在河北,省总工会以工会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终于使省委、省编办分别下文,把乡镇工会的机构编制纳入行政序列,并对乡镇配备专职工会干部作出了明确规定。 目前, 全省1991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工会组织。
武汉市在探索新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上实现了“三级跳”:1996年开发成立时同步建立了开发区工会,1998年,成立了市、区和乡镇街道三级私营、外企工会联合会;今年, 全市19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工会组织。
上海、南京等地则重点加大社区工会的建设力度,通过社区工会对辖区内经济组织的辐射作用,推进新建企业的工会工作。
乡镇、街道、开发区一级工会组织的建立健全,不仅弥补、充实了传统工会组织领导体制的薄弱环节,使工会组织领导体制更趋完善,而且因为这些工会直接承担了一些基层工会的职能,如代表职工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调处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等,从而使工会更贴近企业和职工,为工会工作有效地向新建企业延伸提供一个坚实有力的支点。
建立工作机制
在推进新建企业工会工作中,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上下齐抓共管、发挥整体合力的工作机制,已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广大工会工作者面前。
浙江省委率先建立了由办公厅、组织部、总工会等9 个部门联合组成的新建企业工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新建企业工会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全省11个地级市和88个县(市、区)也全部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专门的组织机构为工作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有效的载体。由于领导责任明确,浙江省新建企业工会工作从一开始就步入有计划、有步骤的规范运作轨道,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有71000余家私营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104万多名职工加入工会组织。
机制是看不见摸不着又处处起作用的无形之手,它需要组织机构为载体,也离不开制度作保证。
哈尔滨市总工会便是通过建立党政工联动工作制度,有效地保证工作机制的良性运转,他们自1997年以来,就协调市委组织部、市体改委、工商局等部门建立包括联合发文、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督促、联合考评表彰的“四联”制度,使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实际操作中不因个别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避免了人为因素,走向规范化。
健全运行机制
在上海,由政府劳动部门、私企联合工会和私营企业协会组成的“三方协商机制”,深受广大新建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欢迎。这种注重事前充分沟通交流的机制,既可以充分表达利益各方的要求,又能较好地找到利益平衡点,有助于把一些可能引发劳动争议和纠纷和苗头及时消解在萌芽时期。而这只是上海市探索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运行机制中的一小部分。
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工会建立后如何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的应有作用。探索一个适应新建企业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成为进一步深化新建企业工会工作一道绕不开的紧迫课题。
于是,开展“双爱双评”活动、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法律援助、组织民主恳谈会活动……各地工会可谓花样翻新、高招迭出。
所有这些,不仅扩大了工会的社会影响,强化了工会作用,提高了工会地位,而且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会工作运行机制夯实了基础。
无规矩不成方圆。走向规范化,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必将迎来彩霞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