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巨大差异引起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异论文,大学排行榜论文,两个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一个响亮的口号,也是中国人民的一个愿望。有的大学制定了10年计划,有的大学则提出了15年或者20年的奋斗目标。然而,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一流大学的普适标准,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认识恐怕有非常大的差距。
我过去没有见过世界大学的排行榜。倒是美国每年都发表大学排名,但只限于美国自己的大学,并不涉及与其他国家大学的比较。我见到的第一个世界大学排行榜,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于2003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前500所的排名。随后,2004年、2005年继续发布。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于2004年首次发布世界大学前200 所的排行榜,然后2005年继续发布。比较这两个排行榜,让人吃惊的是,对于中国大学的排名差距非常之大。
一、两个排行榜的差异
在上海交通大学2003、2004年排行榜中, 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200 名;2005年只有清华大学进入,排在第169位。英国人对中国很客气,2004年排行榜中,中国有5所大学进入前200名,分别是:北京大学第17名、清华大学并列第61名、中国科技大学第154名、南京大学第192名、复旦大学并列第195名;2005年有6所大学进入前200名,分别是:北京大学第15名、清华大学并列第62名、复旦大学第72名、中国科技大学第93名、南京大学等四校并列第150名、 上海交通大学等三校并列第169名。在英国人的排行榜中,中国大学的名次,2005年比2004 年普遍大步前进。其中,复旦最厉害,前进123名;科技大前进61名;南大前进42名; 上海交大首次进入排行榜,至少前进31名以上。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北京大学,两次排名都在前20名之内,2005年更领先于日本东京大学(第16名),做了亚洲的排头兵。《泰晤士报》用两页内容介绍欧洲、北美以外大学排名情况时,用的是“北京带领亚洲前进”的标题,还用一篇专文介绍北京大学。
两个大学排行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计分标准不同而引起的。在英国2004年的排行榜中,学术界同行的评价(peer review score)占50%,2005年又从中分出10%给予招聘人的评价(recruiter review);国际教师得分和国际学生得分(int'l faculty score & int'l students score)各占5%,合起来是10%;教师、学生比得分(faculty/student score)占20%; 教师论文引用比率得分(citations/faculty score)占20%。上海交通大学排行榜没有学术界同行的评价这一指标,更没有招聘人的评价;10%是校友得分(Alumni),指赢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得分;20%是教师获奖得分(Award),即本校教师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得分;20%是教师论文被高度引用的得分(HiCi),指在21类研究领域的论文被高度引用的研究员的得分;20%是发表在《Nature》(英国的自然科学综合性杂志)和《Science 》(美国的自然科学综合性杂志)两种期刊上的文章的得分(N&S);20%是科学论文引用索引和社会科学论文引用索引的得分(SCI);10%是学校规模(Size)。英国排行榜的软性评价占了绝对的比重,虽然这种软性评价的人为因素很大,但不能否定它的重要性。就像社会民意调查一样,虽然各个调查机构对同一个问题得到的数据未必相同,但的确能够反映社会民意倾向。英国排行榜反映的是学术界的民意,不可避免地有个人偏见,但却是一种重要的舆论。上海交通大学用的全是硬指标,30%是得奖指标,60%是论文及论文引用指标。这令人难以非议,但这些指标却不能代表大学好坏的全部,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的人才是各式各样的,所谓行行出状元,不能只以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来评价。研究成果也是多种多样的,论文及其被引用的多寡当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英国的排行榜,论文被引用只占20%的比重,或许少了点;但上海交通大学把获奖和论文占到90%的比重,是否也太多了些?
两个排行榜最大的差异是对北京大学的评价。上海交通大学把北大排在200 名之后,英国却把北大排在前20名之内。如此大的差异如何引起?看看英国排行榜,比较一下北京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各项得分情况就一目了然了。上海交大的排行榜,东京大学三年的排名分别是:19、14、20,全在前20名。2005年英国排行榜,北京大学列第15名,综合得分是56.3;东京大学列第16名,综合得分是55.1。具体的各项得分如下:学术界同行评价,北大71分、东大73分相差很少;招聘人评价,北大37分、东大2分,相差悬殊;国际教师得分,北大7分、东大2分,相差较大;国际学生得分,北大4分、东大12分,反过来相差较大,两项合起来,相差不多。教师、学生比得分,北大26分、东大19分,有所差别;论文引用得分,北大0分、东大17分,反过来相差悬殊。由此看来,北京大学的优势在于人们好的评价;而东京大学在论文引用方面则远远胜过北大。如果单从论文引用这一条来看,北大的0分,不但进不了前200名,恐怕难进前500名了。
在英国的报告中,对于论文引用这一项有所说明。该报告说,除了法国一所大学外,排行榜前14名,都是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尽管在排行榜中有少数非英语国家的大学获得论文引用这一项的得分,然而这个占20%的分数可能造成进入顶尖大学的鸿沟。应用到北京大学,在这个项目上所丢失的分数被健康的师生比和全球学术界同行的高度评价所弥补。东京大学获得了论文引用的分数,同行的评价也很好,但是招聘人的评价太低。这相比于该校的声誉,实在令人惊奇。从英国人的说明看来,北京大学的科学论文水平太低,而国际上的人缘很好;东京大学的科学论文水平虽远胜于北大,但是国际上的人缘却不佳。
二、科学论文得分的归属问题
在世界顶尖的科学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文章,自然能够说明论文的高学术水平。科学论文被高度引用,当然更说明该论文的价值和作者的重大贡献。这些数据无疑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大学科学研究的主要人力,是庞大的博士生和博士后队伍;提供博士生和博士后的人才,也是大学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我在纽约认识两个博士生,他们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已经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文章了。 他们是分别在国内的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拿的硕士学位,来美国纽约当博士生不过三年左右,就做出了出色的科学工作。这里面有导师的贡献,如提出最前沿的学术课题。提供资金和实验条件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但不能否认,主要的科学工作是博士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很快取得科学成果,是因为在国内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能力基础,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然而,他们的科学成果却只能算在美国大学的名下,培养他们的中国大学无法沾到光。不过,他们的指导教师和相关人士对他们的良好印象,必然引申到培养他们的中国大学,因而会得到同行评价和招聘人评价的较高分数。
美国芝加哥大学每年都发表全部美国大学获取博士学位情况的调查报告。我在网上查到2004年及其前几年的报告,还没有看到2005年的报告。报告所公布的一些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04年度,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是42155, 其中美国公民是26431,非美国公民是13113(其中1528人有“绿卡”)、占31.8%,另有2611人未确定身份。若看物理科学(该报告的提法,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学和计算机科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是6049,其中非美国公民是2797,占46.2%,生命科学有8819人,其中非美国公民是2645,占30%;技术类有5776人,其中非美国公民是3543,占61.3%;在其余社会科学、人文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中,非美国公民所占比率较小。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博士,外国人占了很大的比重,接近一半,他们的科研工作必然对美国大学的科技论文统计数有很大贡献。
非美国公民获得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主要是哪些国家呢?根据2004年的报告,中国居第一位,共有3209人获得博士学位(包括香港、不包括台湾);第二位是韩国,有1448人;第三位是印度,有1007人;日本只有278人,居第8位。这就说明,2004年中国人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占美国大学全部获得博士学位人数的7.6%,是日本人的11.5倍。这里还要指出,这是全部学科的数据。如果单独计算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数据,中国博士的比率必然更高。另外值得重视的数据是,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仍然留居美国的比率,2004年中国是89.2%,印度是88.8%,韩国是65.1%,日本是53.6%。也就是说,中国人拿了博士学位以后,基本上继续在美国做博士后或者工作,继续为美国做学术贡献。因此,中国的博士生、博士后、继续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家和访问学者,他们对美国大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贡献不能小视。到美国大学科学实验室参观,给人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在实验室工作的几乎都是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无所不在,到哪一个实验室很少见不到中国人的。但是老板则基本上是美国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术交流方面,以掌握最前沿的课题,然后申请经费、带一支大小不等的研究队伍,他们自己很少动手做实验。做实验的是博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有的雇用技术员做些辅助性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排行榜的前200名学校中,美国在三年中分别有93、89、88所大学上榜。美国大学能够占接近一半的比例,是因为主要以发表论文和获奖作为标准,而这里面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学生和外国学者的贡献,其中中国人占了很大的比率。也就是说,外国培养的人才因在美国工作,其全部得分都算在美国的大学身上,而本国大学却得不到任何分数。因此,仅以发表文章做评价标准而忽略人才培养的评价并不公平。相对而言,《泰晤士报》的评分标准要公正些,因为各国学生和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表现,会给人们不同的印象。学术界同行的评价和招聘人的评价,作为个人或许有主观偏见,但综合起来可能更接近真实情况。上海交通大学排行榜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极为偏重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得分,却忽视人文学科的评价,对于社会科学得分所占比重也很小,不能反映一所大学品质的全局。
三、从英国人的分类排名得到的认识
《泰晤士报》的排行榜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问题。他们的报告给出了按五大类别排队的前50名大学名单,有科学类、技术类、生物医学类、人文艺术类和社会科学类。这充分说明,他们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与技术同等看待的。这里选用2005年排名的有关情况,可以得到某些认识。科学类:北京大学第14名,60.8分(满分100,由剑桥大学获得);东京大学第8名,74.5分;中国科技大学并列第45名,38.3分。技术类:北京大学第10名,68.5分(满分100, 由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东京大学第8名,76.8分;清华大学第17名,60.1分;中国科技大学第50名,44.4分。生物医学类:北京大学第8名,69.5分(满分100,由哈佛大学获得);东京大学第12名,61.5分;复旦大学第35名,43分。人文艺术类:北京大学第6名,70.9分(满分100,由哈佛大学获得);东京大学第16名,50.5分。社会科学类:北京大学第23名,48.4分(满分100,由哈佛大学获得);东京大学第14名,61.7分。以上所有分数全部根据学术界同行的评价。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整体而言,中国的大学在技术与自然科学方面排名靠前,技术类有三校进入前50名,科学类有两校进入前50名,生物医学也有两校进人前50名。反观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中国大学排名靠后,都只有一校进入前50名,实在遗憾。这个排名情况与中国整体形象是一致的,就是重技术,相应地也比较重视自然科学,而轻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国外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是工程师治国,喜欢搞各种各样的大工程,却忽视人文关怀和环境关怀。工程师治国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的,现在中央已经强调以人为本,但是要真正贯彻到方方面面,恐怕有很长的艰苦的路要走。反映在教育方面,同样是重理工、轻人文;反映在中国发布的国际和国内大学的排行榜,也是重理工、轻人文。
单就北京大学来说,英国人给了较高的评价。从北京大学与东京大学得分的比较中,我们也获得某些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三方面,东京大学超前北京大学,人们可能不会怀疑这个结果;人文艺术和生物医学两方面,北京大学超过东京大学,对此人们可能有所疑问。我本人没有去过日本,对于东京大学完全不了解,但是我在美国生活十年有余,和美国比较,北京大学在这两方面得到高分并不奇怪。北京大学在生物医学方面获得高分,是因为原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大。同样原上海医科大学并入复旦,也增加了复旦大学的得分。在医学方面,中国几所优秀的医学院和一流医院,其学术水平完全可以和美国好的医学院和好的医院相比。中国由于资金短缺,和美国的差距主要在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方面,其次是护理方面没有美国完善;至于医生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经验并不差。美国医生专业性强,诊断更多依赖检验,对于有多种疾病的病人,往往处理不好,中国医生比较懂得病人身体的全局关系,而且每个医生接诊的病人数和外科医生手术的数目远远多于美国医生,因此具有更多的临床经验,这些优势不应低估。如果单看发表于国际上的论文,中国有大的差距,但是医学方面的治愈率、手术成功率、疑难病人的处理能力,都是考察医学好坏的重要根据。在中外的医学交流中,中国医学并不逊色。此外,中国的中医对于世界医学的贡献是独特的,也当然为中国医学院校加分。
谈到人文艺术领域,北京大学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国外的人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有的单列,不单列就放在人文领域。艺术也常常单列,不单列也放在人文领域;北京大学的中文、历史、哲学是传统的强项,近年来文、史、哲在中国不景气,但是北京大学有雄厚的基础,而且在国际上有着长久的影响。至于语言方面,北京大学尤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英、法、德等西方语言文学,北大有一大批素养高的学者和大批喜好西方语言文学的青年;对于俄罗斯语言文学的根基,北大更是有传统优势,除了俄罗斯本土,西方国家难以相比;至于东方语言文学,北大在国际上具有的独特地位,恐怕很难有哪一所大学有如此多的东方语种。北京大学在语言文学方面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国际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英国人在人文艺术类将北京大学排在第六位不应当奇怪,这种优势在国际论文索引中是找不到的。
四、为什么北京大学在国际上会得高分
英国《泰晤士报》的排行榜把北京大学排在全世界大学的前20名以内,北京大学为什么会得到英国人评价的较高分数呢?
英国人的排行榜以学术界同行的评价为重点,必然存在很大程度的人为因素。这种人为的评价和大学所在国家的兴衰关系很大。例如,俄国莫斯科大学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在2005年英国人的排行榜中是第79位、学术界同行评价得42分,远低于北京大学的71分;招聘人评价得3分,与北京大学的37 分无法相比。这显然与俄国在世界地位的降低有很大的关系。同样,北京大学得分较高,也自然与中国国际地位迅速上升相关联。人们要向中国投资和到中国工作,就要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语文、中国历史、中国法律和中国的风土人情。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学术代表,自然跟着受到尊重。因此,英国人给北京大学的较高评价,包含着对中国的较高评价,是给中国学术代表的较高评价。因此,北京大学既不能以此自傲,也不必过于自谦而承受不起。
1952年,中国学习苏联进行院系调整,北大成为综合性大学,清华重点发展工科,就历史地决定了这两所大学的命运。在工程师治国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清华大学在中国地位显赫,清华人占据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领导岗位,并且在中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大显身手。然而在中国之外,外国人虽然也看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果,但比起欧美先进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因为它是中国所独有的,而且对东亚各国有深厚影响,反而得到他们的非常重视。这就使得外国人更看重人文的北京大学,并把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代表,随之给予极高的评价。北京大学在人文领域的国际地位无可非议。
谈到这里人们自然要问,为什么北京大学在各种类别的排名都远高于中国的其他大学呢?国际上的评价,看的是一所大学在国际上的表现,而主要不是看国内表现。北京大学之所以有较高的分数,因为有太多的北大学子活跃于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他们必然给北京大学带来声誉。
芝加哥大学在2003年的报告中公布了一组特殊的数据。该报告将1999年到2003年五年中在美国大学获取博士学位的外国人数,按他们原来所在的大学做了一个排列,并选取了前25所大学。第一名是韩国的首尔大学(汉城大学),共获得博士学位1655人;第二名是台湾大学,1190人;第三名是北京大学,1153人。其他中国大陆的大学列入前25名的有:第四名中国科技大学,988人;第六名复旦大学,626人;第10名南京大学,392人;第14名浙江大学,353人;第15名武汉大学,340人;第16名北京医科大学,339人;第17名上海交通大学,334人;第20名南开大学,300人。其中,北京医科大学现在已经与北京大学合并,加在一起是1492人,超过台湾大学,紧追首尔大学。值得注意的是,前25所大学中没有中国的清华大学,说明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读博士的比率小,留在国内的比率大。要知道,这些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的人绝大多数继续留在美国工作,为美国科学技术做贡献,同时也为培养他们的中国大学带来好的评价。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为什么北京大学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评价也得到较高的分数,这是因为在国外的北大学子的贡献。同样情况也显示在中国科技大学身上,在科学与技术的两项排队中,科技大都列入世界前50名。
五、对北京大学的遗憾
看到北京大学极佳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劣势,那就是本校的科学技术成果实在太差,在科技文献方面得0分,真是太丢人了。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北京大学不缺高质量的学生,缺的是世界一流的指导教师。北大学生来到国外,大多都能做出好的科学工作,受到导师和学校领导的好评。北大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生源,却做不出高水平的科学成果,充分反映了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指导教师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是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前,我们长时间不能与国外交流,使我们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先进水平,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情况仍然没有基本好转,就要追问自身的原因了。我觉得北大的最大问题是人才问题。北大学生出国比率之高、返回率之低,恐怕是全国之最。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从北大领导到管理人员都有一种不成形的看法,觉得北大人才济济,想进北大的人太多,因而没有采取有效的争取杰出人才的措施,这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北大的当务之急,是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指导教师。只是登报招聘,招不到最优秀的人才。学校各级领导应当寻访一流人才,学习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诚心诚意地请人家来指导。能够全时固然好;不能全时,用部分时间来指导也好。先进的科学成果首先是要选好课题,课题选得好,事半功倍;课题选不好,事倍功半,甚至全无所获。课题选择得好坏,全在指导教师的水平。好课题不是指导教师凭空想出来的,全凭掌握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这种信息是在学术会议中、特别是私人交流中获得的,从中得到启发,选中好课题。如果仅仅依靠读文献来选课题,往往只能跟在人家的后面,比人家慢半拍,很难赶到前面去。因为,文献中反映的是人家已经做出来的成果,你的起步已然晚了,从中选题只是修补性的课题,难以创新做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者是非常看重学术交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抓住科学前沿的脉搏。所以,第二条就是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不要怕花钱,要让教师经常出国,广交朋友。如果从国外引进人才,却关在家里,很少外出,没有多少年就会落伍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有一大批很优秀的回国学者和留学生,因为多种原因不能与国外交流,使很优秀的人才没有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科学成果,而且越来越落伍,历史的教训应该吸取。
北大人缺乏团队精神,也是难以做出世界一流科学成果的原因。现代科学发展很快,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早已经不是科学发展初期,由一个人就可以做出重大成果的时代。因此,处理好人际关系,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是取得科学成果的重要条件。北大人应该虚心向国内其他学校学习,向国外先进大学学习,摒弃那种排斥异己的肮脏心理,真正做到虚怀若谷、脚踏实地,才能做出创新的成果,名副其实地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望。
六、希望出现更为完善的大学排行榜
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出现大学排行榜的情况下,上海交通大学首先发布了世界大学排行榜,其勇气可嘉,而且是带了一个好头。因为发布世界大学排行榜,没有前例可以借鉴,很难得到世界不同国家的认可,而且有可能得罪一些国家和一些大学,因此有一定风险。正因如此,上海交通大学选用的评价标准十分慎重,用的全是国际公认的数据,如国际得奖数据、国际论文及引用索引的数据,全部具有权威性,不容置疑。以上两点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上海交大的排行榜有重大缺陷。第一,只引用成为定论的死数据,没有活数据,即各方人士的评价。因为大学首要职责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不是死数据好表达的,一定要由活人来评价。活人评价有其偏见的一面,但如果广采众意,就很有价值。第二,评价中仅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比重很小,更不见人文学科的比重,这样就不能反映大学的全貌。重理工、轻人文是中国发布的国际、国内大学排行榜的通病,也反映了中国国内的舆论倾向。第三,得奖的比重太大,而且仅考虑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也太狭窄了。人们应该注意到,重大奖项的发布往往比做出科学成果的时间相差许多年,得奖反映的是过去的成绩,而不是现在的成绩,并不适合每年都排队的现实。因此,我认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排行榜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紧随上海交通大学的是英国《泰晤士报》的排行榜。从评价标准来看,英国人的排行榜更全面且文理并重、死材料与活材料并重。而且2005年的排行榜比2004年的排行榜有明显改进。一则是,非英语类国家大学的排名普遍提前,显然是接受了非英语国家的意见,希望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另一则是从同行评价中分出了10%给招聘人评价,显然招聘人直接接触各所大学的各类毕业生,他们的评价更直接、可靠。但是,人们无法知道该排行榜人为评价的分数是怎样得出来的,是由一些什么人给出的评价,有没有国际代表性,有没有种族偏见,都是容易被怀疑的。
公布大学排行榜,目的是让大家有比较。有比较才能认识差距、取长补短,给学校工作的改进提供方向。因此,评分标准和评分的客观性就非常重要。好的标准和客观的评价,能够给人鼓励和鞭策;不好的标准和主观评价,不但容易引起错误的导向,而且容易引发争议、造成不和谐。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和不断完善的,不可能一诞生就完美无缺,关键是不断改进、不墨守成规。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两种世界大学排行榜,有一就会有二,有二就会有三,有三就会有更多。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出现。经过比较、取长补短,终将会出现比较完善、能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作为第一家,上海交大应该朝此目标努力。
注释:
① 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排行榜的网址:http://ed.sjtu.edu.cn/ranking.htm
②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的世界大学排行榜的网址:http://wwwstaff.hum.ku.dk/hp/KU_Bestyrelse/Top10/worldranking2005.pdf;http://www.staff.hum.ku.dk/hp/KU_Bestyrelse/Top10/nternational_com_parisons_World.htm
③ 美国芝加哥大学关于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调研报告的网址:http://www.norc.uchicago.edu/issues/docdata.htm
标签:北京大学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排行榜论文;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论文; 美国工作论文; 英国工作论文; 东京大学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论文; 中国大学论文; 美利坚大学论文; 泰晤士报论文; 北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