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青[1]2017年在《大资管背景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2年新政的出台引领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大资管时代,受政策红利影响,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得到全面松绑,迎来发展新浪潮。截至到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已突破70万亿,是GDP的1.03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财富日益增加,投资理财和财富管理成为居民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管理资产的首选。资产管理业务作为一种投融资渠道,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能够增加其直接融资比例,降低间接融资成本,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能够丰富理财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收益。资产管理业务有利于投融资体系的市场化,对国计民生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国经济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证券公司同样面临转型压力,传统业务市场接近饱和,利润空间逐步缩小,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是证券公司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首先,资产管理业务链连接资金端和资产端业务,可以带动传统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的转型;其次,资产管理业务可以重构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由单一通道佣金制逐步转变为业务链整模式;然后资产管理业务还可以实现资产的多样化配置,吸引居民投资者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进入大资管时代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犹如开闸放水,2012年、2013年分别实现575%和175%的惊人发展速度。到2017年大资管时代已经发展了五个年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逐渐进入相对稳定期,新时期政策红利不在,反而监管更趋严格。同时证券公司面临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资产荒带来的压力以及原有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都是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需要面临并克服的挑战。因此,立足新时期的大资管时代,分析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业务的发展策略对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行业都具有现实意义。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四个因素,分别是销售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基础资产资源资本金实力。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中,银行与保险在产品设计能力上不如证券公司,信托和基金在销售能力方面不如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同时具备这四种能力的金融机构,所以说证券公司本身有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天然优势。对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而言,投资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就是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缓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政策管制,二是限于资本市场不完善,机构投资者直接比例较低,而个人投资者储蓄率较高,理财意识不高。受经济下行影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资产荒挑战,证券公司应该积转型发展,实现战略升级。借鉴国际成功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市场细分,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和产品设计能力,开发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吸引受资产荒影响的潜在投资者。同时证券公司更要注重部门的协同合作,利用传统业务的发展优势带动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资产管理业务也能引领传统业务实现转型发展。本文主要立足大资管时代,首先分析了大资管这一背景的具体内涵,以及在此背景下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情况。其次分析了国内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借鉴。由于大资管提出已有五年时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进入新的局面,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新时期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市场情况,细致分析了目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模式的探索方向。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从组织结构的完善、风险的防控、产品的设计与销售等方面,总结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
胡耀岭[2]2007年在《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产管理业务是美林、摩根斯坦利、高盛等美国大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的一项最为普遍和成熟的金融中介服务业务。在我国,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条件日益成熟,尤其是在证监会允许创新类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后,它将成为证券公司与经纪、自营、承销业务并驾齐驱的主要业务之一。因此,研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国内外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必要性、组织结构、投资运作、监督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渐次展开分析,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首先是比较借鉴美林、摩根斯坦利、高盛等美国大券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很多成熟做法,建议我国证券公司应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业务,改革资产管理收费方式,从风险较低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开始入手,逐步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其次是对组织制度安排进行创新,认为应将资产管理部的具体运作业务从证券公司分离出来,将战略性管理职能和经营性管理职能相分离,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的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再次是在资产投资运作中,不仅看重投资组合的选择和买卖时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应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最后是借鉴国外资产管理评价模式,参照我国对基金的评价方法,提出了面向委托人的资产管理业务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
杨光[3]2017年在《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历史发展及监管逻辑》文中认为伴随我国居民个人财富以及投资回报需求的增长,我国各类资产管理业务推陈出新、快速发展。目前,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及保险等金融领域均有各自的资产管理业务,这一方面实现了投资渠道多样化,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另一方面造成了监管套利,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导。资产管理业务的属性应为信托关系,由有关部门制定有关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是中国金融市场防范风险、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有效监管;在对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理念上,也需要从"机构监管"向"统一功能监管"之理念转变。作为适用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依据之《信托法》,也需要拓宽适用范围。
张志强[4]2002年在《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资产管理业务是一项新兴金融业务。2000年,全球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总量已经达到10万亿美元,如果加上公募部分,资产管理业务总量则已接近30万亿美元。而目前中国券商接受的委托资产总额不超过60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与中国当前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相比,规模很小,若国际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相比,更是微乎其微。国外主要券商如摩根.士坦利.添惠公司,其来自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利润已经占其总利润的21.37%,是其叁大利润支柱之一。中国内地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起源于传统的经纪和自营业务,开展这一业务不但是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券商传统业务利润率下降后的必然应对措施,尤其是今年5月1日开始实行“交易佣金自由化”以后,此项业务的发展创新就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因为资产管理业务在经纪、自营和承销之外,又为我国券商开辟了一项前景广阔的新业务,同时,它又能够更好地促进传统业务间的相互结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而且是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也正因为它是一种新生事物,国内资产管理业中存在着缺乏规范、监管混乱、竞争无序等问题,尤其在中国现行的信息不对称、缺乏诚信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则更显突出,“违规代客理财”、“私募基金”、“基金黑幕现象”、“券商资产管理风险问题突出”等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对它的理论探讨与对策研究,从而促进其规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证券界的一个迫切任务。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及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如重点对该业务形成的原因、特点和主要的现行模式的探讨;第二部分紧扣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和理论前沿,以该业务开展成熟的欧美国家与着名的公司为案例,尤其是美林证券和摩根.士丹利.添惠公司为例,阐述了国际通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的惯例、规则与方式,介绍中既突出重点又注重对我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叁部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简要回顾了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历程,说明了发展现状,比较详尽地分析了我国券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政策法规的缺位,品种结构的单调,基本环境的不甚完善,回报方式的不规范及内部的风险控制等方面;第四部分先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加快发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集中研究了对其规范发展的基本对策,内容包括:(l)法规制度建设,包括参与主体的确定,交易制度的规范,行业自律,信息监管,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等;(2)应如何引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国际惯例来规范和发展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3)加快业务创新,推动各种具体运作模式的试点与运行,包括资金流动型,附加期权型,经营平衡型等六个具体运作模式。 本文的主要观点: 1、资产管理业务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巨大的作用,应注重通过规范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来促进其发展。 2、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市场规模,还是市场运作的规范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并存在一系列问题。 3、应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规则来规范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及其资产管理业务,其中,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培育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意义重大。 4、通过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在考虑客户需求多样性、委托资金时限性和收益的平衡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推出若干个性化的资产管理业务操作模式,加以试点,待试点成熟后予以推广。
张志国[5]2015年在《基于风险管理的GL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81年深圳证券公司成立,掀开了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新篇章。证券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国有企业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方式,丰富居民投资理财方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证券公司业务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企业业务,提供的主要是无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虚拟资本”的属性决定了证券公司业务开展中的高风险特点。所以,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较传统制造企业更为重要。作为证券公司核心创新业务的资产管理业务,通过综合运用投资策略和组合投资管理手段,帮助高净值企业和个人客户管理无形的金融资产,为客户实现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和资产有效升值的目标。传统的企业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通过有形资产的管理,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经营成本。从两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不同于具体的有形资产的管理,高收益、高风险伴随着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开展的始终,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但针对证券公司具体业务的内部控制研究较少,特别是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更是有待深化。本文结合GL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的现状,运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GL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改进措施。本文创新点:克服了以往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局限于宏观层面的不足,本文尝试针对GL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有利于丰富证券公司微观层面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本文综合运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基于风险管理的新视角研究GL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内部控制,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有利于促进GL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对于同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的改进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林楠[6]2004年在《论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证券市场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中国证券公司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和中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证券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和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作用格外突出。加入WTO后,中国证券市场将面临更加深刻的变革和挑战,大量流入的外来投资不但将在事实上消除中外证券市场之间的多项差别,而且将潜在的金融危机风险带到了中国,中国证券公司也将面临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形势,并将继续充当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生力军。 中国证券公司是中国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混血儿”,其制度体系也难免带有双重体制的双重烙印。近年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中国证券公司的快速扩张,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体系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行政管理,轻业务管理,重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力建设,轻对各类人员的监督、约束和责任追究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公司的整体发展和中国证券市场抗风险能力的深度提升。新的市场格局要求中国证券公司顺应形势,整合原有制度框架,在开放的各个阶段合理而有力度地进行制度创新,为中国证券市场构筑前进的桥梁和防范风险的防火墙。因此,加快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企业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传统的创新理论侧重于对技术创新的研究。马克思是较早涉及企业制度创新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家,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了生产组织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舒尔茨、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诺思、戴维斯、拉坦和中国的林毅夫等人深化了企业制度创新的内涵,并对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因、分类、创新集合、创新成本、创新时滞等作了多方面的论证。之后,关于企业制度创新的研究开始向深度和广度继续进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证券公司和西方投资银行的制度体系差异较大。然而尽管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是近年来多学科的研究热点问题,但是其中,有关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的系统研究却是国内外学者涉及不多的论题。从目前研究的进展看,主要特点有叁:一是着重介绍和比较西方投资银行的部分企业制度,对中国证券公司企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二是关于中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研究相对丰富,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其中的约束制度)、决策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涉及极少,理论和实证研究薄弱。叁是即使是涉及较多的论题,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反映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的实际情况。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借鉴西方经济学、企业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制度经济学、系统论和政治学等理论成果,从新的视觉和角度,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缺陷,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缺陷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缺陷的成因,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创新的紧迫性,提出了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创新的方向,并构建了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创新的基础模型。 本文认为,一个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般均具有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制度根基,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体系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决策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应重在对原有制度的规范和再造,决策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应注重科学化、专业化和严密化,并应注重在实践中的摸索和建立。作为世界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中国证券公司经过最近几年的行业调整期已经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制度转轨过程,在创新起始的关键时期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创新进程,并使中国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形象以及业务影响力趋于良性发展。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观点和理论方面,本文的独立见解表现在: 1.本文认为,从实际效果看,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创新将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本质上是对中国证券公司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下,政府将主要参与作为部分证券公司股东应享有的权益分配,并得到作为市场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权限和税收收益;证券公司股东参与的将是和其权责相关的税后利润分配,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各类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收入也将更加合理明晰;业务部门的功能和地位将提高,各类管理人员和高端业务人员将通过适当途径参与公司的利润分配.这种新的利益分配格局较之过去将更为科学、健全和合理有效。 2.以往学者对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及创新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个别分支的空间概念内,且这些研究往往自成体系,相互依赖性较小,观点也有重迭或冲突,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求入手,力图构筑一个较为
梁琪[7]2015年在《T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营销策略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条件日趋成熟,尤其是证监会允许创新类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后,它与自营、经纪、承销业务成为券商主要业务收入来源。由于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贡献最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越来越受到多数证券公司的关注。自2005年证券公司诞生第一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来,各大公司陆续推出个性化的集合理财计划。目前,它已经发展成为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的金融产品。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核心就是市场营销,管理者通过多渠道宣传和专业化的管理,整合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形成有效的营销方案。本文详细介绍了T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况,指出目前该公司集合计划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营销策略的必要性,针对T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营销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对应地营销策略建议,最后得出T公司应整合自身资源为集合计划的进一步发展和使之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奠定基础。由于T公司在证券公司中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对于其他证券公司利用资产管理计划为快速发展契机,不断完善产品营销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蔡国辉[8]2007年在《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产管理业务在发达国家是一种最为普遍和较为成熟的金融中介服务,绝大多数金融投资活动都是通过资产管理的方式实现的。在中国,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证券市场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加快,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发展将对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促进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模式向混业经营模式过渡,推动金融创新,丰富投资产品,增强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疏导投资渠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资产管理业务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对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来说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研究如何发展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讨论选题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和特征。主要是为了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以及介绍其发展现状。接着,对国外资产管理业务展开研究。主要分析了美国几个大型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情况,重点讨论了美林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经验。以期为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的拓展提供借鉴。然后,对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现状和发展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概况、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现状分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等。再接着,对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进行研究,公司应该立足于产品创新战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而提供专业化设计,为其提供资产管理所需要的各项服务;在组织创新战略方面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有限责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将现有的资产管理业务分离出去;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后,提出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保障措施,主要对公司监督控制措施进行完善,包括实施分层次监督,实施例外监督,实施灵活的公司控制制度,加强防火墙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
高洋[9]2014年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与中小企业融资》文中认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是证券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根据与客户签订的资产管理合同对投资方式、标的等进行约定,由证券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向客户提供证券及其它金融产品投资管理服务的行为。一方面,在2012年券商创新大会以后的金融创新背景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迅猛发展,截止2013年底券商资管的规模已达5.19万亿。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经营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资产少、风险大、变数大,抵押担保和负债能力都很有限,因此难以吸引广大投资者关注;中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不甚健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也就不能完整准确地提供财务报表、信息资料给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它融资难的问题,包括融资期限短、融资环境不佳。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本质上是对金融产品供给的有机整合,在市场中靠近需求端,以证券公司为中介,用于引导资产的流动,将金融市场中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相联系,使交易得到更好的协调,使投资与需求相适应。证券公司支持中国小企业融资传统的业务,主要是股权类的如新叁板挂牌,债权类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贷款类业务等,但这些都无法避免的要面对一个问题——资金。本文通过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介绍,以GZ证券公司为例,对其资产管理业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进行SWOT分析,并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找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决方案—资产管理业务产品创新。GZ证券公司可以根据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政策,创新设计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将资产管理业务与中小企业私募债、新叁板、小额贷款公司、委托贷款等传统的融资业务相结合,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对于创新设计的资产管理产品,要求采取严格风控的措施,并呼吁监管部门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政策方面,给予证券公司更大的空间。资产管理业务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曾于冬[10]2013年在《GH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证券公司的概况和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和特征情况,概述了GH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以此引出对我国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概况,发现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再以GH证券金贝壳8号的运作为例发现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业务发展方向。通过建立高层次的管理团队,提高投资思路、管理理念和风险控制水平以及建立健全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信息披露制度,以此来推动我国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向前不断的前进。同时,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者而言,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管理者把握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历史机遇,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壮大这一业务。又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有关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特点和管理方针,增强对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认识,有助于投资者判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能力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享受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收益。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掌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实际运作特点和表现特征,更好地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进行监管和制定政策来引导其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就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大资管背景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马青青. 安徽大学. 2017
[2].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研究[D]. 胡耀岭. 河北大学. 2007
[3].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历史发展及监管逻辑[J]. 杨光.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
[4].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与发展[D]. 张志强. 四川大学. 2002
[5]. 基于风险管理的GL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研究[D]. 张志国. 山东大学. 2015
[6]. 论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创新[D]. 林楠. 四川大学. 2004
[7]. T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营销策略案例分析[D]. 梁琪. 广东财经大学. 2015
[8]. 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 蔡国辉. 湖南大学. 2007
[9].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与中小企业融资[D]. 高洋. 广东财经大学. 2014
[10]. GH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 曾于冬. 广西大学. 2013
标签:金融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资产管理业务论文; 资管计划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证券论文; 内部控制缺陷论文; 集合资产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