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燕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 400037)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8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偏头痛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偏头痛;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3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with migraine. Methods: 68patients with migrain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2014 January -2015 year in January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resear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observe two groups of nursing after negative mood improvement.Results: after nursing, research group SAS, improve SDS score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migrain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igraine; negative emotion
偏头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的极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工作及睡眠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定位,当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为主,但也仅能缓解其疼痛程度。有研究认为,该病多与内分泌代谢、饮食、精神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其中负性情绪是造成及维持该病最为主要的原因[1]。本文主要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并作如下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对照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 23-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14)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22-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23)岁;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纳入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本次研究均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所选患者均无合并严重肝、肾等功能不全者,无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患者能够感觉到受尊重。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告知患者负性情绪对于疾病康复的影响,进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2)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由于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其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认知差异,给予其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如示范法、行为阻断以及放松训练等。
(3)集体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定期举办偏头痛的讲座,让患者能够互相交流治疗及护理的经验等;同时,还应向患者发放最新的健康宣传资料,并由主治医师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为患者解惑,消除患者的疑虑。
(4)社会及家庭支持:偏头痛患者长期受病痛的折磨,极易产生孤独感,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及亲友多陪伴患者,并告知患者家属和亲友,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疾病康复的积极意义。
1.4效果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同时,采用本院自拟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实行百分制:≥85分为比较满意,60-84分之间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比较满意+满意)/组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 ±s)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照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照( ±s)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的类型,近年来,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该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女性患者偏多[3]。偏头痛极易打乱患者的生活规律,增加其心理压力,若不对其进行及时的疏导和调节,则可能会导致负性情绪的加重,影响到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心理护理干预是在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让其能够积极面对疾病,进而促进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其护理后患者SAS、SDS评分改善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郭丽[4]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给予偏头痛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患者或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志坚,王琳,林真真.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75-76.
[2]王探霞.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9):1.
[3]周楠.脑出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4):69-71.
[4]郭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15-216.
论文作者:刘学燕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患者论文; 偏头痛论文; 性情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基础上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