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瘿蜂、云斑天牛对南方板栗的危害及其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牛论文,板栗论文,栗瘿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栗瘿蜂、云斑天牛对栗的生长、结果影响很大,严重时导致枝条或全树枯死,是我国南方栗区常见的枝干害虫,作者根据前人研究及多年生产实践,将栗瘿蜂、云斑天牛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1 栗瘿蜂
1.1 形态特征
成虫 黑色小蜂,体长2~3毫米,前后翅透明。卵椭圆形,长0.1~0.2毫米,乳白色,尾端有一丝状短柄。幼虫体长2~3毫米,纺锤形,粗壮,无足。体两端略尖,乳白色,口器褐色。蛹裸蛹,体长2.5~3毫米,初乳白色,羽化时黑色,复眼红色。
1.2 习性及危害
栗瘿蜂每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被害栗芽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板栗萌芽期幼虫开始活动,被害芽逐渐膨大而形成虫瘿。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坚硬,樱红色,间带绿色,有时在瘿瘤上生有畸形小叶,对栗树开花、发叶、抽梢有严重影响。该虫在5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大量羽化成虫。羽化后的成虫在瘿内停留10~15天即咬一孔钻出,产卵于饱满芽内,每芽一般产卵2~3粒。成虫出瘤活动多在白天,以上午8~12时最
多,晴天无风天气有利于成虫出瘤活动,它的飞翔力不强,大部分时间在树上爬行。7月底至9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在芽内取食危害,并形成小室,至9月下旬开始越冬。
1.3防治技术
1.3.1 5月底以前清除虫瘿枝条成虫羽化前的4~5月,结合修剪将当年有瘤的枝叶全部剪除并带出园外烧毁,以防止瘤内栗瘿蜂羽化繁殖后代,这项措施做得彻底,在栗区全部进行,即可消灭危害。对被害重的树实行强度修剪,并加强肥水,以增强树势。
1.3.2 6~7月成虫发生期对树冠喷药如果上项措施未作彻底,再采取喷药补救,于栗瘿蜂出瘤活动盛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喷布50%杀螟松800~1000倍液、80%敌敌畏800~10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液趁晴天上午对树冠喷药2次,6月中旬喷第1次,喷后10~15天再喷一次,栗瘿蜂有寄生天敌,尽量不采取树上喷药的办法。
2 云斑天牛
2.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97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有2个肾形白斑,鞘翅有2~3行大小不等的云状白斑。卵:长椭圆形,淡黄色,长约8~9毫米。幼虫:体长70~80毫米,乳白色或淡黄色,前胸背板上有一“山”字形褐斑。蛹:长40~70毫米,乳白至淡黄色。
2.2 习性及危害
云斑天牛每2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于4~6月出现,取食树叶、嫩枝,约食害30~40天后开始交配、产卵。成虫飞行力弱,受震动易落地爬行,成虫发生期可利用这一习性摇树捕杀。成虫产卵多在离地面2米以内的树干上,产卵时先在树皮上咬成黄豆大的凹槽,然后在槽中产卵1粒。幼虫孵化后,先在树皮下蛀成三角形蛀痕,并从蛀入孔排出大量的粪屑,树皮逐渐外胀纵裂。幼虫在树皮内危害一段时期后,蛀入木质部,到达髓心时即沿树干向上蛀食,严重时全树蛀空而死。第2年8月在虫道内化蛹,9月羽化为成虫,第3年4~6月咬一圆孔钻出树干。
2.3 防治技术
2.3.1 刮除虫卵及初孵幼虫云斑天牛产卵部位较低,产卵痕及初孵幼虫危害状明显。5~7月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期要经常检查,发现树干上有产卵痕迹及初孵幼虫危害状的部位,要及时用利刀刮除,并涂上40%氧化乐果10倍液,消灭幼虫于皮下初期危害阶段。此法工效快,效果好,是防治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2.3.2 虫孔施药4月以后要经常检查树干,发现树干上有云班天牛幼虫的新鲜虫粪,要及时清除虫孔内的粪屑并用钢丝钩杀,或以棉球蘸敌敌畏原液、汽油塞入虫孔进行熏杀,
施药后用湿泥封住虫孔。
2.3.3 树干刷白成虫产卵前的4月下旬,采用生石灰10千克、硫磺1千克、食盐50克、水20千克配成的涂白剂涂刷2米以下的树干,防止成虫产卵危害。
联系电话:0371-672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