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才是打造中国跨国公司的正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才是论文,正途论文,跨国公司论文,中国论文,导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乎是在一个早晨,我们到了资本输出的时代,但历史却没有给我们足够的准备时间。我一直认为,钱放在哪儿都是钱,但是钱生钱需要载体——企业,而外汇升值的载体则是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但我们的载体在那儿?我们的企业为什么走不出去?为什么我们的企业用了三十年不能与国际完全接轨!
不管我们多么渴望拥有跨国公司,都不能去计划出我们要得到的跨国公司。这些年来,我们或通过行政手段或通过“并购”、合并、叠加、堆垒出一些类似跨国公司的大企业甚至是世界五百强,以此显示我们的企业实力和经济水平。但跨国公司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一个健康的跨国公司是完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竞争成长壮大起来的。揠苗助长反映了我们的浮躁心态。
我认为在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这会影响我们打造中国跨国公司的进程。
“你要成为狼,就要与狼共舞”,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把跨国公司描写成青面獠牙的狰狞面目,这不符合事实,当然也谈不上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跨国公司只不过是有着较强竞争力并实行跨国经营的外国企业而已,而这一点恰恰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与其和谐相处应该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在这方面我赞成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教授的提法“向跨国公司学习,与跨国公司合作,同跨国公司竞争”,这应该成为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互关系的一个原则。
“要警惕跨国公司控制中国的养猪业”,“要警惕跨国公司控制中国农业”,“要警惕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的龙头企业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王志乐教授在这方面已有调查结论,我不再说。我要说的是:
首先要解决如何认识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
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自己成为行为龙头,即使是一个小企业主也会做这种梦。这是企业共有的思想和行为,跨国公司也不例外。既然是企业行为,把它拉到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的高度并进一步政治化则大可不必。如果认为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是政治性的,那说明你对它有些“恭维”过度了,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只是为了竞争和赚钱,这才是它最为基本的特征。至于专选龙头企业并购,那正是跨国公司实力的体现,难道中国企业在并购中不想并购龙头企业吗?这进一步证实,并购是企业共有的思想和行为,而不是跨国公司所特有。
这里倒是有一点牵涉政府的事要说。一般说来,跨国公司是守法的,从宏观经济管理的层面来说,如果我们认为某些领域确属会危及国家利益而不宜于对外资企业开放,不妨说明。我想有政府的明文规定,跨国公司是会遵守的。但是事情总会有一个认识过程,即原来没有规定,及至跨国公司进入后,才发现不妥,那也没有关系,重新规定就是了,但绝无必要非要说跨国公司威胁经济安全,把板子打到跨国公司的屁股上。
跨国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竞争是其灵魂。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老柳这回你不行了,国产的产品出来了,价格只有你的一半,怎么样!”我确实不知怎样回答我的这位朋友。事有凑巧,两年以后,我们又见面了,朋友言:“怎么就是竞争不过你们呢?”我说:“价格竞争只是竞争的一部分,决不是竞争的全部。把价格竞争看得过重,甚至认为价格决定一切,这恰恰是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表现。
事实上,除价格外,竞争还表现在技术、质量、标准、技术服务、经营管理、品牌等方面,如果以上我们认为是企业的硬实力,那还应该包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所谓的软实力,不管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既然是实力,那一定是对竞争而言。产品虽小,却凝结着企业的全部竞争力。”跨国公司的每一个细胞都渗透着竞争,跨国公司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竞争,除了竞争,跨国公司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市场经济锤炼出来的。如果大家承认这一点,我们寻找差距就变得容易了,我们也就知道该如何引导我们的企业成为真正的健康的跨国公司。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