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的原因研究及护理分析论文_沈燕

沈燕

(句容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212400)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睡眠障碍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前,患者的睡眠评分为(8.91±2.0);护理后,睡眠评分为(6.30±1.8);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药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病房环境的控制,开展心理辅导,进行恰当的药物护理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睡眠障碍;护理;原因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53-01

临床上将睡眠障碍分成三个阶段:初段失眠、中段失眠和末段失眠,多为多梦、易醒、无睡眠感、睡后更乏等,睡眠障碍是住院患者中的常见现象,尤其是刚住院的患者[1]。一般来说,环境、心理、社会、疾病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本次研究以心内科住院患者为例,分析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为我科2011 年3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全部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在57-7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9±4.2)岁;其中冠心病患者16 例,心脏病患者25 例,心力衰竭患者7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 例。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醒后难以继续入睡、早醒、睡眠时间短、睡眠日夜颠倒等。

1.2 方法

自制睡眠障碍调查问卷进行睡眠障碍的调查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上床睡觉时间、入睡所需时间、夜间醒来次数、安眠药物服用情况、心理状态、无法入睡原因、睡后翌日身体感受等。运用匹兹堡睡眠状况自评量表[2]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其中<7 分表示表示没有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良好;≥7 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碍,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3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造成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睡眠情况有明显好转,T=4.850,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心内科患者刚住院,对医院的环境还很陌生,对医院夜间的灯光、床铺、治疗声音、护理声音、开门声等不适应,尤其是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造成较大的动静,会刺激到患者的交感神经,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就可能导致心肌收缩能力的增强,从而出现心率加速等现象,使患者难以入睡,且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2.2 疾病因素

疾病是导致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如:冠心病患者夜间突发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夜间阵发性的呼吸困难等,疾病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生理病痛均可能引发睡眠障碍[3]。且不少心内科患者长期患病,其心理负担较大,思虑的问题多了就可能出现难以入睡情况。

2.3 心理因素

心内科患者独自一人住院,离开家人,难免产生孤寂感,且疾病治疗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加之家庭因素、工作因素等,心理调节不当就可能出现焦虑、担忧等心理,出现情绪跌宕起伏现象,影响正常睡眠。

2.4 药物因素

心内科患者治疗中会服用大量各种各样的药物,例如:可乐定、利血平等药物可能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利尿剂使得患者夜间尿次数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4]。

3 护理对策

通过调查心内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以下针对性护理措施加以解决,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3.1 改善病房环境

护理人员认真打扫病房,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干净,并做好病房的通风工作,将病房内的温湿度调控在适宜范围,给患者营造较为舒适的病房环境,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护士统一穿胶底鞋,不得穿拖鞋,轻步行走,不能大声讲话,在家属探视时间过后保持病房环境的宁静,以免影响到患者休息。同时,在医疗器械运作中,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将器械的声音降到最低,同时减弱灯光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在晚上休息时间关闭大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地灯或墙灯。

3.2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在患者新住院时,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主治医师以及护士等,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消除因环境的陌生而带来的睡眠障碍。同时,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认真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等,并通过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也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积极愉悦的心情面对治疗。当患者存在对治疗费用的担忧时,护理人员可详细告知患者治疗费用清单,对于经济较为困难的患者,尽可能的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减轻其经济负担,舒缓其心情。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辅导,使家人了解到心理因素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尽量多多陪伴患者,讲讲生活、工作中开心的事情,同时在某些事情上听取患者的意见,使患者感受来自家人的关心,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信心。

3.3 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所有服用药物的特性,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指导患者在睡前或晚间服药时避免服用对睡眠产生影响的药物。

3.4 放松训练护理

为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肢体放松训练,例如:在安静的环境下,指导患者深呼吸,指导环境进行脸部、四肢、头部等的自我按摩等。鼓励患者在白天多出去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陪伴患者聊天,读书、看电视等,减少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帮助患者夜间更好入眠。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调查分析睡眠障碍的愿意,从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可见,对于心内科睡眠障碍患者,应根据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加强护理工作,尽量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 相容香. 心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的原因研究及护理分析[J]. 医学信息,2014,(39):82-82.

[2] 屈海宏,陈长香,徐爱茹等.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0):2485-2488.

[3] 高玮.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16-117.

[4] 吕天虎,郝应禄,李燕萍等.心内科介入诊疗患者睡眠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3):106-107.

论文作者:沈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  ;  ;  ;  ;  ;  ;  ;  

心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的原因研究及护理分析论文_沈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