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物质生活条件改变,但是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反而有所增加,心血管类疾病中,冠心病、高血压疾病甚至会威胁患病者的生命安全,患有心衰的患者数量也出现明显增加。在常规治疗条件下,患者大多会选择通过西药来治疗这一病症,尽管旧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该类疾病存在的较高的病死率与发病率的问题并未被解决,中医治疗心衰时,具有低毒副作用与多靶点的优势,本文研究中医治疗心衰疾病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中医治疗;心衰;研究现状
心衰属于综合症,功能性疾病或者心脏结构疾病带来的射血能力受损以及心室充盈症状后,患者会受到心衰的影响,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无力和困难,最终形成严重水肿,正常体力活动受到限制。常见的心衰主要有急性心衰与慢性心衰,划分标准包括心衰的严重程度、速度与时间。中医治疗心衰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现代西医治疗心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根据对心衰的认识,探讨如何通过中医治疗手段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1 心衰病因病机分析
以慢性心衰为例,很多患者本身存在慢性心脏疾病,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心衰的体征与症状,最终发展为慢性心衰,从症状的角度来研究心衰,可将其纳入到中医系统的“水肿”“心悸”喘症”“胸痹”等症状范围内,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已经增长到0.9%,其中男性发病率为0.7%,女性发病率为1.0%。西医治疗心衰有着相对稳定的治疗效果,然而一部分西药药品存在使用问题,其不良反应过于强烈,使用范围也相对狭窄,治疗效果尚有改善空间,考虑到中医治疗心衰的悠久历史,可运用中医来对该种疾病加以治疗,发挥出其独有的优势特点,同时也可尝试将中西医治疗手段结合使用。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寒邪内侵,素体正虚,年迈体虚;药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脏气亏损,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浊、瘀血、水湿停聚。阳虚气衰,水停瘀留为本病主要病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血阴阳之亏虚,标实为痰湿、瘀血等实邪。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肝肾诸脏。古籍中也有相关论述,其中《素问•逆调论》有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另外,《素问•举痛论》曰:“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可见心气亏虚为心衰的主要病因病机;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气虚、瘀血为心衰病因。《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躁……”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复杂,现代临床诸医家的观点各有侧重。
2 辩证分型分析
对于心衰的辨证分型,现代医家并无统一的标准,临床上多数以《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参考,将本病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亏、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痰饮阻肺、阴竭阳脱7型。王素琴将心衰分为5型:气虚血瘀型、气虚阳虚型、水犯心肺型、气阴两虚型、气血两虚型。马晓云将本病分为两类:心肺气虚,饮邪犯肺型与心阳亏虚,血瘀湿停型。
3 相关实验研究结果
马骥等观察黄芪对实验性充血性心衰大鼠的心肾功能影响,利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建模,经统计分析后,显示实验组大鼠心肾功能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下降,具体实验室指标表现为大鼠右心房压力(RA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高、左室+dP/dtmax、GFR、RPF、尿量、尿钠排泄量与自由水清除率降低。此结果显示,黄芪可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肾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临床用药情况
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可确定中医治疗心衰的用药情况,主要包括注射剂与专方专药两方面内容:
4.1 注射剂用药
蒋丽霞等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将192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9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31.7%和40.0%,总有效率分别为75.0%、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夏清德等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生脉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2例,结果显效39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27%,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陈克和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CHF的36例的疗效分析,治疗组36例中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结果显示该药确可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不良反应。
4.2 专方专药
李洪权使用参附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配合小量西药治疗 55 例心力衰竭患者 1 个疗程(15 d)。结果显效 42 例,有效 10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4.55%。提示参附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配合小量西药治疗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刘刚通过对用炙甘草汤治疗 35 例慢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为:显效 1 例,有效 25 例,无效 9 例,恶化0 例,总有效率为 74.3%。表明炙甘草汤对慢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除了可使其心悸症状减轻外,对心脏功能的改善也有较好的作用。邢佳等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用活血化瘀、温阳利水法治疗 36 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 14 d 后,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8%;治疗组 LVEF 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应用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孙学利等运用自拟参附苓术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发现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心功能、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
5 应用展望
本文系统化地研究了心衰治疗过程中运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尽管中医治疗手段在应对心衰疾病时展现出一定的优势特点,但是其存在不足也需要被中医研究人员了解到,以此为契机来对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其问题集中体现在评价标准欠缺方面,展开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时欠缺可用的标准,当前的标准存在不统一、量化程度低与不够客观的问题,无论是药物评价还是科研工作都会受到标准的影响,一些治疗方法存在盲目性强的问题,选取的研究样本数量不足,重复性不强。了解到中医治疗的各种潜在问题后,可注意改进,完善中医治疗心衰的理论系统,以此来给中医学形成稳步发展的动力。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病因机制方面的研究资料还比较少,主要针对血流动力学由于神经内分泌学方面进行研究,并未做好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超微结构的研究工作,分子水平偏低,综上内容,可知中医还需在形成标准化系统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使心衰治疗系统具有更强的规范化与客观化特点,利用更多的中医治疗成果,来加快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效推广中医。
6 结束语
中医治疗手段在不断进步,其可靠性也有所提升,在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多具有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针对心衰治疗方面的事宜展开探讨,确定中医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从病机病因、辩证分型、研究实验与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展开了探索,中医药能够切实改变心衰患者的病情,改善其新功能,控制心衰症状,避免持续恶化,对比西医也显现出不良反应少与治疗途径多的优势,但是中医治疗尚存局限性,需要被有效改进。
参考文献
[1] 孟庆贤, 张新元. 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 v.27;No.243(07):184-186.
[2] 刘娜娜, 王茎.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概况[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
[3] 邢冬梅, 李彬, 朱明军, et al.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要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论文作者:杨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心衰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中医治疗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率为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