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张琴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结果 护理后,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其术后疼痛,提高其满意度。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干预;术后疼痛

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其所面临的突出的预后问题便是术后疼痛。在手术治疗下,由于术中麻醉和相关操作的影响,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程度各异的疼痛症状,会对患者的预后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也会影响其身心健康,所以,手术后需要加强护理干预[1]。为了深入地分析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的具体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性损伤或衰竭等手术禁忌症,且均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 25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为21~85岁,平均年龄为(42.1+2.4)岁,其中,胃部手术、肝胆手术、肠道手术患者分别为12例、14例、14例;观察组中,男 21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23~87岁,平均年龄为(42.5+2.5)岁,其中,胃部手术、肝胆手术、肠道手术患者分别为10例、15例、1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病情分析及观察、饮食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2.1疼痛评估

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同时要及时地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患者的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计划。

1.2.2心理疏导

手术属于一种应激源,假如患者缺乏对手术治疗的基本了解,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会对手术治疗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要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告知家属要加强对患者的陪伴,要学会理解、支持患者,善于开导患者,使其可以安心地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可引用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2.3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要及时地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手术治疗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预期效果和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增进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了解;指导家属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习惯,患者的日常饮食应该坚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并要注意及时地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术后要以卧床静养为主,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1.2.4环境护理

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要注意维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室内可摆放鲜花或者绿色植物,以增加患者的愉悦度;病房内为患者提供书籍、报纸、电视、棋牌等物品,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疼痛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制造出噪音;病房内要限制探访的人数,以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刺激。

1.2.5疼痛护理

术后早期的疼痛主要是分为3期,第一期疼痛主要是麻醉清醒后的24 h内,主要是切口疼痛,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全面地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要注意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第二期疼痛主要是手术后2~3 d,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切口张力增加,如咳嗽 翻身等,在这一阶段,要取患者的半卧位,并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患者的床头需要适当抬高,一般以45°左右为宜,此外,要告知患者在咳嗽时,需要轻微地按住其手术切口,以免过度牵拉缝线,从而能够缓解患者的伤口疼痛;第三期疼痛主要是手术后3~4 d,其产生原因主要是肠蠕动,要耐心地为患者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并要教会患者有效的放松方法,如深呼吸等,此外,针对过度疼痛的患者,需要遵照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1.2.6自我护理

针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患者亲力亲为;告知患者如果出现不适,切勿自行处理,而是要及时地告知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要注意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家属在患者的术后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和满意度。使用VAS量表[2]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满分为10分,得分越低,情况越好;使用满意度量表[3]评估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4.3+1.5)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6.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术后疼痛,且往往表现为急性疼痛,其产生的原因可包括焦虑等不良情绪、手术创伤等,会显著地降低患者的预后质量[4]。近年来,伴随着疼痛医学的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术后镇痛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本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4.3+1.5)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6.5+1.2)分,满意度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原因在于,在常规护理下,针对术后疼痛患者,护理人员往往只是遵照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难以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所以效果有限[5]。而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在护理中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疼痛表现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计划。本研究中,心理疏导的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进而可以减少对术后疼痛的刺激;健康宣教的目的在于增进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可以使其全面地认识到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方法,能够显著地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便于术后护理的顺利开展[6];疼痛护理属于重要的护理内容,其目的在于直接缓解患者的疼痛,通过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以及深呼吸、药物止痛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从而使其预后质量全面提升;最后,自我护理属于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倡导,旨在通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中的参与度来增强其护理意识和能力,对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7]。

综上,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其术后疼痛,提高其满意度,所以,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宋小梅,谭玲芳,邓爱娟等.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03-104.

[2]李红娟.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86.

[3]夏爱妹.普外科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362-4362.

[4]覃华伟,李丽娟.普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措施的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403.

[5]崔娴.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5):227-227.

[6]周梅.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影响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9):118-119.

[7]杭燚.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148-149.

论文作者:张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张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