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与城市精神_文化论文

世博会VS城市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博会论文,精神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陶醉于成功获得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片刻喜悦之后,上海市的领导层并没有盲目地陶醉于兴奋之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倡导下,一场“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大讨论在全市1600万干部群众中展开。城市硬件的建设可期,而城市软件的建设则艰巨得多,这已是当今上海人的共识。在7年后的世博会到来之时,上海将以什么样的城市精神展现于世界面前,是这场大讨论的重要主题。在此,我们摘取一些知名人士、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智珠在握,始能运筹帷幄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民盟中央名誉主席):上海将在2010年举办世博会,对上海,对我们国家,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抓住抓好这个机遇,上海的发展就能更上一层楼。

纵观历届世博会,有不少成功的榜样,也有因判断失误、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先例。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智珠在握,始能运筹帷幄。那么,一个城市科学、有序、健康发展的蓝图也就孕育其中。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既要有强健孔武的体魄,更要有饱满厚实的精神底蕴。所以,上海市领导提出要致力于培育和塑造上海的城市精神,是一种眼光,一种决心,一种不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故步自封的胸襟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派。

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上海形成了一种与中国内地不尽相同的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而正是这种独特的城市精神,造就了上海近百年来令人瞩目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需要与时俱进。新的城市精神需要传统的精华,但传统的东西解决不了所有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做出努力、付出代价去认识、了解、积累和创造出新的东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新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教育精神和文化精神,也就是说,教育和文化,是城市的精神所在,底蕴所在;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所在,底蕴所在。一座城市是否重视文明礼貌,是否讲诚信,是否海纳百川,是否开放进取,这都是一座富有朝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征、表象特征和器物特征。透过这些特征,人们才能真正感悟到这座城市的教育和文化的内涵,然而,培养和塑造一座城市的教育精神和文化精神,必须从认识其规律性入手。

城市底蕴与文化体系

董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城市精神作为凝聚社会的灵魂,从而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它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即城市必须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精神之所以萌发于城邦制的古希腊时代,而成熟于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其原因正在于此。同时,城市精神的明确化必然诞生于一个时代契机。城市精神的社会功能凝聚民众意志和力量,而这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断面上才真正得以凸显。

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源自于对地方文化的提炼。所谓地方文化是一地区区别于另一地区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本地民众特有的行为方式,为保证这种行为方式有序进行的各种制度体系,以及由此产生并能动地反作用于行为和制度的意识形态。在组成上,城市精神归属于地方文化的意识形态,因此,离开了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坚实底蕴,城市精神就是无本之木,其整体的内涵也就无从谈起;在结构中,城市精神是地方文化的内核和结晶,通过其能动的反作用对地方文化具有统率和引导的意义。

中外文化交汇造就了上海都市化过程的国际化背景,这种背景使上海的文化充满了开放的特色。正在迈向世界城市的上海,其文化的开放性和国际性不仅是其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其新文化体系的优势和前提。而上海文化的开放性特点并没有使她与其他任何一座世界城市相似或雷同,就是因为上海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兼容并蓄。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体现上海文化地方特色和民族本味的前提,也是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同时还是构建文化体系中促进创新的重要生长点。文化体系建设和创新必须面向未来,以此提炼而成的城市精神必须成为鼓舞人民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以绝对主义价值为内核

谢遐龄(复旦大学社会系主任):上海不仅要做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还要做文化中心,置文化于领先经济的典范。文化在此不是指各种有形的样态,如建筑、道路、绿地、雕塑、文学作品、音乐、戏剧、科学、技术,而主要是指无形的样态,指生活方式,如道德、法规等等。

无论有形的样态还是无形的样态都是其内涵之化身。中国社会盛行相对主义价值,或者说中国文化之价值体系以相对主义价值为主导。共产主义理想、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的却是绝对主义价值体系。如果上海以创建社会主义中国先进文化为己任,其城市精神必须以绝对主义价值为内核。

上海要做经济、金融、贸易中心,要做龙头,就必须为中华民族确立新时代的商业、实业精神。新商业精神之内核同样是绝对主义价值。人们习惯于以物质甚或直接以钱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是相对主义价值。相对主义态度使人们不遵守法度,任意妄为,无情地破坏民族、社会、国家赖以生存的法则,以此换取财富聚敛,终至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富增长之障碍。更严重的,必将导致战争和灾祸。我们自以为的文明中有着太多的不文明,起因就是以相对主义取代了绝对主义。

要成为国际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上海必须具备文明、诚信、高效,勤奋上进、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城市精神。上海文化一定要有高贵的气度,唯高贵才有魅力成为万民仰望之都市。所以在上海的文化建设上要关注哲学和高雅文学艺术。上海应该海纳百川,融汇贯通各种源流的文化,善于吸收和汇合世界各国的文化。

用音乐表现城市精神美

林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的城市精神,体现在世博会上,应该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流,提供一个展示民族精神的平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1889年,在巴黎的世博会上,许多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东亚文化第一次展现在西方人眼里,极大影响了欧洲作曲家、画家。所以在凡高、莫奈的画中,在德彪西的音乐中,我们听到了日本的音调,听到了中国的音调,看到了印尼巴厘的风情,看到了中国的书法。1939年,纽约的世博会,巴西参展了,自此以后的流行乐中就听到了许多伦巴、桑巴、恰恰这一类的音乐。直至今天,在爵士乐中,我们听到许多南美洲的东西。1956年,大阪的世博会,是民族音乐的大展示,特别是日本音乐,再次引起世界作曲家的重视。所以在爵士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来自于日本的和弦,听到了很多日本的调式、日本音乐的构造,还有嘉美兰(印尼)打击乐,极大地启发了现代作曲家的思维方式。所以说世博会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会。在世界东西方文化更进一步融洽的当今,我们怎样把这个接力棒传下去?就是要通过世博会,向西方展示中华民族、东方人对一系列问题的视野、看法。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应该加强人文的含量,应当表现出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对自然的思考,对科技和在科技发展的情况下,许多人文精神表示出来的方式。要把世博会作为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将世界的文化集中地展示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提高上海市民的鉴赏能力。比如,对世界音乐史、美术史等文化发展史要有所了解,不仅能欣赏古典的,也了解现代的,以便使我们能够在超越不同语言、风俗等外在形式的情况下,能够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民族精神上的美,对美的追求。另外,我们也要加强对我国民俗风情的发掘、整理,原汁原味地介绍给世界。

城市精神是一条长河

汪均益(上海市世博会办公室主任):世博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推测,世博会将带动中国经济GDP增长0.3%。事实上在世博会的申办过程中,其先发效应已经显现。2010年的世博会正逢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申博的成功是我国综合实力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交织的结果。世博会是科技的世博会,更是文化的世博会。以汉诺威世博会为例,文化氛围就十分浓厚。在瑞士的展馆里,展示的是小木棍构筑的世界,以体现其精细科技的文化底蕴。荷兰的展馆,展出的是花卉和森林,体现的是人与自然融合的主题和意境。德国作为东道主,展出的不仅是工业产品和科技,而且还展出了一批著名学者的雕塑,凸显了人文精神的文化精神背景。这些例子足以说明世博会是一次世界文化的交流,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上海的世博会应成为世界文化,尤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会。城市精神是一条长河,河的每一段都有其历史的独特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把握好这些特点是成功办好世博会的关键所在。

标签:;  ;  ;  ;  ;  ;  

世博会与城市精神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