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_购买力论文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_购买力论文

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消费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已逐步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经济。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早就指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我国当前,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已逐渐上升为影响投资方向、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加之卖方市场已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短缺经济已基本结束,消费的选择性增强,更加强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有人认为;我国近年来,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购买力分流,特别是很多人考虑到消费体制的变化,需要增加个人储蓄,人们的储蓄倾向远远大于消费倾向,全国储蓄存款已超过5万亿元, 因而难以发挥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有的说:“启动经济增长,靠消费是带动不起来的”;有的说:“消费断层现象将进一步明显化,市场难以显现新的消费热点”。我们认为,这是否对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估计过低了?我国当前购买力分流是事实,今后也不可能再出现80年代那种排浪式的消费浪潮。但潜在消费需求是很大的。大量的储蓄,有相当一部分也可能转化为消费。当前主要是潜在消费需求大而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如果通过采用强有力的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杠杆,对消费需求进行正确引导,对消费热点进行培育,就可能陆续出现新的消费热点,打破消费断层。尽管近年来消费需求比较疲弱,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45%左右,明显高于其他因素。一旦条件成熟,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将增大。

2.如何培育消费热点

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成为消费热点,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城市居民住房的满足程度相当低。1997年平均每人住房面积只有8.8平方米,还有很多缺房户和无房户。住房不仅是基本的生存资料, 也是重要的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城镇居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最迫切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因而当前住房的需求量很大,能吸收大量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发展住房消费不仅会使民用建筑业成为一大支柱产业,而且会带动建材、冶金、机械、化工、林业以及室内装饰业和家用电器等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住房消费还没有形成强劲的消费热点,是因为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是房屋价格偏高。我国城市房屋价格偏高,购买一套新房,一般需要20—30万元,甚至更多,一般职工需要20多年的工资,这是难以负担的;二是有些居民还存在福利分房的传统观念,有些单位还在设法为职工采取一些“福利措施”,这也会影响住房商品化、货币化的进程;三是很多房屋结构、层次还不合理。以前房地产经营商追求高档,甚至别墅,远远超过一般人的需要。1996年积压了将近50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到1997年积压7000万平方米商品房,大部分是高档住宅。房屋结构、档次不适应广大居民的需要。

如何培育、促进住房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降低房价。要按市场经济规律来管理房地产市场,清理、取消一些不合理收费,房价与地价也要分开,不能把几十年的地价要住户一次付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住宅建筑成本。另外,建筑企业本身也要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利润,使房价与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基本相适应。第二,完善住房消费信贷制度。要多渠道融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住宅融资体系。发展个人抵押贷款,延长分期付款的期限,降低首期付款的额度,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制度。第三,全面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善监督体系,确保专款专用。第四,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并加强物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里还牵涉一些配套改革,包括工资制度的改革。把居民的住房消费纳入工资之中,变暗补为明补,实现收入工资化和工资货币化,这样才能加速住房商品化、货币化的进程。

信息消费即将成为消费热点。现在,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经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具有很高的关联度和附加价值,能带动机械、电器、新型材料等十几个产业的发展,又很适应当代消费在时代潮流,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1996年世界信息产业的销售额增加到1 万亿美元。我国“九五”时期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0年我国电子产品总需求将超过1万亿元。 信息产品将逐步走向千家万户。预计到2000年,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家庭电话将基本普及。据有人统计:最近两三年,我国家用电脑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不断增长。信息消费将使人们的消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级,信息消费成为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消费热点,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使信息消费成为消费热点,必须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加大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投入,提高知识创新的能力。

旅游消费正在升温。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一个重要内容。未来学家约翰·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的革命,第四次浪潮是信息革命,第五次浪潮是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 1997 年国际旅游人数5758.8万人,收汇总额120.7亿美元,国内旅游1997年已达6.447亿人次,城镇居民出游率达92.4%,农村居民出游率达40%,总花费2112亿余元。1998年以“华夏城乡游”为主题,1999年以“生态环境游”为主题,2000年以“神州世纪游”为主题,大力开展旅游活动,旅游消费正方兴未艾。要使旅游消费成为经久不衰的消费热点,就必须:(1 )改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改善旅游环境。要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加强对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彻底解决脏、乱的问题,培育一个文明、高雅、美丽的旅游环境。(2)提高旅游消费层次。 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旅游活动,丰富旅游的内容。除一般的游山玩水外,还要开展一些专项旅游,特别是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近年来,很多国家热衷于“绿色旅游”,包括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我们也可大力开展这些旅游活动。(3)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使旅游业这个“窗口行业”成为发扬两个文明的重要基地。

文化教育消费也将升温。我国过去,文化教育消费一直滞后。文化教育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不到10%。但随着广大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将在人们消费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加之文化教育的福利性消费在逐步减少和市场化、货币化比重逐步提高,文化教育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知识已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而要获得知识,必须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加强文化教育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将成为最重要的、持久的消费热点。这里的关键是增加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早在1990年美国教育开支达3530亿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6.8 %,以后每年一直保持在5%以上。日、德、法、墨西哥、新加坡等国, 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在5%以上,而我国1993年仅为2.5%,1994年仅为2.2%,现在只有2.5%左右,实在偏低。

家用电器将成为农村居民的消费热点。目前,农村居民家庭家用电器的普及率还很低。1997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年底拥有量:彩电为27.32台,电冰箱为8.49台,洗衣机为21.78台,收录机为32.02台,其他家用电器更是很少了。但农民需要的愿望却很强烈, 潜在需求量很大。有人预计,如果全国2.3 亿农户的耐用消费品达到现在城镇消费水平,需要新增收录机9700万台,彩电1.68亿台,洗衣机1.66亿台,电冰箱1.4亿台,这将是一个极广阔的消费市场。我国过去, 农民家用电器普及率低,除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家用电器价格高这些原因外,还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差,水电、交通等条件限制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另外我们有不少家用电器在农村不适用。

小汽车消费也将成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汽车工业对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很大,对方便居民生活、提高消费质量也有很大的作用。很多国家早就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我国当前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问题还很多,加之汽车价格和其他费用还很高,和居民购买力的差距还很大,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汽车消费的热点早日到来。这就必须:(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 建设高等级道路和大中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设法抽出一定的空地建设停车场,有条件的城市也可建设地下停车场。(2)降低小汽车价格,减少各种附加费用。 现在有些城市已开始这样作了,这是良好的开端。(3)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 特别是中、低层收入水平的居民。我国居民消费正进入以“住”、“行”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最近5—10年之内,小汽车将成为消费热点。

3.如何使消费热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都要落实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要正确引导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目标必须紧扣支柱产业,紧扣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使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实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使消费热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传统的导向型经济已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经济,要充分认识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适当鼓励消费,而不能限制消费,要重温马克思早就强调的一些著名论断:“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我们说鼓励消费,是鼓励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一些必要的合理的消费,绝不是鼓励那些不合理的高消费。鼓励合理的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

其次,充分利用需求结构的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现在还要注意,克服消费品生产“小而全”和“散”、“乱”现象,要组织大企业集团,提高技术水平,一方面使刚出现的消费热点尽快转向成长期,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使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强大动力,突破消费需求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瓶颈”,使消费热点升华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要了解市场的供求情况,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掌握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特别是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的新产品,以适应市场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的变化。

第四,要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为了培育消费热点,为了扩大有效需求,政府需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以扶持。例如,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在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支柱产业的作用。包括采取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方式,增加有效需求。当前还可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除住房消费信贷外,汽车及其他耐用消费品也可搞消费信贷,以增加现实购买力,从而解决潜在消费需求与有效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要运用价格杠杆,对有些热点消费品的价格,加以调控,使其逐步降低(如当前商品房的价格、小汽车的价格以及某些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以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消费热点,并使热点持续稳定,以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要充分发挥财政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要集中财力,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起到刺激有效需求的作用。特别要增加基础设施与环保产业的投资,增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增加文化教育的投资,这些都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文化的基础工程。也是培育消费热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条件。

4.对消费需求进行正确引导

应该看到,市场具有自发性,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具有自发性,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第一,要引导购买力的流向。就以居民而言,居民收入有一部分用于储蓄,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人还有将收入用于投资。要引导居民购买力尽量用于消费。用于投资的购买力,也要使其尽量进入最终需求领域,多开发那些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而又适销对路的消费品和劳动产品,吸引购买力,开拓市场。要避免中间需求和股票、证券投资的过分扩张,避免过多地分流购买力,影响消费的扩大。

第二,要引导居民提高消费倾向、减弱储蓄倾向。近年来尽管储蓄利率一再降低,但储蓄倾向仍很强烈。因为很多人有后顾之忧,牵涉今后养老、医疗保健、子女上学甚至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最低生活费等问题,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第三,要针对城乡不同情况、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对消费需求进行具体引导。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差别较大,风俗习惯各异,要分别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引导,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需求,才能使消费热点健康发展,促进市场繁荣。

第四,引导消费需求,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通过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通过扩大并实现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标签:;  ;  ;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_购买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