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论文_史新东1,申雪娇2

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论文_史新东1,申雪娇2

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 300392;2、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 300250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建筑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这对于建筑物的后期使用和整体性能是不利的,也会为用户的后期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从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原因;防治

1建筑结构裂缝的影响

1.1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通常情况下,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危害性较小,但对建筑物将产生下列影响:

1.1.1 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

1.1.2 发生于外墙的裂缝,当开裂较为严重时,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影响表观和使用。

1.1.3 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窗口变形,影响正常的使用。

1.1.4 外抹灰开裂后,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一旦外抹灰进水,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

1.2社会影响分析

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程度将会越来越高。由于人们对建筑结构还不太了解,所以用户对于裂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影响观感:墙体的裂缝对人的观感影响很大,给人的感觉造成较大冲击,使人感到极不舒服,影响情绪,同时给工程的交工带来极大麻烦。

1.2.2 不安全感:尽管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但是由于多数人对结构情况不了解,而担心是否安全,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同时外墙抹灰层的开裂脱落也的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1.2.3 影响使用:裂缝严重时将会造成渗漏、门窗变形等,不仅影响到使用,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 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

1.3.1 沉降

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的。这种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早期强度起来前,混凝土尚处在塑性状态,表面失水后产生裂缝,原因是混凝土塌落度过大所致。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支设的不到位、支撑不牢靠时也会出现此类裂缝。

1.3.2 收缩

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早期强度表面没有被及时覆盖,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所造成的。裂缝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多半呈现出龟裂形状。

1.3.3 温度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造成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表面散热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内部与表面产生不同应力,造成表面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4 施工质量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是工人在绑扎钢筋时乱踩绑扎好的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蜂窝、麻面、空洞等现象,导致钢筋锈蚀或形成其它荷载裂缝。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在操作过程中再振捣速度慢,使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1.3.5 材料质量

是由水泥 、砂子、石子、水及外加剂构成。混凝土所采用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质量。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有较大的影响,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士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1.3.6 结构设计欠周

如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太薄、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建筑结构裂缝的防治

2.1 沉降裂缝预防

保证混凝土均质性,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和现场停留时间,搅拌运输卸料前先高速运转20-30秒,然后反转卸料;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的支撑体系和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情况,不能漏振、过振使混凝土离析分层;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2.2 收缩裂缝预防

此类裂缝预防的措施如下:单位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夜盖养护,增加环境湿度;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满足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2.3 温度裂缝预防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掺混合料、或加引气剂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混凝土拌合时可在水中加冰块,或将碎石冷却后再拌合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时应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可在混凝土中埋入冷却管,通入冷水降温。合理规定拆模时间,不得为赶工期而提前拆模;当气温降低幅度大时应进行表面保温,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2.4 施工质量控制

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现场核查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采取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有基底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相邻建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基础,以防止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

2.5 建筑设计措施

要做好建筑结构设计的前期工作,综合分析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承载基础及地基类型,使结构布置尽量合理。横墙的间距不宜超过建筑物高度的1.5倍,建筑物的长高比一般宜控制在2.5以下。高度、荷载差异较大的部位容易产生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因此在适当的部位应设置沉降缝。为了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要从设计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总长超过45m的长条形建筑应设置温度伸缩缝;非承重墙的厚度,宜设为240墙,以加强内墙对温差的抗变能力。屋面承受的温度变化最大,产生温度应力也就最大,在设计过程应采取加强措施。

2.6 结构设计措施

2.6.1 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除了前述的措施外,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深度的方法,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2.6.2 限制伸缩缝间距。对体形复杂、地基不均匀沉降值大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控制,同样,也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使用。

2.6.3 正确地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应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结构缝合并设置。

2.6.4 层层设置圈梁、构造柱,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或减少裂缝,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2.6.5 部分窗台砌体应加强。对宽大的窗台下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梁,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2.6.6 适当加强基础有刚度和强度。

2.6.7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我们应该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保证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控制建筑物的裂缝,必须双管齐下。在进行裂缝的防治过程中,不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还要保证施工质量,只有两者同时结合,建筑物裂缝的控制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小波.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 科协论坛,2007, (7):14-18.

论文作者:史新东1,申雪娇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论文_史新东1,申雪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