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运行状况和监控性能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变电站综合系统的调试包括测控装置功能的调试,通信功能的调试,监控系统遥控、遥测、遥调、遥脉的调试以及运动部分的调试。综合系统的验收不仅涉及监控系统,而且涉及全站所有设备。如何做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调试验收工作呢?本文站在一个运行人员的角度,从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发过程入手,结合十堰、渔峡两新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与验收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调试验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调试;验收
引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调试与验收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就需要与之相关的各岗位的电力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其规律性,不能因循守旧,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以保证电网安全、经济、优质的运行。
1.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分布式、集中式、分层分布式3种。新建的渔峡开关站及十堰变电站均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分层分布式结构的监控系统,在设备区设置保护小室,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就近集中组屏安装,通过现场总线与小室内的监控网络连接,实现与安装在主控室内的监控后台的通信。这种类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将这些重要的保护装置处于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很多,除“遥控、遥调、遥测、遥信”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记录、系统自诊断、防误闭锁等功能。为方便现场运行人员使用,现在很多变电站的监控后台将功能做得非常强大。随着“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运行模式的实行,监控后台的部分功能会逐渐弱化,而将大量的记录、统计及报表功能集中在集控站端。
2.现行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下现有的三种调试方法,第一,设备单独停电调试,降低了设备供电可靠性,比较适用于新建变电站或新增间隔,以及允许退出运行的变电设备。而已经投运的变电站某些重要的间隔一般不允许停电,其中220kV变电站的主变或者220kV线路出线间隔停电申请还需要上一级调度部门批准。同时,对线路申请停电还会对供电公司的售电量造成损失,而且主网设备的退出运行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行业同业对标数据;第二,结合设备其它停电机会调试,虽然减少了停电次数,调试工作量也相对较少,但整个变电站的调试周期过长,效率很低;第三,不停电调试方法虽然避免了将设备停电进行调试带来的售电量损失和行业同业对标数据的影响,且对变电站的调试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整个调试过程工作量大,采取的安全措施多,安全风险也比较高。详细的三种调试方法优缺点见下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调试方法比较:
3.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3.1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过程
计算机监控系统从设计到投运大致要经过设计招标、用户数据采集、开发商设备采购、系统集成与核心软件开发、出厂验收、现场安装、系统调试、竣工验收与试运行等,用户原则上应全过程参与开发,但运行人员真正参与开发是从现场安装开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内已有相当成熟的产品。硬件在工厂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通过严格测试的硬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系统集成也不会存在问题。监控系统软件采用UNIX或Windows操作系统开发,具有非常好的移值性,核心应用程序的工作量不是很大。监控系统开发最大的工作量在于系统的客户化,而客户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操作性、可靠性、先进性以及灵活性。
3.2建立数据库
监控系统在厂家试验室经过系统集成与出厂试验后就发货到现场进行安装调试。监控系统后台搭建后需要根据设计院提供的I/O信息表建立数据库。但是我们发现设计院提供的信息表有设计编号与运行编号不对应、遥信信号错误、信息表述不简明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调度编号下达后仔细核对信息表,然后再提供给现场服务工程师,以避免造成对数据库反复修改的情况出现。信息点表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核对,防止数据在输入过程中出错。
3.3监控画面、运行报表等内容的编辑
监控画面、运行报表、统计计算格式、历史记录点的定义需要运行人员配合完成,换句话说需要运行人员给现场服务工程师提供以上资料。如果运行人员没有提供相关资料,现场服务工程师会按照习惯进行编辑,可能导致一些不符合运行人员习惯的界面或不符合标准的图元出现,势必影响系统的客户化。譬如说变电站要求做一张全站的光字牌索引图,但厂家技术人员就可能按照设备单元做总光字牌,同一个设备单元的光字牌又分布在不同的信号分图上。如此一来总光字牌画面光字虽然少了,但查询起来过于繁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1]。
3.4系统调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调试包括站控端的调试及站控端与主站端的调试两部分。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系统调试工作中,发现遥信部分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安装部门接错线的,也有监控系统的数据库做错的,还有安装部门修改接线后不注明的。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在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可能导致事故,给安全运行埋下隐患。现在新建变电站往往采用多种智能设备,而这些设备采用接口类型繁多,造成了设备与监控系统间、设备与设备间的通信难问题。渔峡开关站柴油发电机组在调试阶段就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康明斯公司生产的柴油发电机组控制器采用进口设备,通信协议与国内厂家有些不同。柴油发电机组厂家给监控厂家提供的点表是英文版的,而且2个厂家谁都不愿意承担翻译的责任。经协调后监控厂家与柴油发电机组厂家通密合作才实现了全中文界面。这种通信问题需要设备厂家与监控厂家配合调试才能完成。如果在调试期间对这些问题不重视,将给设备验收与日常运行工作带来麻烦,甚至出现变电站送电后通信问题依旧没解决的现象。出现这种问题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危害一方面是变电站送电后各设备厂家服务人员都离开现场,要解决通信问题需花费巨大的精力、人力,另一方面在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数据库的修改,给安全运行带来威胁,还可能会导致部分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监控[2]。
结论:
简而言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客户化程度很高的应用程序,在叙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发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调试与验收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现场调试与验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改善目前状态的看法[3]。
参考文献:
[1]王淑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煤,2016,25(3):72-73.
[2]王晶,涂恒方.对电力自动化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8,25(6):76.
[3]杨立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电气自动化,2016,28(5):3-5+19.
论文作者:甘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变电站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监控系统论文; 厂家论文; 现场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