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观察论文_张耀武 周瑜博 洪汉刚通讯作者 陈平波 郎毅 孙国梁 王磊

张耀武 周瑜博 洪汉刚通讯作者 陈平波 郎毅 孙国梁 王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下肢创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治疗创伤手术,观察组根据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分三个阶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经过治疗后,应用骨科损伤控制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最终治疗的优良率为97.67%,应用常规骨科创伤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最终治疗的优良率为72.09%(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7.44% (P<0.05),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损伤控制;下肢创伤;临床急救;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2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与日俱增,患者大多是受到直接打击或者间接打击[1],创伤的肢体很多都出现感觉功能障碍,而且还会有疼痛和出血,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2].本文主要研究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效果,取得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抽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86例下肢创伤患者,经过检查诊断,所有患者确诊为下肢骨科创伤,其中单侧胫腓骨开放骨折8例,足部骨折15例,其余63例为多发性创伤.86例患者中交通所致创伤47例,高处坠落创伤15例,重物砸伤14例,其他原因1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28-51岁,平均年龄(40.02±2.3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27-50岁,平均年龄(39.97±2.18)岁.两组下肢创伤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创伤性手术治疗[3],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损伤骨科理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对患者出血的伤口进行止血,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及时清理创伤口,处理出血休克,并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可以采用临时固定方法,固定方法可以采用牵引、外固定架、石膏等;对于少数肢体损毁严重的患者应该果断截肢[4].第二阶段:手术完成之后,根据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将评分小于20分的患者送至重症病房,评分在20分以上的患者送到ICU 病房复苏,纠正代谢酸中毒、低温和凝血紊乱,将通气屏障解除,如有必要进行呼吸支持[5].第三阶段:测量患者的体温、血流动力等指标,根据这些检测结果来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当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手术治疗方案[6].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下肢创伤患者的骨折愈合程度、X 线片检查结果、关节活动度、下肢负重功能等分为三级对疗效进行判定,三级分别为优、良、差.治疗后对两组下肢创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其中(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1.3.2 疗效判定标准优:患者骨折已正常愈合,X线检查显示对位对线正常,关节功能恢复,下肢可负重.良:患者骨折愈合稍有延迟,X 线检查显示稍有下移,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下肢可少量短时间负重.差:骨折未愈合,关节功能差,下肢不能负重.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下肢创伤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用%表示,采用x2 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下肢创伤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意义;当P>0.05时,表示两组下肢创伤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明显,统计学不具有意义.2 结果两组下肢创伤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72.09%(P<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严重多发伤的发生也在不断增加[7],严重多发伤一般是多个系统的损伤,伤情严重的,患者会伴有休克、大量出血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8].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骨科创伤,骨科创伤情况危急,患者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对骨折情况的处理必须简单迅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首要的任务[9].一般认为早期治疗骨科创伤是最佳的治疗时间,能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10],但是,严重的多发性骨折患者一般都会伴有胸腹损伤或者脑外伤等[11],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手术治疗,这种手术容易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健康,严重的甚至会致使患者死亡[12].所以,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严重创伤患者不可以在受伤的初期就马上进行手术[13].下肢创伤患者入院初期应该做的是及时控制受创处的出血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存活率,外部的固定支架可以简单、快速、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况[14].在本次实验研究当中,采取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进行治疗的观察组下肢创伤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最终治疗优良率为97.67%,而仅采取常规骨科治疗创伤手术的对照组下肢创伤患者,其治疗后的优良率仅有72.09%,而且观察组下肢创伤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综上所述,损伤控制对于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之后的手术具有积极作用,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徐华,刘雅克,刘璠等.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控制骨科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6):473-476.[2] 李冀,苏立新,陈长河等.伤害控制原则处理危重患者下肢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2):118-120.[3] 汪绪芳.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166-167.[4] 劳兟贤.严重多发伤时骨科损伤控制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17-117.[5] 赵资坚,邹育才,刘梦璋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救治严重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0):956-957.[6] 潘光华,徐庆余,郑旭东等.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156-157,160.[7] 李汝信,夏丽平,杨德福等.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严重开放性多发性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5):475,477.[8] 杨爱玲,陈燕,陈丽君等.“损伤控制骨科”救治严重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护理[J].中国骨伤,2011,24(12):1049-1050.[9] 张涛.损伤控制骨科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3):196-198.[10] 杨俊,高劲谋,胡平等.损害控制外科在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7):661-664.[11] 石波,王军,杨衡等.负压封闭引流在肢体毁损伤保肢术的急诊应用[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08(4):47-49.[12] 邓春雷,区钰强,李万逸等.伤害控制骨科原则治疗骨盆型严重多发伤[J].中国骨伤,2011,24(1):37-39.[13] 陈仿,陈宁波.34例严重胰腺损伤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7):451-452.[14] 王宏伟,王一兵,郑智君等.损伤控制骨科策略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1):72-73

论文作者:张耀武 周瑜博 洪汉刚通讯作者 陈平波 郎毅 孙国梁 王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观察论文_张耀武 周瑜博 洪汉刚通讯作者 陈平波 郎毅 孙国梁 王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