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丰收管理区
摘要:为了保证玉米作物种植质量,应认识到小垄距类型玉米作物种植模式的不足,并能结合玉米作物种植需要以及种植特点,对小垄距类型的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优化,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强化。本文就小垄距类型玉米种植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玉米;小垄距;种植;改革
玉米实现农业种植领域中的中的重要作物,而现代农业在发展中也在不断探寻增加玉米产量以及质量的措施。在研究中人们逐渐开发出了小垄距类型的种植方式,以期实现单位种植面积玉米产量的提升,但在实际使用这种种植模式的时候,可能会使得玉米的受到损伤,对玉米作物种植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小垄距类型种植模式的研究,从而推动农业领域的发展。
1小垄距类型玉米作物种植技术优化
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中,人们对玉米等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玉米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均能提升,因此过去的玉米种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小垄距等类型的玉米种植技术弊端有逐渐显现了出来,为了能保证玉米作物的种植质量,需要农业工作者能对小垄距类型的玉米种植技术进行变革,使小垄距类型的玉米种植模式能发展成儿比空类型的种植方式,这种二比空类型的中种植模式在使用中能提升玉米作物的实际见光度,让玉米作物有更好的成长。
这种在小垄距种植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比空类型的玉米种植模式能更有效的利用阳光,使玉米能顺利生长。二比空类型玉米种植模式在使用中主要利用了玉米作物喜光性,对玉米作物的种植垄距进行科学的调整,使垄距恰好能满足玉米作物的生长需要。如果在调整中出现了玉米作物垄距过小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玉米作物在成长中接收到的阳光较,而玉米未能吸收到充足光照的时候也就会导致玉米作物的长势出现不良,影响玉米产量。而相反的,如果玉米作物种植阶段垄距过大,那么就会导致种植田地利用不充分,造成土地浪费。而二比空类型的玉米种植模式则实现了玉米光照条件和种植土地使用率的协调,在实际的种植中采用了种两垄闲置一垄的方式,这样就能让玉米受作物接收到更多的光照,满足了玉米作物对于光照条件的需要,让玉米作物更顺利的生长。
二比空类型的玉米种植模式在使用中充分的考虑到了玉米作物之间距离的大小,增大了玉米作物原本的种植垄距,让玉米作物能进行更充分的光合作用。因此这种二比空类型的玉米作物种植模式虽然增加了种植垄距,降低了单位面积上玉米作物的数量,但能让玉米作物有更好的成长,所以玉米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均能有所提升。另外,如果玉米作物种植地区的土质条件较为良好,那么在使用二比空类型种植模式进行玉米种植的时候还可在垄上进行甘蓝等农作物的种植,这样也能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提升。
2小垄距类型玉米种植技术
2.1种植土地的选择以及调整
在进行玉米作物种植之前需要做好土地选择工作,只有做好土地选择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玉米作物有良好的长势,这样才能实现玉米产值的增加。而在进行玉米种植土地选择的时候,一般需要能保证种植土地较为平坦,这样后期在进行玉米灌溉的时候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在完成了土地选择工作之后,还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处理,通过深耕、翻土、松土等工序的开展,提升土地综合质量。
2.2玉米种子的选择
土地平整之后就要进行玉米种子的选择,玉米种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选择优质的玉米种子,并对选择的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一般来说,选种要结合当地气候做到优良选种,尽量选择抗病害能力高的种子作种植种子,以保证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鉴于国内大部分地区都采用小垄距玉米田种植玉米,所以玉米选种时要尽量选择耐密型的种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种子选择结束并开始正式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药剂处理,以便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芽率。
2.3播种操作分析
种子选好并处理完成后,下一道工序是播种。为了适应小垄距玉米田的种植形式改革局势,一般选择采用“二分比”形式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人工播种,也可采用机械播种,播种时必须做到播种深度一致,上部图层的覆盖也要确保均匀性,以免玉米发芽出现不整齐现象。
2.4田间管理分析
田间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田间施肥、灌水、虫害防治等等。任意一项管理工作都要做到谨慎处理,妥善完成,切实保证玉米作物的生长效率。
2.5田间施肥操作分析
玉米田间施肥的目的是帮助玉米生长,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肥料和养分,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对于玉米的生长状况来说,由于玉米长成后的植株很大,根茎叶发达,需要消耗大量的肥料,所以在实施田间管理时一定要重视玉米施肥。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不相同,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分别为:钾、磷等。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2.6灌水操作分析
在玉米拔节、抽雄吐丝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600mm左右,且雨量分布均匀。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2.7虫害防治以及除草
黏虫和玉米螟的防治,可适时用菊酯类农药、白僵菌粉剂进行防治。大斑病的防治,可在拔节期至抽雄期,应及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用50%敌菌灵300耀500倍液等喷雾,间隔7-10天一次,连续喷药2-3次。而玉米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对于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需要从选育开始防治,即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玉米生长期长出的杂草会与玉米植株争夺养分,因而需要及时拔除。玉米田间的除草可以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进行。化学除草可选用苗前封闭除草,苗后除草等方式,确保安全,有利作物生长。
3结束语
在玉米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中,若采用小垄距的种植形式进行栽种,则最好采用“二比空”的种植方法。并在整地、选种、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各个栽培环节都做好相应的管理,为玉米的增产增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小垄距玉米田的玉米种植生产产量。
参考文献:
[1]阚洪亮.小垄距玉米田种植形式改革[J].中国科技投资,2016(25).
[2]孙克勤.浅谈玉米双株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7(6):20-20.
[3]田军,王秀杰.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24):172-172.
[4]吴媛媛.沟垄全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新农村:黑龙江,2017(2):40-40.
论文作者:付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玉米论文; 作物论文; 类型论文; 生长论文; 模式论文; 土地论文; 苗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