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条件下我国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_人力资本论文

新经济条件下我国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_人力资本论文

新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青年论文,条件下论文,新经济论文,人力资源开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环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将取代土地、资本、原材料等而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现在把知识作为一个基本的资源。土地、劳动和资本作为限制因素是重要的,没有他们,甚至不可能产生知识,没有他们,甚至也不可能实行管理。而只要存在着有效的管理,我们总是能得到其他资源。当前,世界各地在科学技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实质就是人才资源的差距。据统计,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每千名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是:日本4.7名,美国3.8名,以色列4.4名,欧共体1.9名,加拿大2.3名,亚洲新兴工业国家1名,中国0.4名,印度、中近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0.1名。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大或经济实力的强弱,往往与其人才资源密切相关。

从根本上看,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作用在于它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贝克尔认为发达国家经济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源的有效结合,成为财富增长的源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成果显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可提高108%,大学毕业可提高300%。1998年,尽管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全球经济险象环生,但信息产业却似乎有着超强的“免疫力”,股票价格持续上涨。1998年10月5日,美国《福布斯》杂志排出全球100名科技富翁,入选者最低资产由上一年的4870万美元,提高到8260万美元;亿万富翁由57位增至91位,10亿美元的科技大亨由11位增至15位。“科技富翁”们的不凡业绩,再次证明知识资源的巨大魔力。

OECD(经合组织)1996年报告指出:“人力资本指标,特别是教育和就业有关的指标,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主要指标。”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在人力资本的生成、供给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遍而深刻地认识到:“所有的经济制度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这一社会性资源的预先存在”。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创造者,人类对知识价值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必将引起人们对自身资源开发的极大关注。而人类对知识和创造力的发掘,又责无旁贷地成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神圣使命。

当前APEC成员开发人力资源主要做法是:

1.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科技人才。美国对教育的投资一直占美国GDP的6-7%,2000年的教育投资已从1989年的3530亿美元增加到6000多亿美元。美国的小学和中学非常普及,1995年入学率高达96%和89%,美国高等教育也很发达,到1995年,高等学校总数达3600所,在校学生超过1400万人,18-21岁适龄青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韩国计划将科技人才由1993年的9.88万增至2010年的24.85万人,其中将博士级的研究开发人才总数的10%培养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造型高级人才。

2.制定长远科技发展战略,增加科研投资。美国前克林顿政府用于振兴科技规划的总经费高达2900亿美元,为保证科研水平,国家用于研究发展的经费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提高到3%。日本对科研开发的投资一直保持高势头,1990年为12.836亿日元,1997年则增加了一倍。韩国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80年的0.77%增加到1994年的2.61%。

3.积极吸引国外人才。美国是吸引人才最大的受益国,二战期间,就从欧洲和其他国家引进了大量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多次修改移民法。据美国官方统计,1949至1973年,美国引进的其他国家科学家,工程师达16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每年有6000名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进入美国。1999年,美国对外国科技人才的签证高达11.5万人,其中印度占了46%,中国大陆占了10%。韩国为吸引国外人才,正在计划筹建高等研究院,韩国还通过与相关国家签订协议聘用国际化人才,并采取措施吸引国外留学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4.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每年为学校购置远程教育设备的费用超过4.5亿美元,无线电台有10%被列为教育用电台,50%的非商业电视台为学校系统所办,占美国电视台的14%。到1998年,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占60%左右,比三年前增长了3倍。日本计划到2001年所有的中学和到2003年所有的小学都全部接入因特网。

中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条件及问题

儒家文化讲究人际关系的协调,它的善于发挥人的内在积极性的特点,有利于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它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完成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青年劳动力资源必须经过有效的投资和培养;增大青年人力资本存量。再加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的有序化和合理化的发展,就能创造现代经济发展的奇迹。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实行人才战略,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形成人力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1999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3349亿元,是1995年的1.8倍。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2.79%。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九五”期间,总投入超过100亿元。到2000年底,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目前共有高校1041所,成人高校772所,高校在学人数940万人,许多大学还实施了远程教育和开办了网上大学。与此同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由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构成,学科门类齐全,面向基层的远程教育系统,20年共培养了249万专科毕业生和近100万中专毕业生,还有近3000万人接受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各类非学历培训。有关部门提供了以下几个数字:全国人口文盲率比1990年下降了9.16%,为6.72%,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4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人员达6075万人,占劳动力总量的8.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914万人,占劳动力总量的5.5%。目前,中国正处在劳动力资源存量迅速增长和抚养系数较低的时期,中国年轻劳动力资源达到顶峰。2000年,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7.9亿人,可利用数为7亿人,劳动力资源存量相当可观,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较高,约61%;老年抚养系数较低,约16%,社会经济负担相对较小。这些均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以高新技术开发为支柱,以国际一体化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为基础的全球经济发展高潮的到来势必对推动我国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深远影响,尽管我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基本国情和历史原因,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仍面临严峻的困难。联合国一份报告把中国的基本国情概括为:人口太多,人才太少。中国人口数量过于庞大,人口和劳动力长期过量增长,人力资源总量长期供过于求。2000年总人口已接近13亿,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将达到1800万人左右。但是,人力资源总体质量低下,据IMD1997年国家竞争力报告,我国研究与开发的人力资源较为充足,总人数达142.78万,高于所有发达国家,但从人才素质看,我国获得合格工程师的难度,在46个对比国中倒数第二。传统体制的束缚,人力资源开发部门长期存在的脱离经济、脱离生产、自我循环、自我服务的倾向一直得不到根本纠正,教育培训结构严重背离经济结构,“科教兴国”至今仍未从战略和对策上找到落实的方法;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和操作水平标准尚未确立,各级各类专业技能人员的严重短缺,无法支持深层次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满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随着全球范围经济竞争的强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青年人力资源素质低下,青年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很可能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本世纪以来发达的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规模、速度和投资收益率都超过了物质资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产、物业、股票、证券等市场日趋成熟,产权制度、股份制度、证券制度相继建立,一个全民族的物质资本和积累的热潮正在形成。但与其他战后获得经济成功的国家和地区比较,如何动员起全民族的人力资本积累积极性,特别是在教育培训投资、技能开发投资、健康保健投资、人力资源流动投资和职业经济信息投资等方面建立正常的经济机制,掀起一个全民族的人力资本积累热潮,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几点建议

尽管我国政府为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作了不懈的努力,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人口、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人力资本也是世界第一。而人力资源的第一大国却是美国,我国的人力资本是美国的3.2倍,人力资源却只相当于美国的44.3%,原因在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同美国的差距过大,大约差10.9%倍,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23.8倍,工业劳动生产率相差4.5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差8.6倍。我国的就业结构仍是以农业为主,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数的50%,这相当于美国1870年的水平。因此,我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确立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方略。根据我国整体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方略应定位在“提高智力”和“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上。受教育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把我国的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家长、学校、单位乃至整个国家决策者都要尽职尽责。开发青年人力资源要从小抓起,尽可能多地培养高等人才。使3.6亿年轻劳动人口有较高的文化和科技水平,这样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2.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我国目前在教育方面的硬件投资位居世界第一,投资率超过40%,但在软件方面却严重不足,因此整体水平不高。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为5%到6%。发展中国家也在4%以上,我国不断提高才达到2.79%。政府应该把对教育的硬件投资逐步交给市场,转而对教育的软件投资,因为软件设施具有公共物品性。政府的作用应该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投资环境,如信贷资金政策、鼓励带薪学习、鼓励社会办学、私人教育投资税前抵扣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产业国,教育产业的发展本身就能带动内需,使经济发展有一个良性循环。

3.积极实行继续教育。现今许多国家都从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人才和智力的竞争来考虑继续教育。上大学已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成才之路。高等学校放宽招生和升学的年龄限制,社会完善自学考试制度,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将是边工作边学习,或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分阶段完成学业。人才的成长最终是在社会实践和一生的不断努力中实现的。要切实落实青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和质量,提高继续教育的起点,加快青年的知识更新,突出创造能力,改善青年知识结构。

4.有效吸引人才回归。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保证留学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留学人员的回国服务营造一个稳定宽松自由的政策环境。

5.推动知识资本化轮战略。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凸现了知识的价值。近年来深圳、上海和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都雄辩地证明:承认和实现以知识为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实施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大力发展新型的合伙制、购股权、员工持股和技术作价入股,不仅是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的需要,也是知识和人才战略地位的体现。

6.探索更加灵活的工作思路。适应当今人才竞争具有国际化趋势的特点,借鉴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拓宽工作渠道和手段,扩大工作覆盖面,形成更为灵活的青年人才管理体制。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吸纳青年人才的主体地位;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在知识创新和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匹配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创新工作方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速人才工作信息化。

标签:;  ;  ;  ;  ;  ;  ;  ;  ;  ;  

新经济条件下我国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