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如何“深化数据分析、推进成果应用”,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地理国情监测为主体功能区监测奠定了数据基础,主体功能区监测成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常见问题
1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新要求
《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通知》针对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同时明确了实施原则。要求利用在符合2019年监测要求的具有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并且要进行数据整合,形成最新且全面反映地理国情的信息数据、专题数据,以6月30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掌握本地区自然要素以及人文地理要素的当前情况以及变化情况,构建本年度的全国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为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2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2.1经常会出现误操作的问题
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理解和运用不到位,满足指标要求的图斑遗漏更新。由于工作不细致,遗漏更新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如:房屋建筑工地、拆迁待建工地、道路建筑工地等图斑遗漏更新。由于监测期影像分辨率提高,未根据监测期影像更新本底数据中综合过大的地类图斑。由于图斑切割或合并误操作等因素导致的大图斑错误更新问题。
2.2对规范设计理解偏差问题
在检查作业中发现一些人为理解偏差和缺乏专题知识等造成的问题。如河流GB 码与1 ∶50 000 基础数据不一致、河流WRID( 水利编码) 值与水利专题资料不一致、河流表达不合理、对部分不清晰影像套合超限等问题。反映了作业人员对技术规定的理解存在偏差,对专题资料的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可能会造成由于地类光谱特征相似和作业员对定义的理解错误而导致易混分图斑的错误更新。
2.3部门工作协调矛盾突出问题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不是一般性的测绘成图,所需数据量大、范围广、涉密等级高,需其他多种类专业部门和政府机构协调完成,且在整合统一过程还要反复验证。但有些单位对这项工作不了解、不知道,难免存在不支持、不配合,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困难等问题。由于内外业没有协调沟通好或其他原因,导致外业核查数据及解译样本照片与相应图斑分类码采集与外业核查成果不一致。
3质量控制方法
3.1提升操作的规范性
对于将原有的准确图斑更新为错误的图斑,例如大量的林地更新成房屋建筑,合并错误或者忘记更改CC 等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图斑变化的流量入手,在对提交的产品成果进行质量检测时,可以使用耳机检查一级验收的方式,生产出的数据应具备完善的阶段性成果,其内容包括提交的检测成果、检验科成果及验收成果。将检测成果提交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检,不仅要对图面进行严格的检查,还应该对图斑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产生的变化量进行仔细的核对,确保提交的产品成果没有任何数据错误。经过修改以后的数据需要进行上一阶段的对比,确保修改后的数据没有造成新的错误。提交给质量科以后,需要对提交完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与本地数据进行核对以后,所发生的流量变化都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另外,针对切割后没有修改CC 的情况,可以利用连续检查的方法,只要找到图斑的公共边就可以,对需要检查的UV_LCRA 层进行有效融合,就会得到图层,再针对融合前后的图层进行严格的检查,将两个图层使用交集取反的方法,就能够得到图斑的公共边,结合影像对其进行修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合理配置调绘核查设备以及人员
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应结合待测区域的实际调绘核查需要来进行设备以及人员的配置,同时要根据待测区域内地理国情信息的具体分布、地形地貌特地点以及该地区的交通条件等做好物资准备等后勤保障工作,准备好调绘核查工作所需要的导航定位仪器、便携式计算机、交通工具、通信器材以及其他辅助性设备,并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为调绘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便利条件。由于外业测绘以及核查工作对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管理部门应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并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调绘核查作业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复杂野外环境下的调绘核查工作需要。
3.3对内外作业内容合力整体培训,解决对规范设计理解偏差问题
地理国情普查涉及的技术标准全新且有20 多种,除基础数据、水利数据、交通数据外,还包括国土、林业、卫生、教育、医疗、旅游等专题资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基础测绘。根据地理国情监测过程中的任务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应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聘请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讲授地理国情监测的实施方案、工作内容及技术指标、质量控制方案等,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地理国情监测的具体任务,从思想上达到统一,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要聘请开发单位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讲述监测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工作效率,组织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地理国情监测任务的各项步骤、作业标准及施工流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设立国情监测工作培训班,专门讲解相关的工作内容交流和讨论经验和教训。在工作过程中,还要不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交流,讨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各种形式的交流培训应贯彻生产作业始终,而非只是流于会议形式培训。作业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得到解决后应根据情况进行纸质或通信群的发布,保障作业标准统一。
3.4上级统筹,加强沟通协调
根据国家对地理国情工作的领导和指示,需要抽调专门的专业型人才成立国情监测专项部门,由局院来担任组长,负责整个国情监测的计划和任务分工,还要明确组长的自身责任及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国情监测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促进国情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专人专用。上级领导机关做好统筹协调,组织大部分相关单位、部门成立工作小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相关单位熟知地理国情监测的意义。调绘人员应严格按照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的相关技术规范来准备好纸质或者数字化工作底图,同时应与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全面收集项目所有相关的函件资料,以确保测区资料完整准确。在进行国情监测的时候,还要与水利、交通、土地等多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资源共享、高效协同的管理方式,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能够与基础测绘、应急测绘及地理全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有效衔接。
3.5做好检查工作
抓好“首件成果”的检查与总结工作,进行成果质量分析,及时处理技术问题,统一技术认识,控制成果过程质量,以保证在执行上与项目设计上的一致。根据项目成果的特点和生产计划安排,针对资料分析与整合、影像纠正、变化信息提取、外业核查、内业编辑整理、网络弧段数据提取等关键工序和结点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在整个生产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做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应综合采用包括外业调查、不同作业人员交叉复核等多种措施确保过程成果质量,并加强过程质量检查。经作业人员100%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按规定整理上交。在过程、最终检查中,均需对数据成果进行100%检查,确保成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数据成果检查过程中,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检查意见及质量问题的记录应准确、清晰、全面、规范。检查记录应有检查人员、修改人员、复查人员的签名。
结束语
随着常态化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监测成果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政府决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审计等方面,因此需要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翔实、客观地反映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种类、空间位置、范围、面积等基础信息,如何保证监测成果质量是地理国情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霞,李伟东.基础地理信息与地理国情监测融合生产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2018,36(06):65-71.
[2]李宏建,赵绍兵,兰明,王祖亮.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标准化,2018,34(04):10-12.
[3]刘起玲,李丽英.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土地资源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10):145-146.
[4]张翼然,陶迎春,蔡彩,谢文瑄.地理国情成果在北京城市应急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18,32(10):1125-1128.
论文作者:张玖宁,何佳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