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井冈山革命时期根据地群众组织的作用
刘 斌 李兴建
[提 要 ]井冈山革命时期,根据地人民离不开工农红军,工农红军更离不开根据地人民。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群众组织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根据地军民努力奋斗,恢复和发展了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暴动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根据地群众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组织工农业生产,帮助发展边界贸易,创办各类学校,打破了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军事、物质和群众基础。
[关键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群众组织;作用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工农红军余部到达井冈山时,人数仅剩700余人。由于当时人民群众对工农革命军缺乏了解,使工农红军各方面都面临着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党决定在井冈山根据地恢复和发展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暴动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这些群众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组织工农业生产,帮助发展边界贸易,创办各类学校,成功打破了敌人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军事、物质和群众基础。
雷达接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天线的回波信号从噪声中选择出来,经过放大和解调之后送给信号处理机。如果没有噪声,那么无论信号多大,只要充分放大,信号总是可以被检测到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噪声,检测信号时不能只看信号的大小,而要根据接收输出端的信噪比来决定。根据雷达方程可知,接收链路的噪声系数是制约雷达作用距离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无源雷达,天线上没有放大器件,因此天线损耗即为天线的等效噪声系数,在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在天线系统中每一个辐射单元后端都有一个接收前端,因此需要准确地计算天线系统的等效噪声系数,从而精确预估雷达的探测距离[1]。
一、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群众一道打土豪,分田地。在革命实践中,根据地人民群众认识到只有打败敌人,建立起红色政权,才能保住自己的家园和其他权利。因此,他们积极地行动起来,参军参战,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一)积极参战,为工农红军战时分忧
井冈山革命时期,根据地群众组织自发组织运输队、宣传队、洗衣队、担架队、救护队和慰问队等到前线为红军运送弹药、送粮水、救护伤员等。儿童团、少年先锋队站岗放哨,担负着保卫根据地的任务。妇女委员会和女工农妇代表则组织妇女们成立救护队、补衣队和洗衣队为红军战士服务。
1928年1月,遂川大坑成立了农民协会和暴动队,他们打土豪,筹物资,帮助工农红军进行存放物质的转运。妇女委员会则动员妇女组建女赤卫队,与男赤卫队一样参军参战。危急情况下,男赤卫队到前线参战,女赤卫队就承担放哨任务。同时,还参与战时红军伤员转运工作,她们为井冈山革命斗争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勇跃参军,不断为工农红军输送兵源
在农业生产方面,根据地雇工会和贫农团积极帮助工农红军耕种公田,生产合作社大力开展根据地生产建设,组织生产竞赛,加强了根据地的农产品物资保障。各县妇委会发动根据地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有效弥补了根据地农业生产中男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地妇女组成的农耕队勤奋努力,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勤学苦练,掌握犁、耙等技术,深耕细作,很快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4]同时,针对农村劳动力、耕牛、农具匮乏,水利基础设施缺乏等情况,犁田合作社统一调度耕牛,同时组织人力耕田,解决了因耕牛不足带来的问题。劳动互助社和各种突击队组织群众在农忙季节开展生产竞赛,在调动群众劳动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红军家属的耕田,由妇委会组织互助小组,采取家庭包干的形式帮助耕种。同时还经常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等,有力支持了前线红军战士的战斗。
(三)发动地方暴动,有效支援了工农红军的前线战斗
井冈山根据地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够在白色恐怖下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根据地群众组织的大力参与和支持。1927年11月,工农红军攻克茶陵县城,成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1月24日,在遂川李家坪召开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同月,边界出台了第一个施政纲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乡农民协会即为该乡执掌政权的机关。区执掌政权机关,则为各乡农民协会派出的代表。县以上则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并选举正式人民委员会,为全县执掌政权的机关。”[6]《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还规定了根据地群众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受教育权和保健权。“凡从(事)劳动不剥削他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如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7]同时还制定了保障工人阶级利益的劳动法和劳动保险法,“实行8小时工作制,男女同等工作得同等的工钱”;“保护女工权益,女工不许做夜工,不许做接触剧烈有害物质的工作……女工产前产后须有8星期的休息,休息时间照给工钱”。[8]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井冈山根据地普遍组织了工农暴动队,区(县)两级则有赤卫队,地方武装成为保卫根据地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暴动队成为革命的先锋队。1927-1929年,较大规模的农村武装暴动就有万安暴动、东固延福暴动、赣县暴动、信丰暴动、于都暴动、寻乌暴动等。地方武装的暴动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工农红军的前线战斗,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二、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保障和维护群众各项权利,不断提高根据地群众觉悟,是赢得群众支持的重要条件。井冈山革命时期,根据地群众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大力支持红色政权建设,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文化活动,确保了井冈山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组织农业生产,保障根据地农产品有效供给
井冈山的斗争首先是与敌人的武装斗争。武装斗争的胜利,离不开工农红军。面对强敌的进攻,井冈山根据地群众勇跃参军,积极为工农红军补充了大量兵源。根据地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把参加红军作为无上光荣的事情来做。同时,还涌现出许多关爱红军及其家属的可歌可泣事情。例如,永新县芦溪乡古竹村唐去祥参加红军,党员们纷纷回家拿来大米,交给唐去祥的家属。欧孟玉参加红军,党员刘细寒便把新做好的棉衣,送给欧孟玉去参军。正是因为在根据地群众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红军队伍才得到不断壮大。
(二)组织工业生产,保障根据地工业品有效供给
红曲红色素是最为常用的替代物之一,是红曲霉以大米为原料经深层发酵获得的,具有色价高、光稳定性强、色调纯正、pH适用范围广、水溶性好等特点,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防腐作用。该色素主要用于香肠、火腿、叉烧肉、肉禽罐头等肉制品加工。郑立红等[2]用红曲红色素、辣椒红、高粱红3种色素部分代替亚硝酸盐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腊肉中红曲红色素的添加量为0.14 g/kg,亚硝酸盐添加量为0.04 g/kg时,腊肉红色稳定、色泽效果最佳,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Park等[3]用正己烷提取红曲色素,研究发现红曲色素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红曲红具有抗氧化作用。
在工业生产方面,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工业品奇缺,衣服、被子、鞋子等日用品也难以为继。“1928年初,红军被服厂在宁冈桃寮村成立。建厂初期被服厂设备简陋,缝纫机极少,工人们主要凭手工做衣服,速度相当慢,而当时的情况还有许多红军战士缺少过冬的衣服。为了使红军战士早日穿上冬衣,妇委会号召根据地妇女积极支援被服厂工作。茅坪乡的妇女们自发组织起来到被服厂义务劳动,参加义务劳动的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多时达到每天五、六十人。”[5]还有群众主动拿出自家的棉纱和棉花织成布匹,缝制衣服送给部队。井冈山革命时期,妇委会还发动群众给红军做布鞋、织草鞋。由于根据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许多红军战士穿上了新衣服、行军鞋,战斗力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发展对外(白区)贸易,保障根据地商品流通
在商贸方面,根据地群众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1928年底,在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成立了竹木委员会。把根据地的楠竹、原木、茶叶等运到白区,建立起根据地与白区之间的贸易线,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另外,还组织开办了消费合作社,使群众得到了廉价的货物,同时还开办了贩卖合作社,使农民及工业小生产者的商品可以进行适宜的买卖。
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井冈山革命时期,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井冈山根据地物质匮乏,经济凋弊,人民生活陷入极度困境。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一年以来,边界苏维埃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及红军战士、群众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3]发展经济,保障物质供给,已成为当时事关井冈山革命斗争胜败的关键所在。为此,井冈山根据地各类群众组织,比如雇工会、贫农团、妇委会、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等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迅速着手发动群众,组织工农业生产,恢复边界贸易,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一)积极参与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保障群众权利
1928年2月,宁冈县城新城战斗爆发。17日下午,在茅坪阎仙殿召开了军民战前动员大会。全县动员2000多人参战,组建了临时赤卫大队,按军事化的组织编制,按自然村编班,全县编成了十个大队上前线参加战斗,有力配合了红军的英勇作战,确保了新城战斗的最后胜利。1928年6月23日,井冈山根据地红军和江西军阀朱培德的队伍在永新和宁冈两县交界处的新老七溪岭战斗,也是在宁冈永新两县的赤卫队和群众的全力配合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在黄洋界哨口打响,当时国民党湘军的二个团,红军主力的两个连,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根据地群众组织纷纷响应党和红军的号召,积极支援黄洋界的红军战斗。“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的多达一千多人。战斗前我们暴动队员,赤卫队员有的化装成挑粮的农民,深入国民党控制区,侦察敌情,有的造土枪、土炮,修工事,送弹药。战斗打响后,暴动队员、赤卫队员又直接配合红军,并肩作战。”[1]“井冈山浸透在紧张的战斗气氛中,全体军民决心誓死为保卫井冈山根据地而战斗。”[2]正是由于井冈山根据地群众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黄洋界保卫战才取得了最后胜利。
1928年5月,湘赣边界在宁冈茅坪召开各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边界政府下辖永新、宁冈、茶陵、遂川、莲花、酃县等各县政府。此后,各县(区)、乡政府也相继成立。各级工农兵政府的建立把根据地群众从封建压迫和剥削中解放出来。根据地群众积极参与到根据地工农兵政权建设中来,并成立了贫农团、妇代会、工会等群众组织。在维护根据地群众的权利以及保卫根据地工农兵政府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0年10月至 2012年12月868例在南昌大学附属新余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线调查,建立动态队列。纳入标准:(1)年龄≥30 岁;(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同意参加基线调查和随访。排除标准:(1)年龄<30 岁;(2)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或艾滋病毒感染者;(3)已患肝癌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调查资料完整者 523例。截至 2017年8月31 日,共435例患者完成随访调查,随访率为 83.17%。本研究通过南昌大学附属新余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开办红色学校,发展红色教育,提高根据地群众觉悟和文化水平
开展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是党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重要任务。1928年1月,湘赣边界出台的第一个施政纲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作为农民权力代表的农协,应该尽最大努力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开启农民智力。《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第23条规定,“由工会开办工人学校,由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学校,由县工农兵政府开办高级工农学校,以增工农平民的劳动知识和一般文化程度。”[9]井冈山根据地群众组织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根据地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在工农兵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村创办了半日学校和夜校。一些地方妇女会还创办了女子学校,如“宁冈新城妇女解放协会和砻市妇女解放协会各自创办了一所女子工读学校。根据地的妇女积极参加学校学习。新城女子工读学校和砻市女子工读学校的学员分别有50多人和40多人。”[10]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决议案指出:“特委要组织教宣委员会,制定训练教材,计划每周的训练工作,同时要做识字运动,以提高工农同志‘写’‘看’能力。”[11]为了丰富根据地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群众组织成员还与红军宣传队一起联欢演出,比如,莲花闹《反对帝国主义》;曲艺春罗词《毛委员带兵打文家市》;新五更《邓英自叹》;话剧《打土豪》、《活捉萧家壁》;渔鼓词《推翻国民党最后得解放》等。正是在党和根据地群众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地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根据地群众识字、读书的热情也日益浓烈,根据地人民群众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数字测绘档案工作的数据安全风险大,归档时很多数据没有背景信息,信息不完整,而且归档数据组织混乱、归档内容不完整等情况普遍,使得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安全性都不高。虽然保管部门已经进行了一定改革,但是每年读取电子文件和处理设备登记更新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载体和新设备的兼容性。在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工作很少会检查数据软盘,也没有加大人力和财力支持进行有效的数据抽查。
[参考文献 ]
[1]罗荣桓.谭震林等.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张泰城,刘家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5]刘家桂.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妇女的觉醒及其历史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9,(10).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7]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8]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10]肖云岭,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11]李小三.解读井冈山[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 斌(1974—)男,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李兴建(1972—)男,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研究。(江西吉安 343009)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井冈山时期根据地群众组织建设研究”(16DJ03)
[责任编辑:朱晨光]
标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论文; 群众组织论文; 作用论文; 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