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血站 山东 青岛 266200)
【摘要】 目的: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方法:初次献血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不够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引起献血反应而使采血中断。结果:在献血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此分析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 心理因素;献血反应 采血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70-01
1.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
1.1 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参与其中,然而当他们鼓足勇气决定献血时,心里仍不免有恐惧感,怕出现疼痛、头晕等身体不适,这种恐惧心理会影响其情绪,继而引发献血反应而中断采血,从而引起献血反应。
1.2 静脉穿刺时的疼痛
在献血中,静脉穿刺对每个献血者来讲是必须要经历的一关,献血者往往精神紧张,而且由于操作中护士的收发不同,导致献血者疼痛加重,或有的献血者对疼痛较为敏感所致,特别是初次献血者,会存在焦虑、恐惧、紧张和不安全感等心里因素。从而产生了恐惧、疑虑心理,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舒血管神经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其血管平滑肌上的神经受体结合,使血管扩张,引起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突然下降,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1]。
1.3 工作人员态度欠佳或献血者采血前情绪不稳定
工作人员态度生硬,缺乏热情而引起献血者对工作人员失去信心,继而对整个采血过程产生疑虑,或献血者采血前因家庭或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情导致情绪波动,产生烦躁、焦虑,进而出现紧张和恐惧心理。
1.4 献血后穿刺部位因技术不佳而引起采血部位青紫肿胀,可使某些献血者产生恐惧和疑虑的消极心态而不敢献血,并由此产生焦虑和无奈的心理,使机体的正常功能发挥受到抑制,以致于某些献血者产生了机体应激反应,其中心理因素具有决定性影响。采血者穿刺动作不能一气呵成甚至不能一针见血,很容易造成献血反应的发生。其负性效应可导致躯体暂时处于功能异常状态,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2],继而出现献血反应。既给献血者带来不必要的同科,同时增加其对献血的恐惧心理,影响了固定无偿献血这的保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时引起的连锁反应,献血过程中当其他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时,可加重某些易紧张献血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从而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直接影响采血质量及后继献血的积极性。也易导致献血者内脏反应,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继而出现称之为“连锁反应”的献血反应[3.4]。
1.6 献血反应是无偿献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只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例如:不良的献血环境 人群拥挤、声音噪杂、空气污浊等,可使献血者产生焦躁、烦忧、紧张心理,从而引起一系列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致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消化活动抑制和心神亢进[2],诱发献血反应。
2.献血不良反应心理诱因的护理对策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5]。形式分为有意识心理护理和无意识心理护理。前者指采血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合理的解释、善意而真诚的抚慰、有意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出现献血反应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后者指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采血护士的一切言谈举止对献血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护理能及时的解决出现献血反应时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是药物治疗所不可替代的。
2.1 接待工作规范化、专业化
工作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热情接待献血者,向他(她)们赠阅宣传资料,讲解献血流程(欢迎-咨询登记与身份核查-健康征询-体检与快速检验-采血-采血后休息-发放献血证)、血液的生理知识及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每一个步骤都包含告知与献血者之情同意。使献血者充分了解献血过程及献血意义,消除紧张情绪,保证献血者有愉悦的精神感受,保证采血供血事业藏起健康发展,同时也为献血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2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献血者对献血过程中采血护士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采血护士高标准的护理工作:首先采血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仪表端庄大方,语言礼貌热情,观察力敏锐,善于从献血者的言谈、行为和情绪的微小变化中了解其内心活动,针对其不良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给他(她)们耐心解释安慰,创造一个良好的 心理环境。操作时动作应迅速、轻柔、娴熟,力争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对献血者就穿刺术的操作给予适当解释,使献血者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取得献血者的信任,从而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营造温馨的献血环境
舒适的环境能有助减少献血反应,可以在献血室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使献血者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为保护献血者的积极性,需要采血者具备亲切幽默的语言技巧、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娴熟高潮的专业技能、体贴周到的献血后护理,建立献血者与采血者之间的融洽、和谐的关系,并保持献血环境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使献血者感到安全、舒适,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献血环境,保证充足的血液采集量,能有效的提高采血效果。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献血反应时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因此,输血工作者掌握心理分析技能,并应用于献血诸环节中,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献血者的身心健康[6]。
【参考文献】
[1] 黄如欣等.中华输血医学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103.
[2] 忻志鹏.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42;46.
[3] 姜述华,王丽娟,马雪芹等.1003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输血杂志,2001,14(1):47-48.
[4] 孙妹丽,王美秋.青岛市无偿献血中献血反应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2,15(2):134-135.
[5] 王陇德,张春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5.
论文作者:高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献血者论文; 心理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无偿献血论文; 紧张论文; 护士论文; 过程中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