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学科本质,彰显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素养论文,本质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综化学三套试卷,试卷整体体现了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体现了“稳中有变,稳中有新”的主旨,突出了“基础性、应用性和时代性”。试卷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全卷设计合理,梯度适中,覆盖面广。试题严格遵循“在考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的命题原则,考核内容紧扣教材,既注重知识层面的考查,同时也重视能力的考查。对中学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一、试题整体特点 2016年全国理综化学的三套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一致,如选择题均考查了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有机化学、离子平衡等内容,但具体考点常有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灵活分布在生活中的化学和实验基本操作两道选择题中(表1)。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全国卷Ⅰ近几年必考的试题之一,但在卷Ⅱ和卷Ⅲ中今年未做考查。

主观题中三套试卷考查的内容和顺序基本一致,均考查了化学实验、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无机综合题和工业流程题。其特点是图表新颖,计算量大,热点内容包括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如盖斯定律、溶度积、速率、平衡常数,而有关能量的计算出现在全国卷Ⅱ和卷Ⅲ中。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过程与方法的结合,需学生具备知识和迁移能力、信息的接受与处理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1.稳中有变,凸显能力 纵观2016年化学试卷,试题基本遵循“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去年相比,整体难度变化不大。全国卷的设计,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较广,本次试卷结构和数量保持与2015年基本一致,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试题的“稳”体现在试卷的题型与考查的主干知识点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化学试题结构是7+3+1模式。选择题7道,42分;主观必做题3道,43分;选做题为三选一,各15分。化学满分100分。在内容上分为必答和选答两部分。必答部分涵盖化学必修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答部分涵盖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保持稳定还体现在近五年高考试卷所考的知识点基本保持不变,均考查到化学与生活、阿伏伽德罗常数、有机性质、结构、实验操作及分离提纯、电化学原理、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等内容,近五年选择题考点总结见下页表2。 (2)试题的“变”体现在必做题的难度有所下降,部分题目相比前几年更加简洁明了,素材呈现形式比较新颖。 试题题型稳中求变,命题形式灵活。经典题型延续考查,如卷Ⅰ第8题的阿伏伽德罗常数,10题的化学实验基础,11题的电化学原理;卷Ⅲ第12题的元素周期律,28题的工业流程题,均为历年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掌握较好的题型。选修部分的题型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平日复习中常见的。 试题设计新颖,客观题部分,如卷Ⅰ第13题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相结合,提高了试题的思维容量。第11题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废水,是一种处理废水的同时可制得相应有用物质的一道综合性试题,起点高、落点低,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综合运用电化学原理分析作答的能力。26题(1)开放式的结论、37题(6)原子坐标参数、晶胞参数、38题(6)反式的二烯烃的结构等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全国卷注重对化学实验的考查,通过实验细节来考查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2016年以

和

为载体,考查了制备和性质探究,一改往年考查“是什么”,提升为“怎么做”,难度较大,除了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原理外,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在化学实验考查中加强了对探究实验的考查力度。

2.突出能力的考查,注重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一定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减少,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例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计算能力等。 例如卷Ⅰ第27题(1),题目给出铬元素的各种存在形式,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后,能正确复述、再现实验现象,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试题重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呈现方式图文辉映,既有文字、方程式、实验装置图,也有关系曲线图、实验表格、化工流程图、物质转化框图等。例如卷Ⅰ第12题、13题、27题(2)等,均需从有关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考查了学生吸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卷Ⅰ第26题实验题以必修1课内经典实验为背景,虽然考查方式较前几年相比稍显常规,但重视实验基础操作,需要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能解释原因,对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此外,题目设计上强调对学生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同时利用图形(卷Ⅰ第27题

的关系图)、图表(卷Ⅰ第37题锗卤化物熔沸点表)、反应流程(卷Ⅰ第28题以二氧化硫、氯酸钠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卷Ⅰ第38题由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等多种形式实现对学生获取信息、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这些做法使试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二、典型例题评析 1.元素周期表(律)的考查 元素周期表(律)是近年连续考查的考点,该类题目的特点一般是给出未知短周期元素3~4种,依据题意推导出这些元素,回答原子结构或物质性质方面的问题,设问的问题大多数比较常规。但今年的卷Ⅰ第13题思路比较新颖。 例1(卷Ⅰ第13题):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

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评析】在该题目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相结合,通过框图中物质来反推元素,根据“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推出了Z是Cl元素,根据“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

r溶液的pH为2”两点,推出H元素和O元素,再根据光照的条件和“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推出了C元素,再进行回答,这样就提高了试题的思维容量。该题起点高、落点低,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 2.电化学考查 电化学问题是近年考试的热点,学生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 例2(卷Ⅰ第11题):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

和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合

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

产品 C.负极反应为

,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

生成


从化学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是学生应具备的化学学科素养。该题充分渗透了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突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科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电解质溶液”的考查 “电解质溶液”的考查是近年高考的热点:2012年考查酸碱混合问题,2013年利用

判断沉淀先后,2014年考查溴酸银

溶解度问题,2015年考查强弱碱稀释问题,2016年考查中和滴定,近三年都是给出坐标曲线图,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例3(卷Ⅰ第12题):298K时,在20.0mL 0.10mol·

氨水中滴入0.10mol·

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评析】该题通过酸碱中和滴定,考查了学生对指示剂的选择、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和溶液pH的判断。解题策略:(1)学生要明确溶液是什么。(2)学生要明确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是单一溶质还是多种溶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及相互作用。在解题过程中要抓住一些特殊的点,如N点,是0.10mol·

的氨水,通过计算可确定pH<12,M点是呈中性的点,溶质为

的混合物,故M点对应的盐酸的体积小于20mL,还要考虑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此时溶质为

,溶液呈酸性。该类型题目涉及的学科思想是学生要建立微粒观。 4.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

)的考查 此类题目涉及的考点都是常规考点,围绕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例4(卷Ⅰ第8题):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5.化学实验的考查 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在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实验试题特别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考查了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做过实验的学生,有利于中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对脱离实验的化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回归化学本质。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实验题以必修1课内经典实验为背景,考查方式较前几年稍显常规,重视基础操作,在描述实验现象和解释原因上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_________。

6.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无机综合题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该题呈现的方式是联系生产生活知识,其特点是将熟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迁移到学生不熟悉的物质,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溶度积计算、速率、平衡常数,考查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工艺或实验流程题取材于真实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问题设计更加灵活,更有“化学味”,以物质的实际工业或实验合成流程为情境,考查相关知识和多种能力。试题本身除了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反应或操作流程的情境是真实的工业或者实验室合成路线和方法,可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今后高考化学试卷中的无机反应及相关反应原理等知识内容考查的主流试题形式。 三、教研和教学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试题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知识的整合,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在高三复习中应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命题的方向。在进行高考备考复习时,首先是重视教材,教材不但涵盖了考试全部内容,也包含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教材吃透,灵活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提高知识迁移、图表分析、信息挖掘的能力。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对比,抓好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2.重点内容专项突破 每年重复考查的主干知识一定要格外关注,如离子反应、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四大平衡、重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在深刻理解和有效应用上下工夫。 对于工业流程、有机合成、实验探究等重点题型需要专题系统训练来突破,熟练掌握这些题型的特点、解题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精选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趋势,研究高考试题,跳出题海,通过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通过对近年高考实验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实验题目都来自教材实验,这就要求在复习中对教材实验复习到位,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明白装置的作用和连接顺序,清晰实验操作流程,准备到位地进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在实验中一定要研究有无干扰因素,及如何消除干扰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明确实验题目的解题思路,做到举一反三,是提高复习效果的保证。 3.重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试题对化学原理的考查非常灵活,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很难在高考中得到高分,因此在学习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思想方法在高考复习中的形成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化学学科思想主要包括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思想、守恒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平衡的思想、构建模型的思想以及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的思想等。
标签:核心素养论文; 元素分析论文; 数学论文; 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