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监测心电图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改变分析论文_雷丽轩,曲盛

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 要 目的:对定期监测心电图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1例。观察组按计划每周进行1次定期监测心电图,连续观察4周,而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仅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末)各检查一次。经心电图监测后,比较两组患者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发生率(35.4%)显著高于对照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现时间(10.2±2.6) d明显早于对照组(14.3±2.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 其次是ST-T波的改变,同时与性别有关联。结论:定期监测心电图,有利于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改变,降低药物对患者心脏的副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定期监测;心电图;抗精神药物;心肌酶

当前,各类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均可引起患者心电图的改变, 不同药物的影响程度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危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早期发现并提高对患者心脏副反应的检出率,我院采取定期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现做如下报道。

1 对象及方法

1.l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选标准[1]: 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或?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的患者,年龄介于18-60岁之间;③以利培酮联合盐酸氯丙嗪治疗;④心电图、心肌酶谱初次检测均在正常范围之内;⑤病人合作,坚持服药,配合进行心电图检查。排除标准[2]:①既往有心脏病史者;②伴有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或者药物依赖者;③有药物过敏史者;④儿重、孕妇、哺乳期或者老年患者;⑤不同意本次研究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30例,年龄介于18-59岁之间,平均年龄(28.6±4.3)岁,病程(13.4±6.1)月,利培酮平均剂量为(4.2±1.7)mg/d,盐酸氯丙嗪平均剂量为(275.8±23.1) mg/d。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特征、病程以及平均用药量等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l.2 方法

观察组按计划进行定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监测:观察组按计划每周进行1次定期监测心电图,连续观察4周,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增加监测的次数;抗精神药物选择以利培酮联合盐酸氯丙嗪按规范进行抗精神病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量,同时做心理辅助治疗;认真统计出抗精神病药物心脏副反应的时间,并针对发现的心脏副反应进行相应对症治疗,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分析心电图改变的种类以及特点[3]。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仅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末)各检查一次,有胸闷、胸痛、心悸、心跳、气促等不适主诉时随时进行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电图改变的种类及特点

比较两组患者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例数、异常检出率、发现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日益增大,近年来精神疾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精神疾病药物盐酸氯丙嗪使得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并逐渐康复回归社会,尤其是现阶段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在临床中应用较广。但有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因自身个体差异而产生副作用,如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血清心肌酶会升高,阿立哌唑、 富马酸喹硫平、氯氮平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影响较大[4]。通常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脏副作用的机制主要有:影响患者心肌酶,精神药物抑制心脏神经-肌肉细胞膜上Na+-K+-ATP酶系,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受阻、ATP供应減少、离子泵功能降低,正常的离子梯度差无法维持,致细胞内滲透压改变。与其抗胆碱能作用有关,能够继发引起迷走神经的抑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加快患者心率,心肌耗氧量相应增加,最终导致患者心肌缺血、T波改变,甚至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因精神疾病患者对自身躯体的一系列并发症通常缺乏主诉,对病痛不能主动反映,患者对抗精神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缺乏认知,医务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以定期心电图监测辅助检査才能作出准确诊断。定期心电图检査是心脏细胞生物电活动最直观、早期发现心脏病变的可靠方法。本研究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定期心电图检査,与按常规检査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旨在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做出准确判断,通过合理调整用药、早期对症治疗患者心脏副反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发生率(35.4%)显著高于对照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现时间(10.2±2.6) d明显早于对照组(14.3±2.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定期监测心电图有利于早期发现并提高心脏副反应的识别,说明了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心电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劲.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2(18)

[2]张华,于圆圆,庞礼娟.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评价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10)

[3] 乔卫红,黄健.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8)

[4] 林伟,罗小楠,李娜,蒋晓帆,鲁维山,梁景文,李晓明,程光,费舟.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04)

论文作者:雷丽轩,曲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定期监测心电图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改变分析论文_雷丽轩,曲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