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海南 万宁 57150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式率、护理满意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戒烟戒酒、规律服药、合理作息、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全身症状、腹部症状、情感功能、焦虑、活动、乏力、CLDQ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依从性,提升了护理满意率,提高了整体生存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218-02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也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当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仍以药物抗病毒、保护肝功能等为主,以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干预是改善病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针对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不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病情控制效果不佳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PDCA循环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质控标准管理体系,通过制定计划、实施、反馈、修正四个步骤,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质量[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3.9±11.6)岁,病程1~10年;对照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4.3±12.4)岁,病程1~1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经乙肝病毒五项检查确诊;排除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指导、统一疾病宣教、饮食指导等。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1)计划。成立PDCA循环护理小组,小组开会讨论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将影响因素分为患者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因素三方面,提出针对性护理策略[2]。(2)实施。a.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疾病认知情况及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法。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一对一健康教育等,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意识到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合并心理情绪焦虑、抑郁、悲观等患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及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b.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定时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疾病知识、护理技能等培训,明确本病的护理要点,进行护理知识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3]。(3)检查。由PDCA循环小组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观察每个护理环节是否符合质控要求,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每月召开小组内部会议,对反馈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估护理效果[4]。(4)处理。对提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发生的偏差,在护理实践中评估处理效果,并不断完善、修正护理策略,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5]。
1.3 观察指标
统计戒烟戒酒、规律服药、合理作息、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健康行为率;统计护理满意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估护理后生活质量,总分42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方式率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方式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需长期服药治疗、且肝功能呈进行性受损、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大多数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因此临床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协助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延缓病情进展,提升生存质量。PDCA循环护理模式是护理管理的有效措施,其包括找出问题、提出计划、采取措施、分析及处理问题四个方面,通过整个过程的循环管理,不断优化护理流程,使护理工作更为规范、合理。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逐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护理工作[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戒烟戒酒、规律服药、合理作息、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全身症状、腹部症状、情感功能、焦虑、活动、乏力、CLDQ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价值确切,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翟小荣.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J].当代医学,2014,20(33):106-107.
[2]黄敏.PDCA管理模式在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2):475-476.
[3]邱燕燕,陈少华.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7):175-177.
[4]钱红星.PDCA循环式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3):1582-1584.
[5]孙利红.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0):3412-3414.
[6]翟清华,郑蔚,张利霞等.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768-3770.
论文作者:黄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乙型肝炎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模式论文; 质量论文; 高于论文; 病情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