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小先生制”中的成人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先生论文,意蕴论文,成人教育论文,当代论文,行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普及教育实践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小先生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包含了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成人教育理论,而且可以拓展当前的成人教育实践。
一、“小先生制”中的成人教育思想
1.拓展成人教育机会
陶行知认为,成人是扫除文盲的主要对象,是普及教育的主体,小先生要负起普及教育的使命,第一件工作就是要“找学生”,陶行知指出“小先生所要找的学生是不能上学的人或不能常到团本部来工作的人”,因而,小先生要“到传统学校或团本部之外去找他的学生”。这样就打破了过去教育只被少数有钱人占有的观念,从而实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育机会的最大化;此外,陶行知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如果解决不了女子教育问题,普及教育就无法解决,而女子教育恰恰是普及教育运动中最大的难关,“小先生制”是攻克此难关的最好办法。“小先生脚迹所到的地方,男女教育机会立刻均等。”这种观念与《学会生存》所追求的“实现男女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相一致,符合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从上可以看出,“小先生制”不仅注意到学校外的成人教育对象,还注意到妇女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性,有利于防止成人教育机会失衡,拓展了大众参与成人教育的机会。
2.提高成人教育教师自身素质
陶行知“小先生制”中对提高成人教育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方面做了详细论述。他在论述“小先生制”时指出,为避免成人学习者的流失,关键是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要摆先生架子”。对小先生来讲,成人学员都是自己的长辈,他们的自尊心强,独立意识浓烈,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教师尊重,因而成人教育教师必须把成人学习者当作朋友来看待,要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体谅他们的困难,处处显示出愿意帮助他们的诚心和耐心;在提高教学能力方面,陶行知认为“小先生必须用功求学才能教人”,也就是说,教师只有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教学能力,担当起继续教育的重任,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虚心求学,要把所教知识弄明白,做到“以教人者教己”。
3.激发成人学习者学习兴趣
成人教育的对象大多是业余学习者,其学习时间分散、学习场所多变,此外还存在着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不仅为成人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且还严重阻碍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成为成人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陶行知在指导小先生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到了此类问题的解决。陶行知认为,“文字是生活的符号,它必须与民众的生活打成一片,才能发生效力”,要激起人们读书的兴趣,需要以课本为依托并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小先生必须善于抓住教育机会,利用活动材料教人,日常生活中写有文字的载体如钞票、发票、收条、门牌号等都可以作为教人的材料;另外,小先生还要学会利用留声机、无线电以及图画书等多种手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学习的兴趣。“小先生制”的做法在我国成人教学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4.灵活把握成人教育教学时间
陶行知批判了传统民众教育在教学时间上的弊端,认为传统民众学校在教学时间上规定得太死板,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往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时间相冲突,从而使得一般民众学校“开始的时候都是济济一堂”,到最后“只剩了几个人”。而小先生的教学时间可以伸缩,具有极大弹性空间,可以针对不同对象利用任何间隙进行教学,保证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此外,陶行知认为小先生施教的时间不可太长,这样既可以保证小先生的学习时间,更重要的可以保证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小先生在施教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学时间的做法,对当前我国成人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5.推动建立学习化社会
构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是陶行知“小先生制”推行的重要目标。陶行知认为,人要生活就需要受教育,人生延续多久,教育就延续多久,即教育与人生为始终。因此,他批评当时的教育制度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学校以外的生活教育,并将之称为“短命教育”,他极力主张“寿命教育”即终身教育,而小先生正是“寿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小先生制”的推行也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实现,小先生能使成人学习者接触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成人跟着小孩追求现代知识能变成老少年”,这正是终身学习的真谛所在。小先生在推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基础上,成为推动建立学习化社会的有利武器,成为联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陶行知认为“小先生好比是电线,将社会与学校通起电流,又好比是血管,将学校与社会通起血脉”,而且,这一根根流动的电线从“四面八方伸展到社会底层,构成一副生活教育网、文化网”,从而把学校、家庭与社会构成一体,使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打成一片,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二、“小先生制”中成人教育思想的当代意蕴
1.重视儿童青少年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小先生制”的推行,开辟了一条成人教育的新途径。儿童可以教成人,成人也可以向儿童学习,就是说,儿童青少年也应当成为成年人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甚至是提高其能力的重要渠道。在社会急剧变迁,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文化样式更是不断翻新,现代社会信息源不断增多,信息传播渠道日益拓宽,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这使得现代儿童青少年有机会通过多种方法获得知识并完善自己,而社会中的成年人却因知识的陈旧和文化观念的落后使得自己难以适应社会进步,因此,虚心向儿童学习也是成人社会化的一项重要途径,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拓展大众参与成人教育的机会
当代社会,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社会的各种资源加速流动乃至重新分配,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贫富差距拉大使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机会倾向于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阶层;此外,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诸多成人女性也失去了成人教育机会,这使得我国目前成人教育机会严重失衡。陶行知在“小先生制”推行过程中就提出了要重视学校之外的成人学习者和女性学习者,这对我国当前成人教育机会失衡现象的出现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途径拓展社会各阶层参与成人教育的机会。
3.采取多种途径促进成人有效教学
成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高效地进行成人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小先生制”在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人学习者兴趣的激发和成人教学的具体环节等诸多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其一,陶行知在“小先生制”推行过程中对小先生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做了阐释,但现代社会中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应局限在这两方面,提高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取向,这其中包括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多方面的建设,因而,加强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当前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
其二,陶行知在《怎样做小先生》一文中指出,小先生要维持成人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而,各种活动材料、图画书、留声机与无线电等,都应当成为小先生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当前,随着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以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促使成人教育不断地优化教学手段,成人教学手段的优化能够使成人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成人教学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录像、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模拟教学实验与实习设备等,将有助于提高学员自学的兴趣,改善教师备课、教课、考核的效果,节约教学时间,开拓师生视野,吸取最新科技成果。
其三,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即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导”,从而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反对包办一切的传统教育。由于成人学习者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形成,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出评价,具有自我负责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小的依附性,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因而,成人教学中必须确保成人学员的主体地位:首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以学员为主体,合理把握教学时间;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成人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第三,教学过程要体现互动性,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方的单向行为,而是要体现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立体型的信息交流网络;最后,要让成人学员充分参与教学评价。
4.积极构建学习化社会
首先,“小先生制”的推行为培养成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小先生能使成人学习者接触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成人跟着小孩追求现代知识能变成老少年”,这是成人学习者获得社会新信息、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自己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人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化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其次,“小先生制”为我们树立了把社会不同部分有机结合、共同纳入学习范畴的榜样,为学习化社会的构建架起了桥梁。构建学习化社会,就是要“构成一副生活教育网、文化网”,就是要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使教育在时间上延伸的同时,还要在空间上拓展。学校要打破围墙,向社会开放,吸引家长和社会成员到学校学习,社会也要向学校开放,学校要广泛吸纳社会的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当然,构建学习化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教育界、社区和公民密切合作,改变彼此独立分散的状况,创立互通交叉的合作交流协商机制,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投入学习化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