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10000
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51000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A020215139)
摘要 目的:评价药线点灸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对照研究的6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接受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和单纯针刺治疗,疗程 4 周,治疗结束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4% 和79.3%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寻常型痤疮短期疗效确切,复发率小,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 药线点灸;痤疮;随机对照研究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对称分布,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部分遗有瘢痕,常伴皮脂溢出[1]。由于皮损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对患者日常交际及身心健康均形成负面影响,故寻求疗效肯定、不易复发、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对于寻常性痤疮患者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药线点灸法合并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取得了较好的近、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合计共60例。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疗程中因畏惧情绪无法继续治疗者3例,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2]的诊断标准:① 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② 皮损为毛囊性丘瘆、脓搭、黑头粉刺、结节、囊肿和症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1.3 纳入标准:① 符合诊断标准者;② 年龄15-30岁,性别不限; ③ 同意纳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 不能坚持治疗者;② 1月内内服或1周内外用抗痤疮药物,影响疗效判定者;③ 伴有其它系统重大疾病者; ④ 其它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痤疮,妊娠期妇女。
2.治疗方法
2.1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嘱其注意保持良好生活饮食习惯,保持正常作息,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保持大便通畅。
2.2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药线点灸治疗配合常规电针治疗。药线点灸法:充分暴露皮损部位,常规消毒后,选取中号壮医药线(药线直径为0.7mm)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熄灭药线火焰,用圆珠状炭火星直接点灸皮损处,再以消毒棉签稍加挤压,把皮损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脓栓、脓血清除;若为结节者,则沿其周边和中点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形分布进行点灸,局部用棉签擦拭消毒,不挤压。疗程一周3次,共4周。
常规电针疗法:取穴:阳白、颧髎、合谷、曲池、内庭。肺经风热型加大椎、少商、尺泽;湿热蕴结型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瘀痰结型加丰隆、阴陵泉、血海;冲任失调型加三阴交、血海、关元。以上穴位均双侧取穴。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0.30 mm×25-40 mm针灸针,进针后有酸胀重麻针感即可,后接G6805-1电针仪,用疏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
2.3 对照组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方法、疗程同治疗组。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痤疮的好发部位、皮损表现的数量分别计分。计分标准:粉刺、丘疹:1分,稀疏可数;2分,介于二者之间;3分,密不可数。脓疱、结节、囊肿:2分,1-3个;4分,4-6个;6分,6个以上或融合成片;将每个部位的分数相加得出综合总评分以评价临床疗效。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有色素沉着,无新发皮损,疗效指数≥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新发皮损,皮肤油腻感减轻或消退,皮损总积分减少,70%≤疗效指数<95%;好转:皮损部分消退,偶有少许新发皮损,30%≤疗效指数<7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无变化或加重,仍有新发皮损,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3.2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 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3.3治疗结果
(1) 两组患者皮损总评分比较(表1)
由表1可知,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皮损总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药线点灸法配合传统电针治疗对治疗痤疮效相对于单用传统电针在改善皮损方面的疗效更好。
(2)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表2)
治疗 4 周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6.4% ,对照组总有效率 79.3%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 2)。
(3)随访观察 对所有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至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其症状复发情况,其中治疗组有效27例,复发8例,复发率29.6%;对照组有效23例,复发8例,复发率34.7%,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复发率相当。
(4)安全性评价 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情况,经处理后可恢复正常,并继续接受针刺治疗;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点灸时诉说疼痛,但可以耐受;没有患者出现局部皮肤感染的情况。
4.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痤疮的发病一方面主要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机体激素分泌异常或机体对皮脂腺的调控失常;另一方面则可能与局部皮肤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或微生物感染有关。其中皮脂的过度分泌和皮肤角质层细胞的过度增生是形成该病的关键因素。上述两个因素使得皮脂不能正常有序地通过皮脂腺的开口排出体外,从而形成各式各样的皮损,如黑头、丘疹、脓疱、结节等,且多数具有反复发作性。中医学则认为痤疮与肺、脾、胃、肝等脏腑关系密切,多数医家认为痤疮乃由于外邪郁表、湿聚为患、血热郁滞所致,当中由于肺气郁闭不畅导致毛窍开合不利,气血蕴结于肌肤是本病主要病机。因此本病在治疗上首先需改善机体总体功能,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其次需加强局部皮脂排泄功能,宣通肺气,开窍透毒,最终使机体脏腑气血平和,肌肤腠理开合正常。
现代针灸疾病谱研究[3]显示,针灸治疗痤疮临床报道频次高,在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谱中居于首位。这正是由于针灸一方面协调人体激素分泌,抑制毛囊皮脂腺的过度分泌;另一方面通过针刺局部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皮脂腺的活动,使局部毛囊皮脂腺滤泡分泌物正常排泄。本组研究观察中,笔者在电针调整机体经络脏腑功能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壮医疗法中的药线点灸法。一方面,药线点灸局部皮损处,可通过火星灼燔人体皮肤腠理而开启经络毛窍,使邪有出路;另一方面,借助于药线灸的火力,使局部壅结的火毒之邪有所出路,以热引热,寓意“火郁发之”,使火热之邪得以外泄、郁结之物得以消散,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去腐生肌之功效,还能促进局部皮损的修复。同时,针对痰瘀结聚而表现为结节、囊肿皮损患者,经过多种名贵中药材浸泡而成的药线亦可调整人体气血平衡,扶助正气,托里透脓,使邪气从外而祛[4]。因此,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寻常型痤疮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少,费用低廉,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6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92-293
[3]杜元灏,李晶,孙冬纬,等.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5):373- 378.
[4]李晶晶,方刚,林辰,等. 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07-1808.
论文作者:1黄运旋,2王小俊,2陈兴华,2欧志穗,2黄辉霞,2余小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药线论文; 疗效论文; 痤疮论文; 患者论文; 皮脂腺论文; 电针论文; 针刺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