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变电构架选型及优化研究论文_王鹏

110kV变电站变电构架选型及优化研究论文_王鹏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810008)

摘要:在户外变电站中,户外配电装置场地面积约占整个变电站面积的50%左右,而变电构架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在输电线路架空进出线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变电构架体系中,钢构架相对于传统预制高强混凝土构架具有自重轻、强度高、耐久性好和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大量变电站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随着社会用电量的持续增加,架空线路输送负荷越来越高,导线截面选型也相应越来越大,导线截面的增加导致构架所受拉力随之增加,因而对变电构架结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110kV变电站;变电构架;选型;优化

如何使钢构架受力合理、施工便捷、材料节约、经济合理、缩短工期,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STAAD PRO建立空间模型,对110KV出线构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确定梁、柱截面尺寸,达到结构优化、经济合理、加工安装简便的目的。

一、110kV变电站出线构架选型

(一)110KV出线构架整体选型

某地区110KV变电站110KV屋外配电装置电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母线采用硬管母线,主要电气设备均采用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电气总平面布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根据电气总平面的总体优化结果,变电构架选型时初步作如下考虑。

①方案一:将两跨合为一跨,即跨度由7m调整为14m,构架采用A字型钢管柱,构架横梁采用十二边形钢管梁,母线构架采用“T”形钢管支架及单管钢横梁。②方案二:将110KV出线构架与母线构架组合成联合构架,出线构架和母线构架跨度均为7m,构架柱采用单根钢管柱,构架横梁采用十二边形钢管梁。③方案三(常规方案):跨度为7m,构架采用A字型钢管柱,构架横梁采用格构式三角形横梁,母线构架采用“T”形钢管支架及格构式角钢横梁。

从上可知,方案一结构简单,受力合理,两跨合一跨,使得构架柱及基础数量大大减少,既节省了钢材用量,又节约了基础混凝土用量,但该方案对梁、柱构件及节点制作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方案二采用联合构架型式,进出线构架与母线构架垂直布置,使得110KV联合构架在两个方向上都形成联合受力体系,相互垂直布置的构架梁,既能支撑站内进线及母线拉力,又能使全部构架柱联合作用抵抗线路侧导线拉力,有效的减少了单个构架柱和基础所承受的荷载,但该方案构件较多,用钢量高,对梁、柱构件及节点制作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方案三构架横梁钢材型号种类多,弦杆与腹杆连接需要进行多次焊接和螺栓连接,既耗时、耗工,又不节能环保,施工放样不便,且构架柱较多,整体用钢量较高,构架基础较多。通过上述分析,方案一和方案二较优,但方案二母线构架梁与出线构架柱连接,整体用钢量最大,方案三为常规方案,整体用钢量较大,构架基础也较多,不推荐采用。故以下对方案一(两跨合一方案)和方案二(联合构架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二)构架柱选型

确定构架整体型式后,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STAAD PRO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得出,方案一:采用两跨合一,可以达到减少构架柱及基础数量的目的,相较方案三(常规方案)可充分利用构架柱平面外整体抗压强度,结构平面内外稳定性、位移和挠度等参数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用钢量整体减少20%左右,优化后的构架柱结构受力简单、传力明确、安全可靠;方案二:因采用联合受力型式,较传统A字型柱柱脚轴力小很多,达到了减少构架柱及基础数量的目的,且结构平面内外稳定性、位移和挠度等参数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优化后的构件数量减少30%,但整体综合用钢量明显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构架梁选型

在传统变电站工程中,构架横梁多采用格构式三角形截面,钢梁上、下弦杆及腹杆构件多,需要通过连接板进行大量焊接及螺栓连接,施工放样要求高,挂线点只能设置在桁架节点上,故本工程考虑横梁采用单根钢管梁,挂线点可随意设置,构件制作安装简便、快捷,构架柱与横梁采用刚性连接,节点采用法兰盘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相较传统铰接型式更优。

(四)构架基础选型

传统构架基础与构架柱一般采用预留杯口、柱脚插接形式,杯口中剩余间隙采用二次灌浆填充,此种工艺需多项工序,严重影响到工期及构架放线作业。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顶面预埋高强度螺栓方案,柱脚通过法兰盘与螺栓连接,规避了基础杯口二次灌浆工序,且在构架组立后即可进行上部放线施工,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工期。

二、110kV变电站变电构架选型设计使用的条件与要点

(一)工艺布置

在变电站构架选型过程中,设计条件使用的工艺布置是按照《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执行的。需要掌握好设计的类型和跨距,涉及的配电装置需要严格进行审查。主变进线、跳线双导线、跳线单导线、线路受力,地线受力都是其中涉及的重要元素。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对构架的功能性进行提升,结构布局方面保持整齐简洁的方法,经过精准的计算提高施工的效率。

(二)荷载效应与组合形式

在构件选型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风荷载,同时需要考虑温度的作用,地震作用,覆冰的荷载。按照《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当两端设有刚性支撑的连续排架总长超过150m,或者超过100m,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地震作用需要考虑动峰值加速度0.05g。工程实践证明,Ⅶ度区500kv及以下登记的构架不收地震作用控制。电气应用的专业到现拉力计算需要结合结构自身的情况,覆冰按照10mm考虑。大风工况、安装工况、检修工况,需要按照结构自重和荷载效应符合标准值。

(三)空间模型的计算分析

变电站构架要充分掌握好受力的特点,在受力中考虑导线的引力和风力,根据空间存在的实际情况,对构架进行整体建模,以这样的方式计算出不同部位杆件的内力。在实际工程执行中多采用STAAD PRO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这是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STAAD PRO一般情况下无法自动生成构架荷载,无法自动进行正确的荷载组合。需要通过内里计算后进行处理。各个节点的位移值,各个支座的反力,都需要通过荷载组合的计算分析。变电站的构架结构选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选型与优化能够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有利于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确保电力安全,保障运行稳定。

(四)安全周期与成本分析

在变电站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对于安全周期和成本的分析尤为重要,无论采用哪种构架结构,都需要对方案进行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更要考虑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构架的设计优化,还要考虑加工,运输和市场采购方面的要求,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以减少备料,加工安装方面的弊端。构架选型的过程需要考虑材料因素、自然因素、施工因素。

三、结语

变电站构架型式有许多种,我们应在参考电压等级、工程预算、工程重要性、施工条件、物流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出最适合的构架型式,进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构架柱、构架梁选用合理的结构型式,选用合理的腹杆布置型式,能降低整个构架的总用钢量,节省钢材。

参考文献

[1]唐学军,熊一,董弘川,谢东,张赵阳,李录平,晋风华,颜尚君,陈鹏飞,封江.变电站全联合构架有限元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5(03):94-100.

[2]陈奕达,周焕林,臧正义,邱新刚.设中间交叉支撑的110kV变电构架设计分析[J].特种结构,2017,34(06):53-59.

[3]张伟钊,刘森.变电站紧凑型构架方案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4,33(03):36-38.

论文作者:王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110kV变电站变电构架选型及优化研究论文_王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