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女性就业竞争力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较优势论文,竞争力论文,内生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方面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女性就业难、失业多日渐凸现,职业的性别不平等在逐渐扩大。据测算,2004年实际就业的男女性别比竟达1︰0.58。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女性主义禀赋理论认为,传统的女性职业真实反映了女性的共同禀斌,是自然的“性别分工”在社会分工中的反映。女性比较优势的发挥,是增强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比较优势的发挥成为女性就业的一种“路径依赖”、成为一种“刻板模式”,则会引起诸多负面效应。加深“职业性别隔离”,拉大了社会分工中性别分工的不平等,加剧女性就业的“边缘化”趋向,以及引起两性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一般地、笼统地强调所谓女性比较优势,则会使女性跌入“比较优势陷阱”,使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越来越狭小。
借用产业国际分工理论的分析框架,笔者认为,女性在就业市场的比较优势,也有外生比较优势与内生比较优势之分。基于女性天生的禀赋特征所带来的在某些行业中的就业竞争优势,可以称之为外生比较优势,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及各种努力所获得就业优势可称之为内生比较优势。相对应地,女性在就业中的劣势也有外生与内生之分。
以女性外生比较优势为基础,重视培育女性内生比较优势,对提升女性就业综合竞争力,缓解职业性别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女性就业内生比较优势的培育,与发挥外生比较优势并不矛盾。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构内生比较优势,可以使女性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与突破,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
2.强调女性就业内生比较优势的培育,并不意味着让女性去竞争和从事自身身体和体力所不能承受的岗位与工作,而是强调给女性择业更大的自由。
3.培育内生比较优势,是女性依靠自身的努力,积极主动挑战职业性别歧视,克服职业性别隔离的重要途径。
4.培育内生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女性的收入水平,缓解男女收入差距的扩大。
5.培育内生比较优势,有助于提高女性自主创业能力。
通过完善公共政策,消除就业市场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应该说,强化公共政策对培育女性内生比较优势的作用,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干预政策。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如下主要问题:
1.给予女性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重视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起点公平。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职业技能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
3.加强对女性的价值观教育,提升女性的精神世界。
4.促进女性自主创业政策完善。
5.加大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就地非农转移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有序输出过程的公共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