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艳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探讨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苯溴马隆组和别嘌呤醇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别嘌呤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苯溴巴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苯溴马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别嘌呤醇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都对原发性痛风有治疗效果,苯溴马隆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苯溴马隆;别嘌呤醇;痛风;疗效;安全性
痛风是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异质性疾病。如病变反复发作,出现关节畸形,功能障碍,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常累及肾脏为特点[1]。常采用苯溴马隆、别嘌呤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对两种药物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苯溴马隆组和别嘌呤醇组各30例,其中苯溴马隆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8例,年龄 44~77岁,平均年龄(63.3±2.5)岁;其中有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5例。别嘌呤醇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9例,年龄 43~78岁,平均年龄(63.5±3.5)岁;其中有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控制饮食采取低脂、低盐、低糖饮食,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确保饮水量。别嘌呤醇组患者采用在饮食总热量基础上给予别嘌呤醇治疗,口服,每日一次,早晨空腹服用,每次50mg,治疗一周无不良反应后增加药量为每日100mg,如果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苯溴马隆组患者采用在饮食总热量基础上给予苯溴马隆治疗,口服,每日一次,早晨空腹服用,每次50 mg,两组均治疗 2个月。
1.3 观察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8周对两组患者都进行静脉抽血,对血尿酸、血浆瘦素水平及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达到420 μmol/L以下,或血尿酸值下降超过30%;有效: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在420μmol/L以上,但相比于治疗前,血尿酸值下降超过15%;无效: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在420μmol/L以上,且血尿酸值下降不足15%[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分析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和X2检验,p<0.05)<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血尿酸、血浆瘦素水平及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别嘌呤醇组30例,治疗前,血尿酸(626.85±46.05)μmol/L,血浆瘦素(366.02±25.65)pm/ml,关节疼痛(6.60±1.50)分;治疗后,血尿酸(388.35±28.55)μmol/L,血浆瘦素(260.02±22.45)pm/ml,关节疼痛(3.50±1.42)分;苯溴马隆组30例,治疗前,血尿酸(622.88±44.85)μmol/L,血浆瘦素(369.05±26.05)pm/ml,关节疼痛(6.50±1.45)分;治疗后,血尿酸(308.25±27.45)μmol/L,血浆瘦素(195.52±20.46)pm/ml,关节疼痛(1.50±0.41)分;苯溴马隆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浆瘦素水平及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别嘌呤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苯溴马隆组30例,显效19例(63.33%),有效10例(33.33%),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别嘌呤醇组3 0例,显效11例(36.67%),有效8例(26.67%),无效11例(36.67%),总有效率为63.33%;苯溴马隆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别嘌呤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苯溴马隆组发生轻度腹泻1例3.33%,别嘌呤醇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6例,发生率为20.0%,其中皮疹2例,恶心2例,轻度腹泻2例;苯溴马隆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别嘌呤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痛风的发病和人体血中尿酸浓度密切相关。发病以壮年、老年男性居多。是一种与遗传、代谢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由于体内代谢酶的缺乏,合成和分解代谢发生紊乱,使嘌呤合成过多,致使过量的嘌呤代谢物——尿酸的合成增加及排泄减少,结果引起高尿酸血症。
因为尿酸溶解度很低,于是在关节腔、结缔组织和肾脏等处结晶、沉积,引起吞噬细胞和肥大细胞脱位,溶酶体释放各种分解酶,局部产生组织胺、缓激肽等致炎物质,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于是临床就发生痛风症状,如关节痛、肾结石和血尿等等[3]。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以降低血中尿酸值及减少尿酸在关节及肾脏的沉积、抑制粒细胞游走或抑制嘌呤代谢而达到治疗作用。
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使血和尿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水平,防止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也有助于痛风患者组织内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本品口服后24小时血尿酸浓度就开始下降,在2~4周时下降最为明显。
苯溴马隆也是一种具有排尿酸作用的药物,是苯骈呋喃衍生物,在肾功能不全病人中比其他促尿酸排泄药物更有效。然而清除率小于20ml/min也会使其无效。本品口服易吸收,服后3小时血尿酸浓度开始下降,4~5小时达高峰,24小时后血尿酸降低66%,作用持续48小时。50%的病人每天1 g或更少、85%的病人每天2g或更少就可以取得理想的血尿酸浓度。通常有较好的耐受性。
本研究中对于原发性痛风的治疗中,苯溴马隆、别嘌呤醇均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其中,苯溴马隆组具有更为理想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别嘌呤醇组,血尿酸、血浆瘦素水平及关节疼痛评分比较,苯溴马隆阻治疗后血尿酸、血浆瘦素水平及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更为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健晖,徐戟,王焕霞,等.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6):759-760.
[2]麦佩珊.苯溴马隆联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684-2686.
[3]何菊美,王刚志.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3):8631-8632.
论文作者:麻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别嘌呤醇论文; 尿酸论文; 关节论文; 疗效论文; 嘌呤论文; 血浆论文; 痛风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