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广水市供电公司 432700
摘要:在现阶段,电力企业备受关注,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其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它也必将成为建设现代电网企业不可或缺的手段。接下来就对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几点具体做法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助力电力企业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促使电力企业走上新的发展台阶。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就是电力企业依托先进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基于会计信息系统全面实现电算化会计、网络财务,促使电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最终实现信息化的电力企业管理。而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化,加上电网与发电端的分离、对外开放的电力市场,逐渐形成电力竞争态势,导致电力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增加经营管理风险,这使得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新要求,实现信息化势在必行。
一、进行统筹规划,真正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
一方面,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促进务必要进行统筹规划,并分步实施。对整个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来说,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其核心子系统,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但要规划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要整体规划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立足于电力企业基础信息化,依据先易后难的分步实施这一基本原则,分阶段推进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避免因缺乏总体规划而使各个子系统相互孤立,控制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依托信息集成为电力企业提供决策服务。实现信息集成是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电力企业应利用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信息管理软件,增进和软件开发公司之间的联系,利用先进ERP系统软件统一建立计算机平台,依托统一信息管理软件显著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信息的集成程度与利用率,形成高效财务信息系统,从而统一并共享财务信息系统与电力企业的供应、销售等系统数据,集成电力企业整个供电经营过程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同时实现数据共享,形成各部门的信息流通制度,确保在各部门之间流通信息流,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过程集成,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确保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效化、规范化,真正服务于电力企业经营决策。
二、高度集中管理,用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运作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积极运行高度集中管理,因为电力产品不可储存,从发电、输电、配电到供电的整个过程均需要高度协同处理,所以务必要有效配置资源、统一调度资源[1]。在该情况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行集中式管理,即集中信息,从管理、控制以及评价的角度,使过去的会计主体对应一个及以上的责任中心;从资源角度,各个会计主体资源将成为整个电力企业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核算角度,各个会计主体依旧保持相互的独立性,分别对外形成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随着互联网、数据库等的出现,地理分散的电力企业的业务、财务数据可以被集中存放、统一处理,有效消除财务信息孤岛现象,促使电力企业的领导以及财务主管等随时随地查询信息,同时分析问题、指导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
与会计电算化不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中管理数据与信息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实行集团内部统一财务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为支撑,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为手段,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高度集中管理,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全公司一本账。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方式,把事后的报表编制转变成实时在线分析,推进企业应用电力大数据,集中促进财务管理创新,实现电力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三、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内部财务管控水平
电力企业应以ERP为基础建设管理驾驶舱,用各种各样的直观图形,针对自身所有经济活动、业务数据,按照各种管理与控制需求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查找、比较与分析,设置关键财务指标预警,提供一站式管理信息中心系统,管控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传统的财务风险人工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管理需要,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迫在眉睫[2]。具体而言,针对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可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立内部预警机制,包括基本监测系统、跟踪监测系统以及在线监测系统等[2]。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在于综合分析电力企业内部大量信息,依托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人工管理、智能管理,逐渐提高电力企业预测财务风险的准确性,形成财务风险基准线。通过建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就能真正发挥风险预警功能。当然,电力企业实行ERP系统管理模式是其有效管控财务风险、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但并非终极目标,需要持续完善和加强,做到循序渐进、不断优化。且电力企业务必要上下一心,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艰巨性,遵守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不断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对财务内部风险的有效管控,达到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最终全面完成财务经营管理任务。
四、实行全面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实行全面预算不仅是电力企业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更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2]。全面预算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制度,需要电力企业细心组织,依托先进的、电脑联网的软件系统,通过执行并分析专门的财务预算,明确电力企业的全部生产信息,定期提供分析报告。电力企业财务部门要保持与生产部门、采购部门、供应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的信息沟通,动态跟踪监控各个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适当调整偏差,保证实现预算目标。调整预算是客观需要,不能低估预算管理的作用与功能,更不能否定预算管理,正因为干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以及生产运作的因素太多、太复杂,才迫切需要依托预算指标使财务策划、财务安排更合理、科学。
五、结语
21世纪是市场全球化、竞争激烈化以及需求多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务必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及时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以便提高决策的有用性,提高财务管控水平,进而增加电力企业管理效率、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萍.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新经济,2016(02):86.
[2]张婷.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16(02):217-218.
论文作者:李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电力企业论文; 电力论文; 财务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