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国务院办公厅机构改革访谈录——访国务院机关党组副书记、国办“三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克智同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务院办公厅论文,国办论文,国务院论文,党组论文,副书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子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一届政府拉开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序幕:国务院40个部委精简为29个;政府机关人员分流一半,今年底完成,三年内分流到位。各级地方政府也将相应地在三年内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人民大会堂爆发出一次次经久不息的掌声,人心被震动了。
激动过后,是希望伴随着疑虑:公务员队伍减员一半,这样前所未有的“改革”能行得通吗?再下来是等待:地方看中央,中央各部委又把目光聚向中南海的国务院办公厅——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的机构。
对此,朱镕基总理4月10日明确提出:“这次机构改革,我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必须起表率作用。……国务院办公厅不能减50%,就没有理由要求部委减50%。如果国务院不带头,对下面就没有说服力,这个决心一定要下。”
尽管如此,从3月到6月,各种思维、信息在等待中静静地涌动着。
6月8日,当《国务院办公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国办“三定”规定)印发后,面对白纸黑字:国办人员精简50.1%,人们的反映是“震惊”,是一连串的问号,真的减了一半人?怎样定岗减员的?分流人员到哪去?
仅一个半月后,7月7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分流人员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国办“三定”工作领导小组的使命已基本完成。国办“三定”规定的落实工作,比朱镕基总理的要求(年底完成)提前了五个月。
水落石出。我们和读者朋友一样想了解红墙内的“机构改革内幕”。
7月30日上午,我们如约走进了国务院机关党组副书记、国办“三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克智同志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专访。我们特别重点地询问了“三定”规定落实的几个关键细节,并征求能否报道,回答是可以的。他逐一作了介绍,并给了我们一些有关材料。最后还介绍我们再到人事司采访,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
听了我们的采访要求,尤其看了我们手中的一大叠材料,人事司司长笑了——国办这次机构改革,是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次,公开、公平、公正,是我们工作的原则。连我们刚送克智同志的总结材料他都给你们看了。克智同志是协助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王忠禹同志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他了解的情况比较全面、具体。如果你们想写书,可以谈一天,如果按你们现在的要求,足够了。
是的,我们这次采访的宗旨,是想把国办落实“三定”规定的关键步骤客观地报道给读者去评判、借鉴。应言归正传了。
真的减了一半|行政编制人员的精简幅度
记者:按国办“三定”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原有行政编制435名(除中办、国办信访局外),这次精简后核定为217名,精简218名,精简幅度为50.1%。请问,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张克智(以下简称张):是的,确实实现了。精简下来的人员,有些去参加培训、学习,有些转成了事业编制,有些已到退休年龄的办手续后退休离岗,有些按公务员条例规定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还有些同志分流到其他单位或企业工作。总之,都作了妥善安置。
记者:从实际情况看,国办人员分流的困难比部委大得多,除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挂靠在国办外,没有下属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可以接收分流人员。
张:是这样的,而且你们才十几个编制,单位小,专业性又强,到目前也未分流过去一个嘛。(大家都笑了)|行政机构职数的精简幅度
记者:我们想再了解一下机构职数的精简情况。
张:局级机构由7个减至6个,原秘书二局和秘书三局合并组建为新的秘书二局,精简幅度为14.28%;处级机构由38个减至30个,精简幅度为21.05%。局级领导职数由22人减至20人,精简幅度为9.1%;处级领导职数由103人减至67人,精简幅度为35%。|定岗人员的整体素质
记者:定编定岗后,大家关心的是留岗人员的素质问题。
张: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落实“三定”规定的指导原则,也是检验我们这次定岗分流工作的重要标准。我们在实施“三定”规定的每一步骤上,都以此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准,贯穿到整个过程中。定岗后,办公厅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都得到了改善,大专以上学历占全体人员的92%,比原来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平均年龄37.5岁,比原来下降了2.2岁。|分流人员的落实工作
记者:我们关心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分流人员的落实工作。
张:分流人员与留岗人员一样,都是国家宝贵财富,他们服从国家改革的总体需要,将离开机关,踏上新的征途,为保证他们的工作和培训学习的顺利进行,我们已专门成立了分流人员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忠禹同志任组长,把分流工作负责到底。目前,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已根据自己意愿填报了自己学习的专业和学校,并已参加国办人事司组织的培训班的辅导学习。调离国办的分流人员大多数已办理调离手续。
定编定岗和人员分流|6月16日司局级领导班子配备完毕
记者:据我们所知,这次局处级领导班子的产生,采用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最后经过组织考察任命的办法,在办公厅机关工作人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关键的一步。
张:情况的确如此。在反复研究实施“三定”规定中,国务院机关党组认为,定岗和人员分流,涉及到每个人,谁留岗,谁分流,不能盲目决策,要充分发扬民主,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国务院机关党组极为重视这次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司局级领导班子工作。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书记兼“三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忠禹同志多次反复强调,选好局级领导班子是国务院办公厅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国务院办公厅“三定”规定的关键步骤,这一步迈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和留岗与分流人员工作的实施。事实也说明这一步走对了。
记者:请您详细谈谈司局级领导班子的产生过程。
张: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按照分工,一人分管一个司局,直接到各司局主持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司局长。第一轮是民主推荐,党组成员到各司局宣布领导职数以后,请大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本司局的司局长。没有候选人,个人认为谁合适当司局长就可以在推荐表上填写谁的名字,由人事司根据民主推荐结果,经过考评,将得票比较多的人选报国务院机关党组,党组召开会议根据职位所要求的德才条件,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候先人。第二轮是对确定的候先人实行民主推选,票数相对集中,基本上按照得票多少确定司局长人选。
最后,根据民主推选的结果,经国务院机关党组研究决定,并报中央组织部审批或备案同意,国办的司局领导班子顺利产生了。
记者:《国务院办公厅“三定”规定实施意见》在民主推荐、配备司局级领导班子一节中提到,秘书一局、行政司在本单位副处级以上人员中进行,而秘书二局、秘书三局、人事司等则在本单位全体人员中进行。为什么有这一区别?
张:原因很简单,前两个司局人数多,不宜集中,而后三个司局人数相对较少,便于集中。
记者:有原来是司局长或副司局长落选的吗?
张:有,既有正职的,也有副职的,还有原来不在这个职位上被新选拔上来的。也有在民主推荐前就自动提出不参加竞选的司局级干部,有的是主动让贤,考虑到年龄已大或接近退休年龄,就把职位留给年轻的同志,有的是感到在现在的岗位上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就提前自动提出不参加竞争。
记者:我们了解到,国务院机关党组对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工作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其民主性和广泛性也是空前的,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也是空前的。各司局在京的工作人员都参加了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工作,占应参加投票人员的97%。正副司局长平均得票率分别为94.6%和87.3%。对此,你有何感想?
张:这次局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工作,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符合德才兼备和“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综合考评、组织决定”的人员定岗要求,对司局级干部既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激励和鞭策;同时,也增强了机关干部的参与意识和向心力、凝聚力。大家对经过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由国务院机关党组研究确定的正副司局长普遍感到满意,表示要在新的司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勤奋工作,更好地完成国务院办公厅的各项工作任务。
记者:也可以说,国办在机构改革中,充分遵从多数群众的意见来选择任用领导干部的做法,不仅为各部委和今后地方机构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而且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7月7日处级领导班子配备完毕
记者:据悉,在新的司局级领导班子产生后,新的司局级领导主持处级领导班子的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程序与局级相同。请您再作些详细的介绍。
张:根据国务院机关党组核定的处级领导职数,从6月26日开始至7月3日,秘书一局、二局、三局、人事司、行政司和厅机关党委先后进行了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具体做法是:先由各司局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根据自己的意愿,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民主推荐处长、副处长预备人选。各司局根据民主推荐的结果,按照处级领导班子优化结构和轮岗的要求进行研究,提出各处处长、副处长预备人选,再进行民主推选。各司局根据民主推选的结果和职位所要求的德才条件,研究提出了处长、副处长的任职意见,报人事司审批。7月7日人事司司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任命了各司局的处级领导班子。确定处级领导班子的整个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群众参与、竞争上岗、干部能上能下的人员定岗要求,反映较好。
记者:这次国办处级机构的精简幅度为21%,处级领导职数的精简幅度为35%,力度比较大,能否具体谈谈精简后的处级机构、职数设置情况?
张:按照这次机构改革的精神,6个司局单位共设30个处级机构,即:秘书一局9个,秘书二局5个,秘书三局4个,人事司3个,行政司6个,厅机关党委3个。比原来38个处级机构减少8个,精简幅度为21%。核定处级领导职数67名,即:秘书一局24名,秘书二局14名,秘书三局8名,人事司4名,行政局14名,厅机关党委3名。比原来103名处级领导职数减少了36名,精简幅度为35%。
记者:原处级干部没有进入新的处级领导班子的人数有多少?大致情况如何?
张:原正副处长没有进入新的处级领导班子的有20名,其中4名同志因接近退休年龄本人提出不参加推荐,7名同志转到事业单位任职,9名同志没有进入新的处级领导班子。各司局按照党组的要求,对这20名同志都逐个谈话做思想工作。他们都能从大局出发,正确对待。|7月17日各司局确定了留岗和分流人员名单
记者:我们看到,局处级领导班子确定后,定岗和人员分流工作进展很快。
张:从时间上看,的确非常快,但从这次改革一开始,我们就提出了谋定后动,善于图远,已分阶段、分步骤地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可以说最后这一步是水到渠成的。
记者:也请您说一下简单步骤。
张:在新的司局、处级领导班子确定后,由新产生的司局级、处级领导班子主持确定留岗人员和分流人员。7月8日,办公厅召开司局级干部会议,部署定岗和人员分流工作,忠禹同志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对做好定编定岗和人员分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程序,各单位先了解每个同志的情况和意愿,然后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由司局、处长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到7月17日,各司局在群众参与和综合考评的基础上,根据岗位所要求的条件,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经过反复酝酿研究,确定了留岗和分流人员,并对绝大部分分流人员的去向作了初步安排。
几点体会
记者:我们一直在关注国办的这次机构改革,私下里也不断听到一些情况。
张:行政学会是办公厅挂靠单位,消息自然灵通些。你们主要了解了哪些情况?
记者:反映个人情绪化的东西比较多,一草一木,很难成林。但一叶知秋,尽管每个人表现的情绪不尽相同,从总体上仍可看出,大家对这次“三定”规定落实的方法、步骤和结果是满意的,这也是促使我们急于采访您的原因之一。
从刚才的访谈中,我们已对国办的机构改革有了初步了解,但我们知道这只是露出水面的那部分冰山,实际运作决非如此简单。您是具体领导、参与这项工作的,请您谈谈经验,也可给各部委和明年开始的地方机构改革提供些借鉴。
张:这次国办“三定”规定落实的任务重、时间紧,能比较平稳、顺利地完成,的确值得认真总结一下。但目前,这项工作刚告一段落,还来不及全面回顾总结。谈不上经验,我谈点体会吧。|领导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是最重要的组织保证
张:实施和落实“三定”规定是目前国家机关各部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国办实施和落实的情况来看,“组织保证”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请谈详细些。
张:先说一下国办“三定”规定正式出台前的情况。
3月24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朱镕基总理对国办及其秘书局的职能转变和机构精简作了重要指示。国办机构改革工作开始启动。
4月8日,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书记王忠禹同志主持召开了国务院机关党组会议,成立了国务院办公厅“三定”工作领导小组,忠禹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并确定了“三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尔后多次召开党组会和领导小组会议,对国务院办公厅的职能配制、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反复征求了各单位和有关同志的意见。经过从领导小组到办公厅各司局五上五下酝酿讨论,提出了国务院办公厅的“三定”方案。
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将“三定”方案报中编委。
5月15日,经中编委审核后,将国办的“三定”规定报国务院。
5月19日,忠禹同志将国办的“三定”规定呈报朱镕基总理审批。当天镕基同志指示“编制达到了精简50%的要求”,“拟同意,送请各位副总理、国务委员审核批准”。
5月26日,岚清、其琛、邦国、家宝副总理以及国务委员浩田、罗干、吴仪、艾买提传批完,都圈阅同意。
5月27日,在国务院第五次总理办公会议研究国务院第一批28个部门的“三定”规定时,又对国务院办公厅的“三定”规定作了复议,一致通过了国办的“三定”规定。
6月3日,国办秘书局将国办“三定”规定的发文清样送崔占福副秘书长核报镕基、岚清、忠禹同志批示签发。
6月5日,经岚清、忠禹同志圈阅同意后,镕基总理又批给了邦国、罗干、吴仪同志核批。6月6日,全部传批完毕。
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将国办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你们看,国办的“三定”规定不仅经过了总理办公会议审议,而且经过了国务院领导同志两轮传批,象这样传批的文件,在国务院发文历史上还不多,足以说明国务院领导同志对“三定”规定出台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细致了。
记者:的确如此。那么这是否也足以说明国办“三定”规定的可行性了?
张:罗干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明确指出了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国办“三定”规定在转变职能和机制以及调整结构、实行“两个优化”上是下了功夫的。“三定”规定必须先定职能,只有转变职能,才能精简相应的人员。如果在职能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精简50%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暂时做到了,对今后的工作也不利,说不定还会出现反弹。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在办文、办会、办事等方面,原来承担了大量的协调任务,工作很辛苦,由于各种原因效果不太理想。这次根据镕基总理的指示,今后办公厅的工作主要是当好领导同志的参谋助手,协调工作要充分发挥国务院职能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因此,在制定“三定”方案时,将秘书局的协调职能去掉了,加强了审核把关、督查落实、跟踪调研的职能。虽然责任加重了,要求更高了,但大量费力而效果又不好的协调任务减少了,更有助于发挥办公厅的参谋助手作用。此外,在“三定”时,也将行政司的部分后勤服务职能从机关划出,转移到作为事业单位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或社会上去。这一转制,虽然增加了服务中心自我解决经费的压力,但可能将压力变为动力,充分发挥机关服务中心的优势,进一步把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搞活,提高为机关服务的水平。
记者:那么,在“三定”规定出台后,是由国务院机关党组负责领导组织实施的,这方面的落实情况如何?
张: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就太多了。国务院机关党组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讨论落实“三定”规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在实施“三定”工作的每个阶段,忠禹同志都亲自动员,作出工作部署,你们手中已有这方面的全套材料了。他还多次听取人员分流任务较重的秘书一局和行政司的“三定”工作情况,并与他们一起研究人员定岗和分流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党组成员按分工每人负责一个司局,经常与司局领导一起分析研究定岗分流中的问题,一包到底,包括做政治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保证每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国办“三定”规定落实得非常愉,仅仅一个半月就基本完成了,比预计时间提前了5个月,是否因为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意争取提前完成任务?
张:这样认为是有偏颇的。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根据国办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三定”规定一经批准,在组织实施时,一定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时间宜紧不宜松,宜短不宜长,宜集中不宜分散。时间拖得太长对工作不利。|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实施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是重要的措施保证
张:这是在组织实施“三定”规定中的重要措施。为了使国办各司局在做好正常业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全力以赴地做好“三定”落实工作,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间断,机构改革与业务工作两不误,我们不仅提出了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经受考验和锻炼,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保证。简单地说,就是从党组到各司局、处,都是一把手总负责,一名副职抓具体工作,班子其他成员分兵把口,每人负责落实自己负责的任务和对象。
记者:在这一过程中,看来配备好司局级领导班子又是最为关键的。
张:对。我们在这一环节上是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的。因为,司局级干部是本部门的工作骨干,是实施“三定”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操作者,选好司局级领导班子是一个部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本部门“三定”规定的关键步骤,这一步迈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和留岗及人员分流工作的实施。因此,国务院机关党组非常重视司局级领导班子的产生,采用了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的方法,这在前面我已详细介绍了。在具体操作中,尽管正副司局长是同时被推荐和推选,但正式任命时,是先产生正司局长,后产生副司局长。确定副司局长,要先征求正司局长意见,尽可能取得他的认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实践证明,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单个看都比较强,由于性格或某方面的原因,组合在一起并不协调,甚至不时地发生矛盾,使领导班子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反之,有的班子成员单个看,不一定个个都很强,但他们组合在一起,配合默契,优势互补,使班子能发挥1加1大于2的效应。司局级班子是这样,处级班子也是如此。国办各司局领导班子经过民主推荐和民主推选以及最佳搭配,并经过审批程序已经顺利产生,在办公厅反响很好,得到大家的拥护,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深入学习和动员,有针对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最根本的思想保证
张:从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和这次的实践过程来看,这一条非常重要,非常实在,也很有成效。对此,我们自始至终都抓住不放。道理很简单,行政编制必须压缩一半,机构和职数也要相应精简,无论去留,涉及面都较大,关系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因此,如何做好定岗和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不仅事关“三定”规定的最终落实,也关系到每位同志,必须把这二者的关系结合好,处理好。
记者:据我们听到的情况和看到的材料,这方面工作量是很大的。比如说,在学习和动员方面,朱镕基总理还亲自给国办干部做工作。
张:是的。4月20日下午,镕基同志接见了办公厅机关副处长以上干部,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要求大家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深刻认识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改革,顾全大局,正确对待定编定岗和人员分流问题,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起表率作用。只有国办带了头,才能要求各部委的机构改革不折不扣地进行,各省市才有了榜样,今后基层的机构改革才会顺利进行。镕基同志在讲话中,既从国家、民族的前途方面详细阐述了政府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意义,又实实在在地说明了实行“两个优化”和“四个结合”以及对分流人员细致周到的安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推心置腹,语重心长,非常感人,极大地推动了办公厅的机构改革。国务院机关党组也进一步学习了镕基同志的讲话精神,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破阵跨渊、全力攻坚,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圆满。
记者:我们听说您与各单位的同志谈话达四十多人次。
张:差不多,我没具体统计过。不过,机关党组其他同志和司局长的谈话次数也不少。就我所知,忠禹同志对一个人谈话就达四、五次之多。
记者:从国务院领导同志到各位副秘书长,从机关党组到各级党组织,从司局长到每一位同志,都做思想工作。这真是一次范围很大的谈心活动了。
张:是的。我们要求各司局领导班子和各级党组织及工、青、妇组织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分析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每位同志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工作做到深处、细处、实处,并尽量帮助每位同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使留者安心、走者愉快。
秘书一局发了调查表,详细了解每位同志的自身情况、家庭情况和本人意愿。行政司反复与分流人员比较多的门诊部、图书馆的人员谈心,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和消除思想顾虑,工作较细较实。秘书三局的领导分别找全局每位同志谈心,特别是对有意向分流的同志,反复交谈,在分流去向、工作安排等问题上,充分听取本人的意见。尤其是在分流人员的工作安排上,局领导亲自出面,为有的同志联系了多个岗位供其选择。局领导深入细致的工作和无微不至地关怀,使分流的同志深受感动。有3位拟分流的同志主动向局领导递交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请求分流的报告。
记者:这三位同志的报告我们已看过了,的确很感人。记得有位女同志写道,9年来工作虽然辛苦,“但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与全局同志一起摸爬滚打所形成的融洽的同事关系,使我对这个集体产生了深厚感情,一旦要离开,恋恋不舍之情油然而生,黯然泪下”,并表示“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大局”。另一位同志写道,“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服从大局,主动分流”,并强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这样的思想觉悟”。
张:服从国家大局,这次机构改革中有这样的好同志、好党员站出来,起模范带头作用。国办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是主动提出转岗分流的。例如,人事司司长兼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龚禄根同志主动提出说,“我的退休年龄快到了,不再适合在现职岗位上工作,应该把位置让出来给年轻干部。”党组同意了他的要求。领导干部主动提出分流,起了带头作用。
记者:有没有与上述不同的情况呢?
张:有。分流人员的工作是大量的,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都能想通。但有一点,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一视同仁,给予充分的理解,耐心地听取意见,寻找解决的途径,反复谈心,交流思想,积极稳妥地帮助解决问题,绝大部分同志都经受了这次机构改革的考验。当然,也有少数同志由于各种原因,一时想不通有些偏激情绪,有的发牢骚,有的托人说情,还有的给领导同志写信。但经过各级领导反复做工作,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最后大都很愉快地服从了安置。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也非常愉快。并代表我刊全体工作人员和我们的读者感谢您。预祝国办在下一阶段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就。
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