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建设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各类建筑物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质量问题,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房屋的质量需求。混凝土作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一直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为此,针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进行有效管理把控,提升其整体稳定性和耐用性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将针对混凝土屋面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控制屋面裂缝,减少此类问题发生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面裂缝;原因分析;控制方法;
1引言
由于混凝土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具有较好的耐火和耐用性,因此在建筑工程当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在应用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裂缝等常见的混凝土问题也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良好的控制方法加强混凝土的刚性,降低和减少屋面裂缝现象的产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
2混凝土屋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2.1混凝土材料问题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能否达标,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建筑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意义。现阶段我国在水泥的整体质量方面已经和世界统一标准进行了接轨,尤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早强型水泥等材料相较于以往的水泥也有着极大的质量提升。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在不断提高,已经能达到C30到C40的水平,相较于上世纪的C20到C30有着极大的提升,其建筑的梁柱等区域都使用了高强度的混凝土。同时,泵送混凝的操作方式会使混凝土的整体塌落度、易性以及流动性都得到增大,骨料的颗粒直径会缩小,只能通过调节砂率和水量的方式来对混凝土进行拌制操作,从而保障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另外,使用各类外加剂,会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及收缩比得到一定的增大,从而使收缩的时间得到一定的延长。
现阶段,在对粗骨料进行配比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使用05到40毫米的粒径。在工程施工阶段,若选择较大粒径的粗骨料,可以有效加强混凝土的刚性,并降低水泥中的用水量。使用05到40毫米粒径的比使用05到25毫米的骨料能够更加良好的提升水泥的刚性,还可以对水泥的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缩小。此外,在工程开展中,粗骨料孔隙如果太大,但若不达到连续级配,则会使混凝土的强度过多的受到粒径的限制,从而使粗骨料的整体比例难以得到有效调整,这也是导致混凝土因收缩比太高而产生裂缝的原因。一旦随着温差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其混凝土的屋面裂缝也会逐渐变大,最终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2施工质量控制不当的问题
除了混凝土材料本身问题和配比问题会引起裂缝现象外,在施工过程中若没有做好质量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也会造成此类现象。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照成板的刚度没有达标或厚度不足,都会使混凝土承受较大的应力,从而产生裂缝现象。此外,若板厚过大,也会因应力的正负存在不足以及高度不足而产生混凝土的裂缝。而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控制。根据笔者分析,因施工质量控制不当和产生屋面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第一,若使用素混凝土来进行屋面的找平,这类材料的抗裂性相对较弱,则会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形收缩现象,从而造成开裂的问题。
第二,在进行混凝土当中预埋管线的铺设时,一般常见的是使用PVC作为管道材料。若混凝土没有与PVC进行良好的粘接,则很可能发生位移。此外,在板厚不足时,尤其是小于100毫米时更容易出现裂缝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在进行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若使用高强度的水泥来与低强度的进行配比,则可能会使水泥的用量收到限制,水灰比若超过0.6则会加大混凝土的收缩情况,从而加大屋面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第四,在施工完成后的养护过程中,若环境的湿度较低,则会使收缩量得到降低。部分建筑项目在养护阶段,没有有效对此类问题进行管理把控,从而使混凝土的收缩量被无限放大,从而加大了楼板屋面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2.3构造及设计不足的问题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若没有在前期做好房屋的整体构造设计,则很有可能因为屋面的承受力不均匀、不合理而发生裂缝现象。产生此类问题,必须使用相应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才能降低因屋面产生裂缝而带来较为严重的事故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设计不足问题产生裂缝的现象相对来说较少。在进行混凝土屋面设计的过程中,处于抗震以及圈梁截面方面的考虑,应当使用墙边支座的方式来进行计算以及结构固定,在使用支座时应当尽可能配合使用A6@200,并在受力和配筋等方面注意做好设计协调。此外,部分设计阶段,由于没有对配筋以及板的受力进行良好的思考和约束,从而使裂缝现象产生的可能性得到放大,也会使切脚斜缝相应增大。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若没有对跨版、配筋等环节进行有效设计,也会产生裂缝的问题。
3混凝土屋面产生裂缝的控制方法分析
3.1加强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对混凝土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情况,能够有效加强混凝土施工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屋面产生裂缝现象的可能性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着重加强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查工作,确保采购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均符合我国相关质量检查规定。同时,在进行材料加工的阶段,应当使用硅酸盐水泥来进行操作,从而提升水泥和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粗细骨料的使用环节,也应当做好前期的测试工作,确保使用较大的骨料来进行施工。在进行石灰岩碎石的选择时,应当将粗砂的细度控制在M=2.8到3.0之间。最后,要严格控制水泥与混凝土的用水量占比情况,确保干燥收缩增加百分之百、单方用水量增加百分之五十。
3.2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屋面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开展工程前布设控制线,并在施工阶段对其进行抹平操作。在拌制混凝土的阶段,应当对各类添加料的比例进行良好的掌握,确保搅拌均匀。在钢筋的选择方面,要对钢筋的数量、质量、位置、品种、直径等进行良好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找平厚度能够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控制规定。在混凝土浇筑操作阶段,要避免出现漏振的情况发生。并确保在终凝前采取二次振捣的方式来进行屋面加固。在抹平操作后,应当通过浇水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保养,且确保保养时间不得少于14d。
3.3优化设计质量,提升设计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相关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加强工程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建设,并确保在进行结构设计的阶段,要严格按照相关设计图纸及科学合理的方案执行。同时,为了杜绝混凝土屋面裂缝现象的发生,应当加强对混凝土使用种类、数量的控制管理,确保对屋面板材进行约束使用,增强对板材应力的控制,杜绝随意施工现象的发生。此外,针对常见的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要进行细致的分析,逐步提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建筑项目拔地而起,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阶段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加工技术能力,针对常见的屋面裂缝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和解决。从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胥兵.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手段[J].江西建材.2014(15)
[2]李保龙.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坍塌例析[J].建筑.2013(14)
[3]王宪斌.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裂缝的原因分析、预防和补救措施[J].河南建材.2010(01)
论文作者:吴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屋面论文; 过程中论文; 骨料论文; 现象论文; 水泥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