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学”的基础,“学”是“教”的升华;“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二者虽然关系紧密,但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关键是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的关系也就自然和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出发点。
(1)要防止和克服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摆出一副先生的面孔,让学生怕老师,显示老师高学生一等,无视学生等心态。
(2)要防止和克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学习围着教学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习服从于教学等心态。
(3)要防止和克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把学生当“容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事事过问,事事亲为,或不允许学生违背自己的意愿,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前进等心态。
(4)要防止和克服“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学生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把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学习成绩简单地转化成一个分数,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育等心态。
2.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密切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切入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那种学生受老师管制,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那种照着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学,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关系的。
3.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1)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要塑造别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如果有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美德修养,就能影响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思想道德方面,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比理想,比正气;在学习上,要以教师的敬业精神为动力,比成绩,比进步;在生活上,要以教师高雅、朴实、庄重的形象为镜子,学会时常对照自己、修正自己。
(2)丰富的知识水平。教师必须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同时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拥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3)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自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有超越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多方面的教育能力。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了解、赏识学生的能力,组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在教与学的矛盾中,学生的学一般为主要的和起决定的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教师的教会转过来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独立意识较差,自控能力较弱,认识能力较低,生活经验较少,知识水平有限,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不知、不能或知之甚少、能之甚少的时候,教师的教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话说得符合辩证法。在徒弟未入门之前,要靠师傅去领、去引导。就入门而言,师傅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能让徒弟在门前绕来绕去,感到无路可走、无门可入。
在课堂教学中,任何轻视、排斥、否定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是有害无益的。当前教学改革中,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但是新理念的提出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这里就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因为新的观念不是建立在虚无基础之上的,新的观念的建立是对旧的观念的否定,但否定的只是旧观念中错误的部分。实践是检验真理与谬误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因地制宜,根据教与学的规律,实事求是,才有可能使教学改革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论文作者:王志伍 韩德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关系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