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房屋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杨莲生论文_杨莲生

简析房屋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杨莲生论文_杨莲生

杨莲生

佛山建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程测量精准度、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GPS技术在房屋工程测量中就体现出了卓著的应用成效。基于此,笔者在下文中对房屋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尽探讨,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可靠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测量;GPS技术;应用

引言

当前的科学技术持续的提升,对于GPS测量技术进步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这对中国的工程调查作业实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伴随科学技术飞快进步发展,测量能力得到持续上升,测量体系也获得相应完备,而且广泛运用至建筑工程测量的工作当中,这使得建筑工程测量的数据信息更为精准,且操作进程更为便利。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因素对建筑工程测量有重要影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测绘工作的开展。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极大的提高测绘工作质量和效率。当前借用信息科技,更便于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能够使得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得到实现。

1GPS概述

1.1发展历程

所谓的GPS实际上就是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缩写。该技术最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出现。最初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应对美国军方的使用要求。随后在不断实践中人们发现该技术能够获得精准的三维地理位置定位,在测速、导航等民用工程需求中同样能够发挥巨大的价值。正因如此该技术才渐渐走向世界,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向常见技术。该技术在民间的应用带给了测绘业革命性的改变,成为了现代测量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

1.2技术优势

GPS在测量中的应用有着众多优势,第一点范围广。在测量过程中因为GPS技术使用了卫星技术,所以能够准确测量三维坐标。从三维坐标中为人们提供时间、速度等信息。正因如此GPS技术成功的在水下测绘、海洋测绘、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第二点该技术有着精准的定位能力。据实验资料显示目前GPS技术定位精度能够被控制在米级范围,精准的定位能够为大尺度网点测量控制提供足够的帮助。第三点该技术测量速度快,不论是动态定位还是静态定位,该技术只需要使用几秒时间就能够完成观测。极短的测量时间大幅提高了测量效率。第四点该技术操作简单。在使用这项技术的时候,操作者只需要观察监视器状态即可,一切测量工作都是自动化进行的。有效减少了劳动强度。第五点该技术能够全天候工作。不同于其他测量技术的事该技术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测量,不受时间、空间局限,有效提高了测量时间和测量范围。

2建筑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运用

2.1主要测量方法

本工程的测量控制网沿建筑物外侧循序布置,以业主方给定的控制桩为基础的控制网,然后结合基础控制网以及施工区域,布置10个控制桩作为二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的构建需要保证控制点和第一级控制网之间的联系性,保证各点处于同一个系统,在每次使用之前,必须对控制网进行合理、有效的校对,从而保证测量的精准性以及基准的稳定性。随着测量作业的进行,需要根据不同点的重要性,定期的进行复测,避免因沉降或者地面变形等等外部因素致使控制点出现偏差。若是个别控制点被破坏,可将上一个控制点作为基础修复,从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完善的控制系统。

2.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主要使用GPS定位仪,利用6个不同的GPS高程以及GPS坐标,在这个基础上增设4个导线加密点,使用全站仪(高精度)实现有效的数据采集。根据详细的使用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布置的导线加密点应该符合以下原则:第一,布置的导线加密点必须具备3个或者3个以上的通视方向,从而为下级测量提供便利;第二,点位的基础稳定且坚实,要符合长期作业要求,并且要能够体现出安全作业方面的要求;第三,布置的导线加密点必须要保证视野的开阔性,在其视场内,障碍物的角度需控制在15°以内;第四,点位设置要避开交通道路以及其余构建(筑)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2.3.1控制桩埋设

二级控制桩设置采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二级控制桩的桩径为0.5m,场地设计标高下0.3m为二级控制桩的桩顶标高,其顶部需要设置10cm×10cm的钢板。中心位置需要设置直径为1mm的铜芯,然后在其顶部设置水准点,水准点的高度需超出钢板7mm左右。

2.3.2控制桩保护

为避免控制桩受外力破坏,控制桩四处需要加盖、砌井,并利用木方或者钢管,构建1.5m×1.5m的防护框架,增设醒目的标记。另外,在设置保护装置的过程中,还要尤其注意确保控制桩之间的通视度,以此来为此后的测量工作提供便利。

2.3.3数据测量

数据的测量方法为,直接测量角度距离以及加密点坐标,数据需要采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方法对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验证,最后再根据利用角度闭合差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

2.3.4数据分析

为确保测量精度,工程采用闭合导线平差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核、计算,然后再引入三角形闭合差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为:根据数据内容,将其以"纯量"的形式求出三角形闭合误差"ω=L1+L2+L3-180°",三角形闭合差中误差为,计算结束后,将闭合差平均分配至各个角点。

2.3.5控制桩校对方法

在控制桩布设完成后,为避免外部因素导致控制桩位置出现偏差,进而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需要每30d校对一次,根据具体的校对结果,对控制桩的坐标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文字记录工作。

2.3.6施工放样

为保证测量精度,在二级控制网的基础上,需要构建合理的、完善的轴线,然后将轴线逐步引至施工区域,从而构建出一个立体的轴线网,从而为校对方位角提供便利。

2.3.7全站仪放样

在基础施工阶段,需要利用全站仪(高精度)进行可靠、有效的放样,为保证测量精度,放样需要同时在两个控制桩上进行,每一个待测面需要具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控制点,这样才能够将测量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长轴线的放样,需要在利用极坐标定点后,利用三点挑直的方法,根据经纬仪校对结果,弹出一条轴线。在测量前,应该对经纬仪的角度、距离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再循序放出平面上的细部线条位置以及轴线位置,为便于施工、便于参考、便于校对,各个施测面的控制点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一致性。

2.3.8内控点布置

内控点主要利用激光铅内仪控制法进行控制,内控点的间距需要控制在30m以内,各个流水作业段需要控制在3个以上,在选择控制点的过程中,需要避开柱子、梁等部位,以此来保证各个点之间的通视度。

2.3.9基准控制点传递

基准控制点传递过程为:激光发生器递进→利用计算机查看偏移方向→根据计算机显示的偏移量移动激光接收靶→激光靶和控制基准点重合→将激光中心线有效延长至混凝土楼层→测量孔封闭→传递结束。

结语

GPS的测量技术有着测量效率较高以及精准度较高等多个优点,并且运用资源是相对比较少的,在测量之后得到图形更为美观,其数据信息更为丰富,还更易实施修改,本文经过对于工程运用方面的实践进程实施相关剖析,来对GPS的测量技术步骤实施剖析,望可以对GPS的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供给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安琪伟.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No.537(28):275.

[2]陈华军,沈国良.浅析GPS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8(8):356.

[3]吕俊涛.浅析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J].丝路视野,2017(19):64.

论文作者:杨莲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简析房屋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杨莲生论文_杨莲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