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157499)
【摘要】目的:研究在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中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参考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实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n=16),将实行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针灸联合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n=16),观察验证实验组以及参照组样本数据差异。结果: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实验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眩晕程度、临床症候与参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将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针灸联合治疗应用在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中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借鉴。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针灸;痰湿中阻型眩晕
眩晕病是因机体出现空间定位障碍形成的位置性或者动性错觉。眩晕病发病之后经常呈现出反复发作性的眩晕,且合并耳聋、耳闷、耳鸣等现象,严重的可能发生复听、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等情况,临床研究发现眩晕病还没有获得确切致病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现报道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我院涉及的32例样本均来源于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予以分组,参照组患者(n=16)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年龄控制在30~70岁范围中,中位年龄为(50.32±5.26)岁;实验组患者(n=16)中7例为女性,9例为男性,年龄控制在31~71岁范围中,中位年龄为(50.69±4.69)岁。两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基础资料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P>0.05,统计学不显示数据对比差异。
1.2 方法
将常规治疗应用在参照组,将0.4g天麻素注射液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口服12mg倍他司汀片,每天三次。将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应用在实验组,组方中,包括半夏4.5g、天麻3g、茯苓、橘红3g、白术9g、甘草1.5g)。每天水煎服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时选取患者仰卧位姿势,取患者双侧内关、足三里等选为进行针灸治疗,首先针刺足三里,予以缓慢进入,得气以后依据平补平泻方式对内关穴位予以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一个疗程10天。
两组患者均进行30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体征与症状均消失,证后积分降低程度超过90%视为显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体征与症状基本消失,证后积分降低程度在30~90%之间视为有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体征与症状无变化,证后积分降低程度低于30%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输入的32例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对参照组与实验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以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对实验组以及参照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眩晕程度、临床症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具有鲜明对比差异。
2 结果
2.1 统计比较参照组与实验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
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93.75%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有效率计算值62.50%,P<0.05,统计学具有鲜明对比差异。
3 讨论
眩晕是对空间位象决以及自身平衡感发生的主观感觉障碍,眩晕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一种疾病,是因多种基础疾病引发的,在颈椎病、高血压、贫血、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中比较常见,该疾病发生之后的主要特征为以头晕、目眩,中老年人是该疾病高发人群,但青年人也可发病。中医研究指出眩晕涉及三脏(肝、肾、脾),主要包括五种类型,即为肝阳上亢、痰血阻络、痰湿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1]。半夏白术天麻汤拥有燥湿去痰、平肝熄风的作用,实际上是由二陈汤加上天麻、白术研制的药物,主要作用为化痰熄风治标。辅以健脾祛湿。半夏属于君药,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的作用[2];天麻、白术属于臣药,天麻具有平肝熄风、止头旋的作用,联合半夏对风痰眩晕治疗的关键药物;白术具有补脾燥湿的效果,联合天麻、半夏具有止眩、祛湿化痰的作用[3];橘红具有理气化痰、促使气顺痰消的作用;甘草为使药,具有和中调和的作用,且在水煎药时加入大枣、姜,生姜能够兼制半夏的毒副作用。足三里具有健脾化痰的作用,内关具有和胃降逆、理气宽胸的作用,联合两个穴位针灸具有运化痰湿、去除头晕的效果[4]。
此次数据研究表明,实验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93.75%、眩晕程度(89.54±5.32)、临床症候(5.69±0.98)对比参照组临床有效率计算值62.50%、眩晕程度(79.87±4.87)、临床症候(6.98±0.87),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陈小兵, 张佳佳, 朱晓东[5]等资料研究中,将2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实行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针灸联合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计算值85.00%、眩晕程度(97.68±15.68)、临床症候(5.88±4.26)对比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与本次结论比较一致。
综合以上结论,在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中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相比较常规治疗更具优势,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军. 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温胆汤联合治疗痰湿热阻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5):7-7.
[2]向元远.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中阻眩晕证的治疗效果观察[J]. 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5(8):00198-00198.
[3]王宇, 王恩龙.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 31(5):28-30.
[4]朱多红.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 心理医生, 2017, 23(14).
[5]陈小兵, 张佳佳, 朱晓东.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病的临床观察[J]. 新疆中医药, 2017, 35(3):12-15.
论文作者:陈吉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半夏论文; 天麻论文; 白术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针灸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