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新模式必须立足于现今社会、经济、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所有经济体系融入到规划工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优化、民众日常所需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务支持。文章就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变革
1城市规划新常态的含义
城市规划的新常态,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理念上,回归“天地人”和谐安全之“常”,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建设小康社会——安居宜业的城市家园;第二,在技术上,改变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发展质量的路线,确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将规划工作的目标和重点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第三,在方法上,践行科学与民主精神,引入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培育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提升规划工作的科学性。
2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
2.1传承城市规划的传统和优势
为了有效提高新常态状况下的城市建设,规划人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合,去除糟粕,保留精华,并融入城市规划的新常态之中。在规划设计时,避免“形象工程”等腐败规划,制定合理的规划,从以往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推动新常态下城市的更好更快发展。另外,要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杜绝面子工程现象,使整体发展方向切合城市本体实际,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2.2调整城市规划与新常态转型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居留于城市。”意在说明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证明。城市的出现融合了人类人际交流的多元化、人类创新的智慧与源泉。正是这个文化的磁体和容器,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十九大对对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前瞻性提出高要求。我们需要认识到城市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国际国内发展形式的竞争加大、外环境的变化成为常态,因此城市规划如何体现适应性,是每个规划者及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3新常态下城市面临的议题
3.1大数据推动城市智慧国际化
《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的正式发布,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步伐。在如今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系统覆盖全球,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工作,还是其他的社会交流,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大大提升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也为城市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共享社会资源成为必然趋势,因城市如何如何在竞争中突显特性?
3.2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
转移城市主导产业是促进城市各种产业平衡发展的一种策略,通过对各个产业间的协调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应以城市的体制、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能力为依据,结合国家的政策支持,制定适合的项目目标,整合思想,统筹所有资源,发展出新的经济支点。例如教育、医疗、旅游、养老、高科技产业等方向的新兴产业。
3.3公众有效参与城市规划
新常态下城市建设规划项目目标的制定,必须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与要求,尽量采纳普通群众的意见,制定尽可能完善的计划,不能由领导层独自裁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是国家政府的支撑者,政府必须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会充分征求人民的意见,会最大限度地彰显民主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府作为城市人民的服务者与组织者,应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城市规划中让群众有效地参与进来,从而提出适应性更高的规划。
4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理念如何变革
4.1城市规划的立体化
我们规划的城市以及生活的城市都是立体的,但是规划设计的图纸却是平面的。一般人看不懂规划图纸,图纸很难与立体化相对应。看一个城市的规划图纸时,很多人都不能准确明白其中含义,往往会产生许多疑问,例如,为什么它是这样,这一块集中,那一块散着。但是如果规划设计是立体的,那么一看就可以看得明白为什么在这里,不在那里。所以首先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立体化进行认真考虑。因此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城市设计,另外需要注意将城市空间结构纳入到其中来。
4.2城市规划的动态化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提得比较多的就是“三规合一”、“多规合一”。规划的确需要长远考虑,但是人们的生活及城市建设都是动态的。发改委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每年有一个计划。国土之所以能够管理是每年有一个土地的指标。而城市规划是15年、20年把一张图画出来,住宅区建到东面,学校到南面,医院到北面,这些都是规划的工作内容,但是政府不一定会对此满意,所以规划人员以后要在动态方面加以考虑,把城市每年的建设合理地进行规划并引导集中。
4.3城市规划的区域化
一个建筑师的作品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区域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甲方给出一个怎样的用地范围,建筑师就在那个用地范围里面做自己的方案,然后做出的效果图也很漂亮。很多规划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在某个范围内考虑规划时,要遵从取水是上游、排水是下游的原则,但是,规划地的下游又或许处在下游城市的上游,而规划地的上游又是上游城市的下游,单从规划的范围来进行考虑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一个城市真正能够发展和区域很有关系,规划时需要从区域角度进行考虑。找准自身在区域中的定位,从而引导城市有序发展。
4.4城市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大量的人民群众聚集起来,才使城市成为一个社会的有机体。在过去,城市给予人们的仅仅是静态的形象,而城市的生命和活力往往被人们忽视掉了。在新常态下,为了在城市规划上做到最有效的改革创新,规划人员要重新考察定义一个城市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有利资源和环境优势等因素。认清人民群众的主导地位,在规划中充分展现人文关怀,不能把自己当做城市的领导者,要以服务人民群众的身份来制定计划,展示出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性。在规划时以方便人民的生活为主要依据,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两个领域的投入量。同时,要真正解决人民的根本问题,做实事,干对事,切身地为人民考虑,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人民群众需要的不是形象工程,必须把“以人为核心”的中心思想确实地融入到城市规划中。怎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核心,说到底就是为人民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多的便捷。现代城市已经从满足生活必须转变到追求城市品质中来,如何解决现在的城市交通病态、城市同质化、公共空间缺失等等问题,是规划者及规划管理责应该思考的问题。事实证明,城市总规应作为城市发展的总指挥棒,我们应该将城市空间结构、经济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纳入城市总规统筹,才能真正实现多规合一。同时交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历史记忆等也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固定下来,从而引导、规范城市形态和人民生活方式。
结语
在这种新常态中,而对新形势下的城市,包括理论、实践、技术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大胆的去创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抛弃以前的固定思维,通过不断地摸索、创新与实践,寻找出一种适应于我们城市的发展路线,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及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何安萍.关于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及变革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02):152.
[2].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阳成功举办[J].城市规划,2015,39(10):5-7.
论文作者:谢洪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常态论文; 人民群众论文; 社会论文; 图纸论文; 下游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