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高考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放四十多年来的高考作文,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1-1977年。这一阶段除1964年是提供文字材料写读后感外,其余的均为惟题作文。1977年刚恢复高考制度,考卷由各省市自治区命题,除四川福建两省是写读后感外,其余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是惟题作文。所谓“惟题作文”,就是只有题目,不提供写作素材。这种命题方式是科举考试沿袭下来的,已有一千多年了。隋朝开始的科举考试,就只有一个作文题目,不提供任何写作素材。以后唐朝考的“帖文”,金代考的“试论”,明清考的“八股文”,无不如此。辛亥革命废除了科举制度,但各类学校招生考试中的作文命题方式依旧未变,如1935年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就是惟题作文。目前台湾、香港等地的高校招生考试的作文仍旧沿用过去的惟题作文,没有一点变化。

惟题作文运用于招生考试,具有简单可行,易于比较评分等优点,曾在历代选拔人才中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检测手段的改进,它已明显地暴露出弱点,容易押题,让机会主义者有可乘之机,这样就不能客观地反映出考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第二阶段是1978-1995年。这18年中,有1992、1988、1994这三年为惟题作文,其余15年的作文均提供了材料。提供的材料无论是文字、图画,都是具体可感的写作素材,或是某物体,或是某人物、环境、情节,就是说都提供了具体情境,都是情境作文。

从提供情境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式,提供一篇短文或一个片段。提供的文字材料,有时是一个故事情节,要求根据情节写文章,如1985年、1986年、1987年、1989年、1990年、1992年的作文题就是;有时提供一个问题或一个观点,让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议论,如1990年的作文,文字材料说两个小姑娘进了玫瑰园,A姑娘说是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B姑娘说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花。要求考生就A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开展议论,让考生写自己的看法。1991年作文题是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另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的观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提供文字材料后要求写读后感;有时提供文字材料,要求考生阅读后根据要求进行改写,例如1979年要求把《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有时提供的文字没有某物体,没有某事情,只有素材线索,要求根据线索联想想象进行作文,如1991年第35题,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要求考生根据圆进行想象作文。二类是图画式,如1983年、1993年就是看图写文章。高考作文题受考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提供口述式、音乐式、影视式、演示式、参与式、捕捉式等情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

从命题的意图来看,情境作文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一 观察说明型

1983年高考作文题提供漫画“这下面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要求写一段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每个坑的下面都有波浪线,说明地下有水。挖的第一个坑和第四个坑相离地下水已经不远了,从而推断出叨烟者找不到水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恒心,不能坚持到底。从而悟出,做任何事情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1993年第29题,画了一个圆规,要求写一段关于圆规的构造、功能、使用方法的说明文。只有通过观察,才知道哪是延伸杆,哪是墨脚线,哪是支点,才能写好说明文字。这样的情境作文,用意在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明能力。

二 联想想象型

1986年高考作文题是阅读一段议论文字后写“树木、森林、气候”,要求通过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象写议论文。只有认识到树木多才能成为森林,森林多可以影响气候,气候又可以影响森林。由此联想到社会上某种现象由少到多形成风气的道理,以此联系实际写成文章。1990年作文题对两位小姑娘肖像的描写,1991年作文关于“圆”的想象,1992年作文关于雨中玻璃碎片为谁打的想象,1993年作文对父子对话时神态的描写,1995年作文任选寓言诗中两种鸟对话情境的想象等,此类作文的命题意图在于检测考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 分析议论型

提供一段情境让考生阅读后分析议论,可以检测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检测议论文的写作能力。1980年作文题“读《画蛋》有感”和副题“读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有感”,1984年作文题,要求以中学生对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议论文。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的作文都有提供情境写议论文的内容。

四 记叙应用型

出试题的目的在于检测考生的记叙文、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例如1985年作文题是给《光明日报》写一封信,要求有关部门尽快解决澄清中学附近的污染问题。同年上海卷要求写发言稿。1981年作文题是根据提供的情境写一篇简讯。1989年作文是关于报考志愿问题给××写一封回信。1993年作文是根据提供的情境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1992年卷31题,根据提供的情境写一篇记叙文。

高考中的情境作文与惟题作文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1.提供的文字情境,可以检测考生的阅读能力。

提供的如果是记叙文,考生必须通过阅读,对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甚至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性格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按要求写好作文。提供的材料如果是说明文,考生必须通过阅读,对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有一个的全面认识,才能写好作文。提供的材料如果是议论文,考生通过阅读,必须把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搞清楚,才能写好作文……如果考生对提供情境的文字理解不清甚至有误,就不可能写出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章。例如1979年作文题提供了《第二次考试》的文字情境,学生必须仔细阅读,必须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苏林教授,文章情节都是围绕苏林教授展开的,中心意思是歌颂苏林教授为了选拔国家急需的人才,不被表面现象的迷惑,寻根问底,不辞劳苦,甘当伯乐的精神。不把这篇材料中的中心人物是谁,中心思想是什么搞清楚,就改写不出《陈伊玲的故事》。改写后的文章应以陈伊玲为中心人物,歌颂她为了救火而影响自己面试成绩,舍己为公、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以提供文字情境的作文,首先就检测了考生的阅读能力,这是惟题作文根本做不到的。

2.提供情境作文,考生不能押题,能反映考生的真实写作能力,1978年以来,全国高考卷虽然只有三次命题作文,每次命题作文之间又相隔了五年之久,但从高考阅卷反映的情况来看,每次都有押中题目,写作时背范文,或全班一致,或全校差不多的情况出现。虽然只是个别地方,但这个别地方就不能反映考生真实的写作能力,埋没了人才,造成了不良影响。提供情境后进行作文,则完全可以消除这种现象。因为提供情境的来源非常广阔;或从浩瀚无际的史料典籍中撷取,或从无穷无尽的现代书刊中选来,或以当代林林总总的国际国内生活为材料临时拟写。况且,在提供情境基础上的题目、角度、体裁要求又有千变万化,只要不泄密,任何地方,任何个人是不可能完全猜到的,这是惟题作文无与伦比的。

3.一材多题,可以综合反映考生的多种写作能力。1983年作文题提供一幅画境“这下面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下面有两道作文题,一是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二是根据画面寓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1987年作文题提供了育民小学有关办游泳训练班的情境,写两篇文章,一篇简讯,一篇是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议论文。1987年广东卷作文题提供南山中学图书室开放初期的混乱情境后要求考生写两篇文章,一是拟一篇“借书规则”,二是以“借书规则实施之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1992年作文题提供雨中马路上扔下碎玻璃的情境后,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写一篇议论文。1995年作文题提供了《鸟的评说》寓言诗后,写一篇两种鸟对话的想象作文,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联系生活实际的议论文。以上是一材两题。1990年作文题提供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的情境后出了三道作文题:一是给两位小姑娘的表情动作填上描述性文字,二是对两位小姑娘进行肖像描写,三是就第一个小姑娘的看法写议论文,这是一材三题。

这样的作文,提供一篇情境材料,或写两题,或写三题,既可节省卷面文字,缩短试卷篇幅,从而减轻考生心理压力,节省考试时间,提高考试效率,还可检测多种文章体裁的写作能力,真是一举数得,绝妙绝妙,不能不说是高考作文题的一次重大进步。如果说高考作文由惟题作文到提供情境作文是一次变革的话,那么由一材一题到一材多题又是一次新的飞跃。

可以设想,提供一篇或几段内容充实、选材典型、词汇丰富、结构严谨、有疑可释、含露适中、情境俱佳的文章,既是典型的阅读材料,又是很好的写作题材。先从字音、词义、语法、标点、内容、结构诸方面出一些识记、理解、变通、运用等方面的阅读题,又以这个文字情境作为写作素材,从不同角度出不同体裁不同要求的几个作文题。这样一材多用的综合命题不是更好吗?虽然目前高考中还未曾出现此类题型,今后必定会有的。这样的综合型命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见,融阅读写作于一体,是今后高考语文题型的发展方向,提供情境,一材多题,是今后高考作文题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签:;  ;  ;  ;  

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