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力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发展论文,动力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07)01—0068—05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人民面对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创新型国家以及保护、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等需求,其使命神圣、任务艰巨。依靠什么来满足这些需要呢?毫无疑问,靠正确的政治领导,强大的经济力量,优越的社会制度。我们认为,除此而外,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是最基本的。我国的科学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步伐,才能充分发展其巨大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借此文阐述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的动力问题,不会是无意义的。
科技发展的传统动力论,有内因论、外因论和生产决定论。其局限性,主要是对决定和影响科技发展的诸因素,既缺乏综合性研究,又缺少整体性研究。笔者认为,要想建立一个适合于推动现代科技全面发展的动力系统,应从唯物辩证和系统观出发,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知识和现代系统科学知识,把系统与环境统一起来,建构一个功能完善且整体性突出的动力系统。这样的动力系统是一个比科技系统本身更大的系统。其中包括要素动力、系统动力、环境动力和调控动力四个层面的内容。它们以科学技术系统为中心区,并以综合调控为联系手段,形成立体层式结构。
一、要素动力
不论从科技系统的发展看,或从环境对科技系统发展的影响看,最基本的动力要素有5种,即物质、精神、信息、人才、制度。 它们通过相互组合与相互作用构成了科技发展的动力系统。
1.物质动力。物质动力包括财力和物力。该动力的基本作用是提供真实的研究对象和技术手段,直接连结主客体,使科技实践成为现实。科技活动所需要的物资具有技术、方法特性,必须不断追求科技手段的先进性,才能满足科技活动日趋复杂化、高级化的需求,获取有用而可靠的信息,真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力。
物质动力具有空间结构和时间(程序)结构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结构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错配合,才能全面显示出该动力的各种功能。
物质动力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机制。科技物资是直接构成科技发展动力系统的实体要素。科技资金须首先转化成科技物资动态,才能直接起作用。间接作用是指科技工作者有了物资保证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工作信息会产生倍增效应。物质与精神在相互转化过程中可起到相互催化的作用,使科学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光大。物质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也会使物质动力如虎添翼。
2.精神动力。精神作为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力,主要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该动力与物质动力相比,属于无形资源,如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思想、心理状态、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
精神具有高层次性、能动性等特点。其动力功能是多方面的,有认识世界与保护、利用、改造世界,解放思想与更新观念、传递增殖,舆论共识及文化背景等功能,毫无疑问,它们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精神动力的结构形式,有以感性认识为主的低级心理和以理性认识为主的高级心理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思想与文化融合成的文明结构;由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哲学精神、道德精神等组成的领域结构,这些不同的结构形式,有利于精神动力充分释放其功能。
要充分发挥精神动力的作用,就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文明精神,坚决抵制反科学思潮,使科学精神有效地转化于工作实践、科技实践、生产实践中。哲学精神可通过提高人脑思维动力而促进科技发展。道德精神可通过规范和约束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而推动科技发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辩证结合起来,会更有效地实现科技价值。
3.信息动力。信息资源已成为科技知识和科技活动的源头,信息技术是实现科技活动的关键条件。科技工作者必须通过信息反映和信息联系把自己与工作对象连接起来,信息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力,已在情理之中。
科学的真理性,首先决定于信息反映的客观性,其次决定于信息加工的逻辑性和创造性。信息具有媒介沟通、指令导向、转化增生等特性,起着沟通科技社会和继承科学知识的作用。信息动力系统的结构形式比较多样化,有时序结构、网络结构、金字塔结构、功能结构、领域结构、显微结构等形式。这些结构都是为了发挥信息的多种功能而形成的。科技工作者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获取科技信息,通过人脑或电脑加工、处理、转化科技信息,通过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增生科技信息,通过媒体传播科技信息,通过电脑、网络使用科技信息,从而起到推动科技发展的作用。
4.人才动力。人才具有智能性、能动性、进取性、创造性、群体性等特性,科技人才是科技发展动力中一种最活跃的力量。
科技人才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结构、群体结构、社会结构。三者各具特色,同时又互补,实现辩证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各个层次的人才都进行教育和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更有利于科技发展。一位高级人才可带动一片,一批高级人才就会激活全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搞好人才的整体管理和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导向作用(包括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等),做到正确地评价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各尽其职。
科技人才的动力效应,不能只限于人才动力要素的范围内,还应看到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时,可把其他要素动力的作用带动起来。
5.制度动力。制度反映着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和准则。科技制度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既有推动力,又有制约力。阻碍科技进步的制度,会被历史所淘汰;适应科技发展的先进制度,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起推动科技发展的作用。
制度具有相关性、适应性、准则性、条件性等特性,可把各种要素动力集中在有效的作用点上,如科技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等。这种导向作用,可减少诸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随机性,有效地形成合力,加速科技发展。
制度对科技发展的适应性,有时间、条件限制。凡不适应者,必须及时改革。路线变,制度会变。政策变,制度也会变。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既要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社会基本制度相适应,又要与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从而显示出制度的整体优越性[1](P13—85)。
二、系统动力
科技系统是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整体。系统动力是指构成科技系统的全部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又为整个系统所独有的力量。
不研究要素动力,对科技发展的动力会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依据。但只研究要素动力,就有局限性。在研究要素动力的基础上再研究系统动力,把握动力系统的整体性,一方面可弥补要素动力研究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力系统尽管比科技系统的范围大,然而环境动力和调控动力都要集中作用在科技系统上并以整体动力表现出来,说明不研究系统动力,就无法认识这一动力特性。
1.双重动力结构特征。科技系统的动力结构具有双重性,即指由动力要素所构成的子动力系统和由科学与技术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子动力系统共同构成。
物质、精神、信息、人才、制度等基本动力要素,不仅自身具有动力学特性,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也影响着科技发展动力的大小与性质。其中人才起着主导与协调作用。科技物资既是精神和信息的物化形式,又为人才所使用,人才的水平越高,科技物资的功能与价值越能被显示出来;人才是精神和信息的载体,精神和信息须通过人才获得增生效果;物质与精神在相互转化过程中,通过相互激化而增生出新的力量;制度既是精神与信息综合加工的结果,同时又反映着物质、精神、信息、人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很明显,上述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这个子动力系统有独特的动力特征。
现代科技系统由科学与技术两个子系统所构成。而科学系统又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亚系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科学分成10类);也可分为硬科学、软科学等亚系统。技术系统可分为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医学技术等亚系统;也可分为资源材料技术、能源动力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亚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发生在同一个层次内,也发生在不同层次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力,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一种特有动力。
2.综合整体动力特性。科技发展的系统动力,一方面反映着科技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着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集中体现在系统整体动力特性上。
系统整体动力的形成,不是任何一种作用方式都是有效的。当科技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时,各种动力因素会通过耦合效应、互补效应、协同效应[2](P116—123)、综合效应等形成整体动力。如理论力学与工程技术之间通过工程力学中介耦合成一个大的力学系统;硬科学与软科学互补可形成结构与功能更完善合理的科学系统;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通过协同工作形成三个层次且功能完善的科学研究系统。
20世纪初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愈演愈烈,更增强了科技发展动力的整体化进程。当前科学技术综合的途径和方式相当多样化,可围绕着实现各种理论目标(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四种作用力的统一等)或实践目标(如优质高产棉花、超级杂交稻等)而进行理论综合和技术综合;也可为了完善某一科技领域的理论、方法功能而进行综合(如生物化学、射电天文学的形成等),还可围绕着实现重大的工程技术项目而进行综合,如三峡水电工程就是对地质学、地震学、水文学、水利工程学、建筑工程学、电力工程学、航运工程学、机电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规划学、决策学等十几个学科成就进行综合的结果。综合过程与综合成果,不仅有效地强化了科技系统中的耦合效应,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而且充分显示了系统整体动力推动科技发展的作用。
3.自我调控优化机制。现代科技系统由于是个非线性系统,任何初始条件都不可能完全决定该系统发展的全过程,必须不断地进行有效的调控,始终保持动态优化状态,才能达到持续进化的目的。那么,采用什么样的调控机制实现其目的呢?从系统科学理论看,科技系统首先要实现自组织,建立自我调控机制。自组织是指系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依据自身的力量而形成有序的稳定结构,并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
科技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基本条件,一是保持开放状态,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精神、信息、人才等动力资源;二是由素质高、数量充足的各类人才所构成,并使不同层次的人才结构合理;三是各要素各层次之间发生有利于系统整体优化的非线性作用,如耦合效应、互补效应、协同效应、综合效应等;四是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管理,保持系统状态有序化运行,具备自运动、自构造、自生长的能力;五是有效地进行反馈调控,形成科技系统自我发展的稳定机制。
科技系统在运行与发展的全过程中,各种关系及相互作用必然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干扰性的无序运动,要想使各种动力因素始终朝着有利于科技进化的方向施加作用,只靠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化自我调节能力,才能使内外协调起来,形成优化的调节机制。
三、环境动力
科技系统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其次指自然环境。一般说来,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科技发展。自然环境只对技术系统直接产生作用,而对科学系统间接产生影响,即通过社会中介或技术中介起作用。
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
1.社会环境满足科技要求的作用。科技系统来源于社会环境,又扎根于社会环境。科技系统若要维护其生命力,保持发展的活力,就必须求助于社会环境,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科技系统对社会的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社会动力资源依据科技发展的需求而向科技系统合理配置。
科技对物资的需求,不仅量增,且质也不断提高,企业生产只有步入先进生产力行列,才有保障。企业现代化是社会生产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科技需要的社会精神,主要是高尚的道德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科技需要的社会信息,主要有社会应用科技情况的反馈信息,社会各阶层对发展科技采取何种态度的信息,社会对科技发展需求的信息等。科技人才主要靠大专院校培养,教育是人才之源,科技制度必须与社会制度相适应。有了完善的制度,才有完善的科技制度。
2.社会进化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常言道:不进则退。人类社会必须保持进化态势,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社会今后的进化靠什么?主要靠科学,靠科学精神和科学教育。在现代化社会里,不论什么学问,缺少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品格,都不会成为真正的学问。
社会进化对科技发展的需求,既为科技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目标,又表明了科技活动满足这些需求的价值。从纵向层次看,由低级的生存需求,到发展需求,再到享受需求,依次提高。从横向范围看,有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市场经济的价值需求,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自然界保护、利用与改造的地需求等。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推动了农业、饮食、生物、人体、医学、环境等科学技术以及脑科学、人工智能科学等科学领域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实际上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商品交换时,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致。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也推动了决策科学、管理科技、软科学发展。社会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也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全面发展。
社会进化与自然界进化息息相关。自然界的保护、利用与改造是个关系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因而对科技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过去,人们只强调自然界的改造,不注重保护和利用,有失偏颇之处。人工自然界不能完全取代天然自然界,只能限于一定的范围内。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有限、矿有限,水和空气也有限,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才能找到出路。生物具有再生性,因而生物工程技术日益受青睐。
3.社会文明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文明是指一种文化水准较高的社会现象。人类的社会行为有文明与非文明之分。一般说来,文明行为都会积极地推动科技发展;非文明行为,如落后意识、腐败风气、反科学思潮、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非人道主义、利己主义等,会对科技发展产生消极或有害的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力量有了巨大增长,物质文明已有较大提高。相对而言,精神文明度、政治文明度、经济文明度却较低。按理说,科学文化水平高的人,其文明度应该高,其实不然。当前看来,精神文明教育、素质教育、家庭修养教育,都应在全社会高度重视起来,否则,不利于科技发展。科技人才的文明度与社会文明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的文明度都提高了,才能形成全社会都支持科技发展的局面。
四、调控动力
科技发展之调控动力是指把决定和影响科技发展的全部动力因素优化成一个有机整体力的控制能力。这种动力可保证科技系统稳定运行,持续而协调发展,使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进化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要做好调整工作,可应用下述调控原则、调控方式和调控方法。
1.调控原则。首先,着眼于科技发展之动力系统的弘一整体性。可称为统一整体性原则。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个比科技系统本身更大、更复杂的系统,几乎囊括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在“要素动力”一节中,我们之所以讨论了物质、精神、信息、人才、制度等五种动力要素,就是因为科技发展的内动力系统和外动力系统都由这五种要素所构成,并在两个系统之间相互流通,从而保证了内外动力的统一性,有利于整体动力之形成。
整体动力的形成,一方面按照动力系统的立体层式结构配置各种动力要素,另一方面依据功能之互补性优化各种动力要素的组合。
其二,目标导向性原则。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类素质,不断推动社会进化,充分满足人类长期发展的需求。目前看来,这个目标体系包括着全面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创新型国家,保护、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等内容。围绕着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调控,既可以把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动力要素及其功能整合起来,集中优势力量作用在目标上,又可以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辩证地统一起来,避免片面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其三,激励创新原则。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关系国家发展能否日益强盛的战略举措。要建成创新型国家,主要靠知识和人才。当然,这里指的人才,既指自然科学和综合科学人才,也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遍布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工程技术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也遍布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领导部门和决策研究部门。
创新型人才,只靠学校培养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只为人才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创新表现的人极少)。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有创新之举,还决定于人才的工作态度、干劲和工作条件及生活条件。因此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便成为调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激励创新积极性时,应把激励个人创新与集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在现代科技系统中,需要靠优秀的群体做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就我国目前的创新情况看,技术型创新比较受重视,而对理论创新支持力度不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25年多了,尚未有人荣获诺贝尔奖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理论创新更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2.调控方式。科技系统及其动力系统的调控方式,有市场调控、社会调控、科技系统自我调控、政府调控等。这四种调控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同时各存在着局限性或不足,需要各级政府与科技管理机构辩证地运用这些调控方式进行综合调控。市场调控主要是运用价格(价值)调控、供需调控、资源配置调控等机制而起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控已成为调控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式,但它具有自发性倾向,随机性大,而且对企业科技和工程技术发展有直接作用,效果显著,对科学理论创新与发展却只起间接作用。
社会调控是通过舆论、评价、资金等手段起调控作用。在科技社会化与社会科技化日趋深化和拓展的条件下,社会调控已成为重要的调控方式,但它有较大的随机性,而且作用机制复杂、效果迟缓。要想使社会调控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政府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使全社会形成大力支持科技发展的舆论导向。
科技系统自我调控,从系统论的自组织原理看,是科技系统自组织行为的必然结果。它属于科技系统内部的管理调控,着重于科研项目、资金调配、物资供应、人才结构与功能的协同调控,使科技系统达到高效运行的目的。但这种调控不能包办一切,必须与其他调控方式配合使用,因为任何科技系统,都是开放系统。
政府调控是一种宏观调控方式,具有自觉性、前瞻性、全局性、计划性等特点。它主要采用政府调控、法律调控等手段通过调控科技发展方向、重大科技项目、人才交流、资金分配而达到调控的目的。政府调控占据调控动力系统的枢纽地位,所有的调控方式,都必须接受政府宏观调控,形成协同调控,才能充分发挥综合调控的作用。
科学的调控方法,主要有前馈方法、正反馈方法与负反馈方法。前馈方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发展的前瞻性,避免或减少盲目性,正反馈方法有利于科技系统的发展,负反馈方法有利于科技系统的稳定性[3](P107),三种方法辩证结合,不可缺一。
3.重视软科学知识在调控中的作用。从长远观点和战略高度看,重视软科学知识在调控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乃基本之策。调控工作既是一种决策行为,又是一种管理行为,所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主要来自软科学。
软科学是一门为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服务的科学。从20世纪中期至今,软科学已发展成理论与方法自成体系的科学,它既有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又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4]。软科学具有整合自然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功能,有助于科学技术全面发展。软科学与硬科学的互动关系,形成了推动现代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收稿日期:200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