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扩大内需初见成效 经济走势逐渐回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扩大内需论文,经济论文,初见成效论文,全省论文,走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进入三季度以后,全省各地为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普遍回升,经济走势逐渐回暖,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基本格局。初步测算,1-3季度,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下降1.6%,第二产业增长11.1%,第三产业增长9.9%。
工业生产增幅止跌回升,产销衔接和经济效益渐趋好转。进入8月份后,自年初以来工业生产增幅连月下降势头得到遏止。1-9月,全省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7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比1-7月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逐步趋向同步增长,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第三季度抗洪救灾物资生产明显加快。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逐月缓慢回升。1-9月,全省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4.88%,比上半年提高0.9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从8月份起扭转今年以来的负增长局面,1-9月实现利税总额同比增长3.6%。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预计全省秋粮总产量为880万吨,比去年增长1.1%;棉花产量5.9万吨,比去年增长22.9%。
固定资产投资得到加强,增幅继续逐月提高。1-9月,全省国有等单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增幅比上半年高2.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基本合理,重点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第三季度新开工项目也有较多增加。
财政金融运行良好,信贷投放力度增强。1-3季度,全省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03.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11亿元,增长17.6%。贷款投放保持较快增长,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46.85亿元,同比多增197.81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多增161.36亿元。贷款投向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支持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消费品市场升温。1-9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继续走低。1-9月,全省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7%和0.3%。
纵观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及其走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出台的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主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推动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的贯彻落实,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更加明显,今年四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保持回升态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可望实现,增幅在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0.4%,第二产业增长11.8%,第三产业增长10.1%。综合目前各方面因素,预计明年我省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增长幅度大体与今年接近。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加深,外贸出口形势忧人。亚洲金融危机对浙江外贸出口的影响已逐步加深,上半年全省外贸出口增速比一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而进入三季度以来,出口累计增幅以平均每月2个百分点的速度下滑,1-9月仅增长9.5%,比去年同期回落12.5个百分点,对东盟、韩国、日本、香港的出口均比去年同期下降。当前影响我省进一步扩大出口的主要问题:一是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二是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受配额限制影响,各类棉纺织品出口下降。三是收汇率下降,出口成交增幅较小,在手合同不足。目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对我省出口所带来的不利效应将在第四季度和明年表现得更加充分。
2.经济增长回升势头较弱。由于目前经济增长的回升主要得益于中央扩大需求、加大投资等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出台和逐步实施,增长回升较早较快的首先是重工业,由于我省工业经济总量中重工业比重不到40%,对我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而且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是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后劲日显不足。占三产较大比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此外,金融业由于多次降息,经营利润大幅削减。这些因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省经济增长的回升力度。
3.大中型企业生产增幅和经济效益滑坡较为严重,对整个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有所弱化。1-9月全省大中型工业生产增幅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7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06.6分,同比下降3.8分,回落和下降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利税同比略增1.0%。9月末,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3.7%,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1.9%,增亏情况比较严重。我省大中型企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有所弱化。
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前三季度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0.5%,名义和实际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回落2.3和1.8个百分点。造成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跌量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出售农、林、牧、渔业产品,由于价跌量减人均减收123.9元,占农民人均收入减收总额的76.7%。此外,农村工业生产不景气和效益滑坡也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直接原因。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减缓,不仅影响农民对农业的生产投入,也对启动农村消费品市场带来更大的难度。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减少5.7%,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幅也继续回落,前三季度增幅仅为2.4%,回落2.6个百分点,农村需求明显不足。
三、对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建议
根据前三个季度我省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走势,为确保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和明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议:
1.加快推进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做好农产品促销工作。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稳妥、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业结构,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增加农业投入,适当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把农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和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量增收和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时要做好农产品促销工作,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努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继续加强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和海塘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做好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化细化工作,依靠科技进步,选择优势行业,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在短期内形成规模效益。加快国有企业改制进度,切实重视和解决目前大中型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尽快扭转企业效益下降的局面,真正发挥其对整个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尽快激活中小企业。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工业的二次创业。
3.在继续扩大投资的同时扩大消费需求。抓住国家实施扩大投资的机遇,各级财政要增加投入,尤其是要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增强投资的后续能力和整体经济的增长能力。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的起点和水平。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4.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可能把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