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4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影像诊断学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PET—CT将图像技术融合发展;病人在检查时经过快速的全身扫描,可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优势互补,使医生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从最基础上解决现代核医学图像解剖结构不清晰的问题,使其真正的达到准确无误的传达身体状况,根本上实现了图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PET—CT的适应症是对于CT及MRI检查尚无明确良恶性的病变,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予以鉴别、明确诊断;或者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的恶性病变,利用PET-CT检查明确转移病灶的有无及多少,对于肿瘤病人手术和放射治疗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PET-CT检查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准等特点,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肿瘤是当今社会较难以攻克的疾病。肿瘤的恶化程度速度十分惊人,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每年有近270万的人患有相关的肿瘤疾病,190万因为肿瘤疾病去世,肿瘤恶化的死亡率极高,平均每5个肿瘤患者当中,就有一个会死于该疾病。
由于医学上对某些个别性肿瘤,在使用个体化治疗时,并不能找到合适有效的个性化最优方案。因此采用影像学(PET—CT)进行疗效评价,及时高效的对患者病情做出系统的疗效分析,针对治疗方法进行实时调整,避免无效治疗。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PET—CT是疗效评价最为被接受、认同的一种新兴影像学检查技术,也是进行个体化治疗时的重要组成因素。在以往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手段中,往往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身体各组织器官病变与否做出判断。
就单项的PET与CT技术来讲,PET可以依据示踪剂来分析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情况,不过图像解剖结构不清晰;反观CT技术,可以很好的缩短采集时间,清晰反映图像内容,但准确性相对偏低。所以将两者结合,开发研究出来的新兴PET—CT技术的应用,功能分子影像与解剖结构影像进行整合,侧重反映肿瘤组织特征。使原本两项较为矛盾的特性可以完美结合,从根本上达到反应及时,效果准确的目的。
在医疗技术中可以通过PET—CT技术在治疗前期,根据观察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情况,清楚发现人体组织的糖代谢水平,反映出组织肿瘤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出治疗方案调整,帮助医护人员系统准确的评估治疗效果。
PET—CT是一项安全快速、无创伤的检查手段,为了可以保障检查结果更准确清晰,可以在进行PET—CT的检查时,配合一些相应的工作:
(1)事先与医生进行沟通,预约检查时间;
(2)检查前4—6小时禁食;
(3)禁烟禁酒,不可以饮用含糖饮品;
(4)禁止剧烈运动;
(5)糖尿病患者注意服用降糖药物;
(6)在进行药物注射后要注意休息;
(7)不要带入任何金属物品;
(8)带齐相关资料等。
在进行PET—CT检查时要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遵从医嘱,以保障检查效果的准确性。
检查结束后,也要特别注意多喝水,在注射18F—FDG后的2—3小时,可以通过人体尿液排除。因此要尽量多喝水,帮助其排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PET—CT检查属于放射性检查,所以要避免检查后的24小时内触摸妊娠妇女及儿童。多进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补充身体维生素,修复身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
在我国这几年的肿瘤治疗中,靶向治疗对个体化疗效治疗提出了不小的挑战,PET—CT在帮助靶向治疗并对疗效作出判断有着积极影响。靶向治疗的显效性较为缓慢,缓解率低于稳定率。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主要是通过诊断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标准摄入值在肿瘤中是否有明显性升高。根据SUV数值是否≥2.5作为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恶化程度越严重,SUV数值也就越高。
通过PET—CT技术监测肿瘤复发、转移,通过对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判断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医疗上的疗效评包含短期与中长期两方面的疗效监控。因为无论采用哪种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使患者受益。一般来讲,中长期的疗效监控主要包含生存期、进展期时间等半段指标。
PET—CT在近几年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诊疗中,包含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病变;精确肿瘤临床分期;指导临床上的治疗方案,及时有效的调整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肿瘤放疗计划。
PET—CT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新兴医疗手段,大部分疾病的变化过程都说是突变—异常—改变的一个不定时的过程。传统CT技术主要是利用人体各组织对X射线吸收不等这一特性,通过数模转换器及计算机后处理,排布出新的图形矩阵,分辨度极高,定位准确,不过只有当患者的身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处于“改变”阶段时才会被发现,达不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PET则是一种通过示踪剂的衰变过程中的电子,处理分析,从而反映人体组织的解剖型结构,它可以在“异常”阶段就发现病灶,但是对周围的组织结构对照上缺乏,导致图片模糊,无法准确定位。
PET—CT将PET技术与CT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在检查阶段,可以一次性获取患者全身的断层图像,两者之间相互弥补。而且PET—CT技术在医疗影像领域上全面实现四定位:即“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及时发现组织器官的病变部位,明确其病变程度,根据对其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量化疾病改变,确定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
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肿瘤的研究也越发深入,面对越来越高的肿瘤发病率,将PET–CT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当中变得尤为重要。
PET—CT技术目前在我国所存有的问题是:
(1)国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设备设施配制不合理;
(2)由于PET—CT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国内缺乏有关于PET—CT技术的检查指南及诊疗规范的相应理论支持;
(3)医疗科学技术缺乏研究性创新,我国对于有关卫生经济学的建立研究才刚刚开始;
(4)专业人才不足,缺乏可以综合放射性药物与影像学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在我国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而PET–CT技术的产生,主要作用于对付恶性肿瘤。
目前医疗领域普遍认为人体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因为自身体内生化过程失调而产生的结果。科学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对于人类基因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从根本性探求认知道,找到有效的攻克方案。PET-CT技术是现代基因显像连接临床与基础基因研究的“桥梁”。
论文作者:文晓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肿瘤论文; 技术论文; 疾病论文; 疗效论文; 医疗论文; 图像论文; 影像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