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集名称含义分析

鲁迅文集名称含义分析

一、鲁迅文集名称意义蠡测(论文文献综述)

徐长生[1](2020)在《清代福建官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官刻,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精英文化或主流文化,与家刻、坊刻共同构成了中国雕版刻书史的三大主体。清代福建的官刻,具有它独特的发展轨迹,但目前对它的研究非常薄弱。对清代福建的官刻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明晰它在福建和中国古代刻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将史料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运用历史学(书籍史、印刷史)、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等学科理论,对清代福建的官刻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以刻书者为纲,对清代福建官刻的刻书者进行详细论述,包括各级官员、衙署和官办书院的考证;除了考证刻书者外,还例举了部分刻本,对其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刊刻情况、版本源流和藏佚情况等进行考证。其次,对清代福建官刻的特征,从刻书者的类型、资金的来源与使用、书板的贮藏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深入分析。第三,对清代福建官刻本的传播进行分析。最后,对清代福建官刻的作用进行客观评价。对清代福建的官刻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弥补了以往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在刻书者、版本学、目录学、传播学等方面亦有所突破,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雪[2](2019)在《20世纪象形学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六书”学说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字学的核心,而象形则是“六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学者们利用大量出土的古文字材料,积极借鉴西方语言学思想对象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本文旨在通过对20世纪象形学说相关着述的整理和分析,梳理出这一时期象形学说的发展脉络,阐述其承前启後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全文共分7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引言。首先对20世纪以前的象形学说作简要概括,进而阐述20世纪象形学说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情况,说明选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对20世纪象形学说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总结其成就和不足。最後,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20世纪象形学说文献概览。分别列举20世纪涉及象形学说的重要着作和论文,并对其中的觐点加以介绍,展现这一时期象形学说的整体面貌。第三部分,20世纪象形定义研究。上个世纪的学者有沿用许慎对象形定义的,也有另辟蹊径从语言学、汉字起源等角度对象形定义的,我们分别对这些观点加以评析。第四部分,20世纪象形分类研究。这一时期的学者主要从字形结构、所视角度、兼书、字形的历史发展轨迹、表现事物形态的方式等角度对象形进行分类。其中,有的学者仅取一个角度,有的学者则综合了多个角度来分类。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第五部分,20世纪象形与其他“五书”的关系研究。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对人们如何看待象形、指事、会意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重点论述这一时期的学者是如何区分象形和指事、象形和会意,以及他们对象形、指事次第的争论。其次,对20世纪象形兼书说进行研究和评述。第六部分,象形与20世纪汉字构形理论研究。20世纪出现了一些新的汉字构形理论,如“三书”“四书”“五书”“新六书”“七书”“十一书”等,在这些新理论中,我们认为传统象形的地位和性质发生了改变,它们往往和指事、会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并,或代表了汉字的字形和字意,或被视为形符,或被视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或被视为字形发展的一个阶段,或被视为汉字的构形方法,或被视为全功能构件等等。第七部分,20世纪象形学说的总体评价。从研究方法上来看,20世纪象形学说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文字学、语言学、心理学、比较文字学等理论,同时充分利用了新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从研究成果上来看,20世纪象形学说对象形字的起源、分类、兼书、界定、性质等问题都有了科学的论述和结论。其不足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多角度对象形分类的方式不尽合理,二是象形理论零散,还未出现系统的关於象形学说的专着。

王愈[3](2017)在《民国武进“兰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清代,常州有“诗国”之称,涌现出赵翼、黄景仁等许多着名诗人和“南华九老会”、毗陵诗派等社团与流派,同时还产生过常州词派、阳湖文派、今文经学派等文学与学术的流派。民国时期,常州延续其“诗国”传统,结社之风不断。当年,常州地区的诗人结社“兰社”曾享誉一时,很有影响。其社员之多、社事之盛,时人常将其与清中叶袁枚的随园弟子群进行类比,甚至可以说是继随园女弟子群之后影响最大的、兼有男女弟子的旧体诗词社团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还原“兰社”的历史面貌,考察“兰社”成员的生平事迹,结合诗社作品分析作家创作心理及其艺术水平,来展现“兰社”在民国诗坛上的清雅风韵。正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就“兰社”的兴起背景、社名含义、教学活动及社集详情进行考察,以期再现“兰社”这段江左的风华历史。第二章对“兰社”成员生平进行考述,并重点探讨成员间的各类关系。第三章对诗社的诗艺进行分析,分别论述“兰社”诗歌的内容、理论和风格,展现“兰社”的艺术魅力。余论部分重点探讨“兰社”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正文之后,还有附录两种。其一为《“兰社”成员录》,将“兰社”可考的成员姓名、字号、籍贯、着作等基本信息制成表格,以供读者参考;其二为《周葆贻交往名流录》,列出所有目前可考的、与“兰社”社长周葆贻有过交往的各界名流,作为正文第二章第四节中外部交往的补充照应。

王雯[4](2014)在《从《顺天时报》看晚清的“相公堂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京剧又称作京戏,它凭借着全面的行当角色,成熟的表演形式,精美的舞台装扮成为了中国众多戏曲剧种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从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到最终的成熟发展,京剧在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精妙绝伦的舞台表演受到了历代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京剧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戏曲产物的应运而生,本论文研究的相公堂子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相公堂子本是戏曲表演者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购买的房子,也叫“私寓”,是伶人的家,后来在发展中逐渐变成了一种集表演、侑酒、消遣、应酬为一体的娱乐场所,而从事这些活动的主要人员就是其中的相公(有的文献中也称作“像姑”)。相公除了在舞台上表演之外,更主要的日常业务就是接收客人的邀请(叫条子),去客人指定的地点或者是就在自己的寓舍中从事侑酒、交谈、游戏等应酬活动。关于相公堂子的研究在戏曲界一直是比较隐晦的问题,本文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和《顺天时报》为原始材料,以幺书仪先生的《清代戏曲的变革》为依托,对光绪年间的相公堂子及相公做一个较为全面、细致、客观的描述,对相公堂子及相公的史料做一个补充。本文通过对《顺天时报》中相公堂子的史料分析和归类,从相公堂子的发展历程全面了解其历史渊源与史学地位;以《顺天时报》史料为依据对比了相公堂子在光绪年间不同时期的情况,从变化中感受时代对其的影响;从“色”、“艺”、“才”、“情”四个方面,结合《顺天时报》中的具体描述来了解客人对于相公的基本要求和品评标准。事物总是在矛盾的中前行,文中还介绍了相公堂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注重金钱、骄奢傲慢、不讲礼节、卑污行为等,从侧面了解了当时社会中“逛客”对相公的基本诉求。在论文的后两部分就报纸中出现最后一次的“菊榜”与在报纸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位相公作了一个系统的整理,从报道重心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相公的态度和相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便更为具体、客观、直观的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相公及相公堂子这一特殊的戏曲文化产物,在北京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其在晚清时期与民间戏曲的发展、繁荣,与民间娱乐业的发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关系。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尽管在当时和后世中备受争议,但一个世纪的起起落落,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个曾经引领当时京城“娱乐界”的特殊群体,凭借着他们对社会的隐忍,对生活的热情,对艺术的追求,成就了京剧在动荡社会中的不断发展。

周宝东[5](2006)在《近二十年鲁迅杂文研究之研究》文中认为在鲁迅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同其他课题研究相比,杂文研究在长达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与杂文在鲁迅作品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鲁迅杂文研究在最近二十余年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按研究的内容分类,以专题的形式,从鲁迅杂文概念问题研究,鲁迅杂文思想研究,鲁迅杂文的文学特质问题研究,鲁迅杂文的考证、赏析、普及研究,网络鲁迅杂文评价问题研究和鲁迅杂文研究之研究六个方面,把新时期以来二十余年的鲁迅杂文研究作一梳理,目的在于使研究者对鲁迅杂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比较整体的把握,以利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刘正祥[6](2000)在《鲁迅文集名称意义蠡测》文中认为

二、鲁迅文集名称意义蠡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鲁迅文集名称意义蠡测(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福建官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对象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福建官刻的源流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福建官刻
        一、宋代福建官刻的勃兴
        二、元代福建官刻的沉寂
        三、明代福建官刻的繁荣
    第二节 清代福建官刻的兴盛与式微
        一、清初福建官刻的停滞
        二、清中期福建官刻的恢复与兴盛
        三、清末福建官刻的式微
第二章 清代福建道以上各级官刻
    第一节 总督、巡抚、学政等刻书
        一、镇闽将军
        二、闽浙总督
        三、福建巡抚
        四、福建督学道、提督学院
        五、福建布政使司
        六、提督东营副总兵
        七、福建按察使司
    第二节 各道刻书
        一、福建盐法道
        二、分巡巡海兴泉永道
        三、分巡巡海汀漳龙道
        四、分巡延建邵道
        五、分巡台厦(湾)道
    第三节 晚清新设衙门刻书
        一、福建官书局
        二、福建通商总局
        三、总理船政事务衙门
第三章 清代福建各府(州)、县官刻
    第一节 闽东地区
        一、福州府
        二、兴化府
        三、福宁府
    第二节 闽南地区
        一、泉州府
        二、漳州府
        三、永春州
    第三节 闽北地区
        一、延平府
        二、建宁府
        三、邵武府
    第四节 闽西地区
        一、汀州府
        二、龙岩州
    第五节 台湾地区
        一、南明郑氏时期(1661-1683)
        二、台湾府时期(1683-1888)
        三、附台湾行省时期(1888-1894)
第四章 清代福建官办书院与新式学校刻书
    第一节 书院的性质、功能和书院刻书的归属问题
        一、书院的性质和功能
        二、书院刻书的归属问题
    第二节 福州四大书院刻书
        一、鳌峰书院
        二、凤池书院
        三、正谊书院
        四、致用书院
    第三节 各府(州)、县官办书院刻书
        一、各府(州)、县官办书院刻书情况
        二、各府(州)、县官办书院刻书举例
    第四节 新式学校的出现及其刻书
        一、新式学校的出现
        二、新式学校的刻书
第五章 清代福建官刻的特征
    第一节 版本和内容特征
        一、版本特征
        二、内容特征
    第二节 编纂、校对和刊刻
        一、官刻本的编纂
        二、官刻本的校勘
        三、官刻本的刊刻
    第三节 刻书者的类别
        一、各级官员
        二、各级衙署
        三、专门的刻书机构
        四、书院山长等
    第四节 资金的来源与使用
        一、官员刻书的资金来源
        二、方志刻的资金来源
        三、书院刻的资金来源
        四、官刻资金的使用
    第五节 刻工及其特点
        一、福建的刻工
        二、福建刻工的特点
        三、刻字费
    第六节 书板的贮藏与管理
        一、关于藏板的争议
        二、书板的贮藏
        三、藏板所有权的变更
        四、不许买卖
        五、官刻书板的命运
    第七节 活字及其优缺点
        一、福建的活字
        二、活字的优缺点
    第八节 官刻与家刻、坊刻之间的关系
        一、官刻与家刻的关系
        二、官刻与坊刻的关系
第六章 清代福建官刻本的传播
    第一节 统治者对刻书业的管理
        一、管制之书
        二、违碍之书
        三、党禁之书
    第二节 官刻本的传播渠道
        一、官方渠道
        二、非官方渠道
    第三节 官刻本的传播对象
        一、上层精英
        二、科举士子
        三、下层群众
第七章 清代福建官刻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巩固统治
    第二节 弘扬正学
    第三节 促进教育
    第四节 保存文献
    第五节 工艺传承
第八章 结论
附录1 知见清代福建官刻名录
附表2 清代福建建置沿革表
附表3 知见清代福建各级官员与衙署刻书统计表
附表4 知见清代福建刻工名讳一览表
参考文献
    一、图书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论文
    四、在线数据
索引
    图索引
    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20世纪象形学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缘起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及目的
第一章 20世纪象形学说文献概览
    1.1 涉及20世纪象形学说的着作
    1.2 涉及20世纪象形学说的论文
第二章 20世纪象形定义研究
    2.1 遵从许慎的象形定义
    2.2 另辟新说的象形定义
        2.2.1 从象形起源於图画的角度定义
        2.2.2 从语言和文字关系的角度定义
        2.2.3 从字符的角度定义
第三章 20世纪象形分类研究
    3.1 按正例与变例分类
    3.2 按字形结构对象形分类
        3.2.1 纯粹按独体合体分类
        3.2.2 其他字形类别
        3.2.3 象形字皆为独体
    3.3 按字形的历史发展轨迹分类
    3.4 从多个角度分类
第四章 象形与其他“五书”的关系研究
    4.1 象形与指事
        4.1.1 象形与指事的区分
        4.1.2 象形与指事的次第
    4.2 象形与会意
        4.2.1 象形与会意的区分
    4.3 象形兼书
        4.3.1 同意象形兼书说
        4.3.2 不同意象形兼书说
第五章 象形与20世纪汉字构形理论研究
    5.1 象形与“三书”说
    5.2 象形与“四书”说
    5.3 象形与“五书”说
    5.4 象形与新“六书”说
    5.5 象形与“七书”说
    5.6 象形与“十一书”说
第六章 20世纪象形学说的总体评价
    6.1 20世纪象形学说的成就
    6.2 20世纪象形学说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民国武进“兰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兰社”概况
    第一节 “兰社”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兰社”释名
    第三节 “兰社”教学
    第四节 “兰社”消亡及其余响
    第五节 “兰社”结集
第二章 “兰社”成员
    第一节 社长周葆贻
    第二节 骨干成员
    第三节 其他成员
    第四节 社友交往
    第五节 党派分流
第三章 “兰社”诗艺
    第一节 “兰社”诗歌内容
    第二节 “兰社”诗论及其实践
    第三节 “兰社”诗歌风格
余论
附录一 “兰社”成员录
附录二 周葆贻交往名流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从《顺天时报》看晚清的“相公堂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从《顺天时报》看相公堂子规模
    第一节 光绪初年“堂子”规模
    第二节 光绪 33 年“堂子”规模
    第三节 光绪年间“堂子”数量变化
第二章 “相公”的基本素养
    第一节 “色”
    第二节 “艺”
    第三节 “才”
    第四节 “情”
    第五节 相公的挑选和培养
    第六节 “相公”的不良现象
第三章 《顺天时报》中相公的其他问题
    第一节 相公堂子的主要客源
    第二节 与妓女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相公的出师
    第四节 相公的进步思想
第四章 “相公”的一次评选——“丁未菊榜”
    第一节 丁未菊榜评选前期准备
    第二节 丁未菊榜评选过程
    第三节 丁未菊榜评选结果的公布
第五章 《顺天时报》中的当红“相公”
    第一节 怡云堂小宝
    第二节 倩云堂小凤凰
    第三节 德春堂小琐
    第四节 国春堂“四佩”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5)近二十年鲁迅杂文研究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鲁迅“杂文”概念问题研究
二、鲁迅杂文思想研究:国民性问题和“骂人”问题研究
三、鲁迅杂文的文学性特质问题研究
四、鲁迅杂文的考证、赏析、普及研究
五、网络鲁迅杂文评价问题
六、鲁迅杂文研究之研究和海外鲁迅杂文研究略述
简单的结论
注释
参考书目
新时期鲁迅杂文研究资料索引

四、鲁迅文集名称意义蠡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福建官刻研究[D]. 徐长生.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2]20世纪象形学说研究[D]. 李雪.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3]民国武进“兰社”研究[D]. 王愈. 浙江大学, 2017(12)
  • [4]从《顺天时报》看晚清的“相公堂子”[D]. 王雯.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9)
  • [5]近二十年鲁迅杂文研究之研究[D]. 周宝东. 天津师范大学, 2006(02)
  • [6]鲁迅文集名称意义蠡测[J]. 刘正祥. 语文世界, 2000(01)

标签:;  ;  ;  ;  

鲁迅文集名称含义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