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胆郁痰扰型失眠症的疗效分析论文_唐嘉良

(龙岩市第二医院康复科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胆郁痰扰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胆郁痰扰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分成单一组、联合组,每组患者各30例。单一组患者使用针刺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6.7%要明显由于单一组的76.7%,差异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入睡准备时间、睡眠质量、睡后易醒比较差异检验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入睡准备时间、睡眠质量、睡后易醒皆有很好的改善(P<0.05),且联合组睡眠质量要比单一组明显提高(P<0.05);③随访半年,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3%;单一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23.3%。组间复发率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刺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疗效非常显著,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积极价值。

关键词:针刺;温胆汤加减;胆郁痰扰型;失眠症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它作为一种持续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有较多的临床分型。一旦患者患上失眠症,除了会让人醒后疲乏,白天思睡外,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1]。为探究针灸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胆郁痰扰型失眠症的疗效,本文就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做出如下报道。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选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60例胆郁痰扰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皆与胆郁痰扰诊断标准相符,患者皆有入睡困难、睡眠中易醒,并难于再次入睡;清晨过早醒来等不同程度临床症状表现。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分成单一组、联合组,每组患者各30例。单一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介于25~70岁间,平均年龄在40.8±3.6岁。联合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介于22~68岁,平均年龄为42.3±3.9岁。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未见有明显差别,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单一组

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患者取其仰卧位,选取百会、四神聪、神门、印堂、中脘、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以直径0.30mm,长50mm毫针针刺,进针得气,留针时间持续半小时,每隔10分钟进行1次运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行下一个疗程。

1.2.2联合组

在单一治疗组针刺的基础上,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为[2]:陈皮10g,竹茹10g,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加减:兼气滞者加香附,郁金;兼心悸胸闷者加瓜蒌,薤白;兼血瘀者加当归,丹参,桃仁;兼阴虚内热者加丹皮,玄参,百合,生地;兼肝郁血虚,阴分不足者加夜交藤、柏子仁、酸枣仁;痰涎壅盛者加远志,石菖蒲;烦热不眠,急躁易怒者加栀子,柴胡,丹皮;肝阳上亢者加夜交藤,钩藤,生赭石;心神不宁,夜寐易惊者加龙骨,牡蛎,珍珠母;血虚盛者加阿胶,熟地;脾虚者加薏苡仁,山药,白术;兼饮食停滞,胃中不和者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每日1剂,水煎取500ml,分两次口服。

1.3疗效标准

患者每晚的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睡眠程度较深,醒后睡眠充沛者为显效,患者每晚的睡眠时间以及伴随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睡眠时间增加到3~4个小时或者以上,睡眠深度也有所增加的为有效。患者每晚的睡眠时间在2个小时以下,睡眠深度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加重情况为无效[3]。

1.4统计学应用

本次研究所有资料均由同一人录入到EXCEL,并由同一人负责核实,保证所有资料准确、无误。将数据建立的EXCEL数据库导入SPSS19.0软件,对各种变量中的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分析

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6.7%要明显由于单一组的76.7%,差异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半排空时间比较差异检验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胃半排空时间皆有很好的改善(P<0.05),且联合组胃半排空时间要比单一组明显缩短(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2.3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半年,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3%;单一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23.3%。组间复发率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X2=5.894,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和以前比有了不少的增加,在所有的失眠症分型之中,临床上以胆郁痰扰型失眠症是最为常见的,多发于长期情志忧郁的中老年患者。

在中医学中,胆郁痰扰型失眠症隶属于“不寐”范畴,究其发病机理来看,主要是因为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致的病症。多因情志不遂,胆失疏泄,胆气不宁,生湿生痰化热所致。《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景岳全书.不寐》引徐东皋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现代医学认为,1.心里因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难过、紧张、激动、愤怒或思虑过多;2.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3.不良的环境和习惯;如光线、冷热,过饱或肌饿,临睡前剧烈运动及作息无规律等都可影响睡眠。

针刺取穴中,百会为督脉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百会穴则为诸阳之会,故针刺百会能潜浮阳、定惊悸、引阳入阴;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其前后两穴均在督脉循行路线上,左右两穴则紧靠膀胱经,膀胱经络肾,因与阴阳跷脉关系密切而与司眼睑开合主睡眠有关,故针刺四神聪有统调气血,交通阴阳的作用。印堂亦为经外奇穴,也在督脉循行位置上,故配合百会,四神聪调和阴阳,疏通督脉气血,以达镇静安神之功。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心主神志”,针刺神门能养心安神,使心有所主。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调气血,补虚的作用,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络穴,又是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调节三阴经经气,与足三里同为全身强壮穴,两穴相配有调和阴阳气血,理脾胃,补虚落的作用。中脘为胃之募穴。阳陵泉为足少阳经合穴,主治胆腑病症。两穴配合疏肝利胆,和胃健脾。以上诸穴相配,能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疏通经络,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正常的睡眠机能。[4]。中医药治疗里用半夏、枳实、陈皮、竹茹清热燥湿化痰,理气降胃和逆,茯苓宁心安神,加减可用黄连、黄芩清心降火,远志、石菖蒲化痰开窍,交通心肾,柴胡舒畅肝胆之气,丹参清心火除烦安神,龙骨,牡蛎,珍珠母镇惊安神,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全方温凉并用,清热化痰而不寒,下气而不泻,化痰而不燥,诸药和伍,使痰火得清,胃气的降,心神得以安宁故失眠症自俞[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①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6.7%要明显由于单一组的76.7%,差异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变化情况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变化情况皆有很好的改善(P<0.05),且胃半排空时间联合组比单一组明显缩短(P<0.05);③随访半年,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3%;单一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20.0%。组间复发率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也进一步表明,针刺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胆郁痰扰型失眠症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睡后易醒的症状。

总的来看,针刺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胆郁痰扰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积极价值。

参考文献

[1]黎顺成,徐雪怡. 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8-9.

[2]冀秀萍,张蓓,郑清莲等.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2):148-149.

[3]林斌.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J]. 工企医刊,2014,27(5):1054-1055.

[4]吴快英,冷辉林 化瘀安神汤合并针刺治疗失眠临床观察.宜春学院学报,2011,33(4):81-82.

[5]闫曾平.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症60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87-288.

论文作者:唐嘉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针刺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胆郁痰扰型失眠症的疗效分析论文_唐嘉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