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陈兰,张晓艳,李雪,徐秀华,李月,李晓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陈兰,张晓艳,李雪,徐秀华,李月,李晓莉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17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辅助针灸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十分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生活能力;改善效果

脑梗死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15%~20%。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多死于严重脑水肿引起的脑病,肺炎和心力衰竭等[1]。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后的患者的肢体恢复评分数据进行对比。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17例。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在48-78岁,年龄均值为(62.35±3.47)岁;病程在4-20d,病程均值为(12.23±3.42)d;其中左侧偏瘫者9例,右侧偏瘫者8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在47-78岁,年龄均值为(62.26±3.42)岁;病程在5-20d,病程均值为(12.35±3.32)d;其中左侧偏瘫者7例,右侧偏瘫者10例。两组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外,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对比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为所有患者均经诊断为脑梗死患者;意识清楚、思维正常;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经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为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患者;精神异常或智力障碍者;患者皮肤有感染、湿疹及瘢痕等不能进行针灸者;脑外伤或肿瘤患者;失语症或认知功能异常者。

1.2一般方法[2]

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增加患者的灌注压,消除其脑水肿,抗凝治疗,改善患者的脑代谢循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照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具体为:(1)功能训练: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相关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坐起,协助其在健侧肢体的引导下进行患肢的训练,采用健侧的手臂牵拉患侧的手臂,将患侧手臂进行左右及上下的移动。将健侧腿放置于患侧腿上,健侧腿沿着患侧的小腿下滑。在床边牵引一条绳子,指导患者采用绳子进行简单的抬腿及翻身动作。

(2)坐立与站立的训练:患者床边的功能训练完成后,可以尝试让患者进行站立,但其重心应该在健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渐将重心转移至患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站立的时间。患者在卧床初期,其病情稳定后,就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坐起训练,将患者的床头抬高,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抬高的角度,每次均适当延长坐起的时间,最后以患者的双腿可以垂直在床边坐起为止,在进行坐起训练时,应该缓慢进行,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日常生活训练:患者的站立训练完成后,患者可较长时间进行站立活动,即可进行行走训练,可指导患者先在原地进行踏步,,并将患者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患侧肢体,尽量将患者患侧肢体抬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在护理人员的搀扶或拄拐进行行走,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研究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辅助针灸治疗。具体为:在患者的头面部选取相关的穴位,如地仓穴、迎香穴、翳风穴、百会穴、人中穴、上星穴及下关穴。在患者的上肢选取的穴位为:外关穴、少泽穴、手三里穴、肩繆穴、曲池穴及合谷穴等。在患者下肢选取的穴位为:风市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阳陵穴、血海穴、环跳穴以及承山穴等。主要的针刺方法为:取型号为30的针,选取1-2个主穴,采用辩证法增加辅穴,采用补虚泄实与提针捻转的方法相互配合进行,一般在针刺后,将针留置30min,1次/d,5d/周,间隔2d后进行下一次的治疗,4周为一个治疗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体肌力恢复情况,肌力判定主要采用Lovett分级法;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分法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体肌力恢复情况,肌力判定主要采用Lovett分级法;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分法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评分分别为(85.69±10.59)、(67.59±8.45),其相关指标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65.34±11.70),(47.57±9.34),参照组组患者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t=7.5347,P=0.0000)。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中神经科常见的一种疾患,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很容易引起语言障碍、偏瘫及认知障碍等并发症,尤其是偏瘫患者更为多见。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对于社会和家庭都是极大的负担[3]。对于脑梗的患者,改善其肢体功能显得至关重要。随着中医在临床中的大力开展,针灸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针灸的同时辅助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更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医院自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地效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评分。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十分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艳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7):137-138.

[2]袁雅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8):935-937.

[3]向静.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7):197+203.

论文作者:陈兰,张晓艳,李雪,徐秀华,李月,李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陈兰,张晓艳,李雪,徐秀华,李月,李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