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完善为主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以完善为主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以完善为主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主题论文,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认真总结了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和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极为丰富的经验,充分吸收了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以完善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题,对今后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原则规定,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制度创新指明了方向。《决定》的贯彻和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决定》的重要意义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任务。目标确定以后,大的方面从抓什么入手,怎样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从这次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来看,我体会,是首先抓深化改革,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以便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是党中央对中国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进行科学分析后作出的一项现实的选择和正确的决策。

《决定》是完善已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到2002年,我们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还不完善,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少,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这就要求有明确的如何完善新体制的纲领性文件的指导。十年前,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为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由于有了明确目标和方向,从那时起,中国改革方向更明确,步伐加快,更加有条不紊地推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以后,我国经济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要求以完善为主题,明确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这次《决定》,就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如何完善新体制的纲领性文件。她将管一个相当长时期,甚至到2020年,对如何完善新体制大的原则和方向都指明了。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完善新体制肯定会对《决定》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是总的目标、方向和原则将仍然是有效的。所以,《决定》将因给出明确目标方向而有力地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和完善新体制的进程。

又一次三中全会,又一次重要改革文件诞生。十年前,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上一年党的十四大刚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提出了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共50条,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历史性作用。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则是以完善已经初步建立的新体制为主题,以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共42条,是又一个历史性、纲领性文件。可以预期,这次《决定》对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阶段

中国从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到现在已25年。回顾过去,展望到202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的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新旧体制并存,但发展很不平衡。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使农户开始成为市场主体,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一举扭转了农产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商品市场发展迅速,价格形成初步转换机制,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活跃起来。但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土地批租、资金行政分配等带来的腐败蔓延。

第二阶段,1992—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找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依法治国等。在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政策引导下,国企改革、非公有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建设、财税和金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迅速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体制逐渐取代传统体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

第三阶段,2001—202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新体制初步建立,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有些深层次改革还有待解决,经济活动中体制性障碍仍到处可见,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进入新世纪后,用二十年时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完善体制仍以深化国企改革为中心环节,以构建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以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着力点,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突出政府职能转换,以人为本,实现社会主义(或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互相协调。

今后,我国将贯彻这次《决定》的精神,以完善新体制为主题,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经过25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已初步转轨,市场已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经济体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

第一,已确定的改革目标尚未完成。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五个方面,现在看来,这五个方面都还有一些没有完成或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一是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任务艰巨。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体制性障碍。二是国内市场因受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还不统一,秩序有待健全,对外开放正在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扩大。三是财税改革有待完善和深化,金融改革任务突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还未起步。四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分配秩序混乱,税收调节作用不显著。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欠账严重,农村社保体系刚刚开始探索。六是政府职能转换远未到位,审批经济未根本改观,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尚未理顺,法制不健全,经济腐败现象继续蔓延。

第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新提出的改革任务。首先是由于“三农”问题突出,需要解决城乡分割体制和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其次,要缓解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需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就要求建立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制度,改变所有制歧视,实现公平竞争。再次,要协调经济发展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政府不再只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而要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等。政府职能的转换还包括减少审批、提高政府审批和其它活动的透明度。还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困难群体,缩小经济差距包括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以及探索建立能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机制等。总的来说,是要形成能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

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我国加入WTO,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使之与上述客观形势变化相适应。这包括:尽快清理和废止与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政策的可预见性。我国对农业的补贴要从主要在流通环节补贴给粮食企业转变为在生产环节直接补给农民。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以应对金融等服务业开放后带来的挑战。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确保各类企业在对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围绕以上三个方面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四、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新体制

《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五个统筹”本身是发展问题,但改革是为发展提供动力的,是为发展服务的。总结过去的经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要着力解决的正是这“五个统筹”的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很好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就是要形成有利于实现“五个统筹”的体制和机制,以便更好地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比如,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目前普遍关心的“三农”问题,就要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这除了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等以外,还要努力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后者包括: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等等。

又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解决一个时期以来一条腿(经济发展)长、一条腿(社会发展)短的问题,解决一些政府部门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社会事业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去年春夏我国出现“非典”疫情时表现得特别突出。针对上述问题,《决定》强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既要首先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再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着力解决近来越来越受大家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为此,《决定》提出: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必须努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统筹区域发展,就要求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包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更多的按国际惯例办事,等等。总之,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完善新体制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可以归结为,由于发展理论的创新带来改革理论的创新,并证明了改革与发展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企改革理论的新突破

《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论断,是对过去党的文件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的继承和重大发展,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新突破,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趋势。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国国有企业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后,一直积极推进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实行制度创新,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可以在现代公司制度的财产组织形式中相互渗透和融合,使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逐渐成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对全国4371家重点企业,包括514家国家重点企业、181家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93家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121家国务院确定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母公司以及3000多家省级重点与试点企业的跟踪统计调查结果,截止到2001年底,4371家重点企业中已有3322家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造,改造面为76%。改制企业中非国有独资公司(即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占改制企业的74%。3322家改制企业注册资本金合计11437亿元,其中,国有资本7383亿元,占64.55%;包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在内的其他各类资本4054亿元,占35.45%,大多数企业开始实现了产权的多元化。这表明,目前全国最重要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已改为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已成为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资料显示,到2001年底,除个体户外,90%以上的新建企业为股份制企业,70%以上的老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正在逐渐减少。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也呈互相渗透的趋势。这几年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的政策,促进了国有资本和各类非国有资本相互融合,促进了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和13.9%的私营企业已经和准备兼并收购国有企业,有25.7%的私营企业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而成的。这几年,外资收购和参股国内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逐渐增多。据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公布的报告,1997—2001年,“海外收购国内”的交易共有66项,交易金额为65亿元人民币。2002年以来这项活动进一步发展。深圳市2002年决定和实施向外商出售市属从事公共业务的优质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其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转让25%的股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45%股权,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转让24%股权,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转让45%股权,食品总公司转让70%股权等。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和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成,其政策含义非常重要。一是要更加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积极吸引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二是今后要尽量少搞国有独资企业。三是重要的企业需要国有控股的,也是尽可能相对控股,这是规范的股份制和公司制的要求。个别仍需保留国有独资的,也要由多家国有投资主体共同持股,使出资主体能互相制约。四是国有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也可向非国有企业参股,但要遵守市场经济自愿交易、公平竞争原则,不能凭借政府力量强令推行。五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需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控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不同类企业控股或参股,从事资本经营,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从放权让利的国有企业改革——推行股份制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表明我国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逐步找到了一个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

六、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三中全会《决定》有一个专题论述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决定》的又一重要亮点。《决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重组,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产权问题的重要性,随着改革的深化而日显突出。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把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时,就将产权清晰列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基本特征。构建合理的产权(股权)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的基础性要求。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明晰产权,出资人到位,改变产权主体虚置的根本举措。我国集体企业改革,最根本的是产权改革,即明晰产权主体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是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改革发展到今天,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就必须把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提到议事日程,作出明确的规定。三中全会这方面的决定,正是顺应这一要求提出的。

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是相对应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是现代公司制。现代公司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资人拥有股权,股权可以转让,但拥有股权并不因此可以直接从事公司经营、干预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事务。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出资人选聘的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的。所以,股权是现代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象征。现代产权还包括一系列的无形财产权,如知识产权、商标、信誉、专利等,而且这部分财产权,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而越来越重要。

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一是明晰产权,二要严格保护产权,三要产权自由流动。明晰产权要明确产权的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产权模糊,经济实体就没有发展动力或动力不足。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推进产权改革,在于原来的体制产权不够清晰,影响发展后劲。国有企业原来出资人不到位,出现种种弊端,因而首先要明晰产权,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产权明晰以后,必须严格保护产权。产权是排他性的,不是公共品。个体、私营企业的产权是清晰的,但过去对产权保护不力,随意侵犯产权的现象屡屡发生,挫伤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所以要健全法律法规,对产权予严格的保护。包括保障各产权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产权还要能够自由流动。产权归属清晰和保护严格后,自然允许其自由流动。产权主体拥有产权,不是为拥有而拥有,主要是要其保值增值。而产权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很好地保值增值。这是市场经济的通则。国有资产如果不让其流动,必然像冰棍在正常气温下那样,逐渐溶化。因为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产权的自由流动,是产权流向能取得较高回报率的领域的重要前提。这也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调节资源配置的生动体现。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以完善为主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