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2158)
【摘要】目的:探讨及评价强化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登记258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意愿分为干预组(132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仅予以规范的药物治疗及定期门诊随访,干预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与行为干预以及服药干预等强化干预措施。干预6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的防治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疾病知晓率及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3.3%、86.4%和9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1%、35.7%和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强化干预是切实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强化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294-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且近年来不断向年轻化转变,现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2]。目前社区高血压患者普遍表现为高血压知晓率低、服药依从性差及血压控制不理想等特点,而积极开展基于社区的高血压防治是改善血压控制的有效手段[3]。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强化干预措施,旨在探索一种适用于社区高血压控制的干预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8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147例,女111例;年龄36~67岁,平均(53.8±5.2)岁。合并糖尿病15例,冠心病10例,脂代谢障碍9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干预组(132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予以规范的药物治疗与定期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下强化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健康教育:举办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高血压防治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心理干预:每月以电话形式进行健康咨询,了解患者的病情。(3)饮食及行为干预:限制食盐摄入,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戒烟限酒,多参加适宜的运动和锻炼,并定期监测血压[4]。(4)服药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指导其正确选择用药。
1.3 干预效果评定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对由专科医生对使用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及服药依从性的变化以评价干预效果。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5,6]。研究发现,仅有16.8%社区高血压患者可坚持规律性服药并良好控制血压,而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因此,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针对系统性的干预对血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单纯依靠医院门诊治疗无法从根本上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及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以高血压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防治。高血压病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与高盐饮食、肥胖、吸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总之,在社区推广和普及规范化的高血压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识,改善血压控制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本研究干预时间较短,且样本量有限,对于该干预模式远期的效果还有待更大样本的长期研究进一步的观察。
【参考文献】
[1]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2]龚卫红,陆燕云,陆纪德.社区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内科,2010,5(3):245-247.
[3]茹小娟,王文志,吴升平,等.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2):116-120.
[4]夏国华,卢国坚,杨政雄.广州市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7):517-518.
[5]吴和弟,周干.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脑卒中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92-893.
[6] Ikeda A,Iso H,Yamagishi K,et a1.Blood pressure and the risk of stroke,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Japanese:the JPHC Study[J].Am J Hyperten,2009,22:273-280.
论文作者:张俊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社区论文; 收缩压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