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中国论文,路径论文,银行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巨大变革中,全球范围内的混业经营全面取代分业经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2002年度全球千家银行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中,除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采取分业经营模式外,其余的均为混业经营机构。另一方面,2002年全球前十大投资银行中,有7家从事混业经营,其中花旗集团名列十大投行之首。从全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排名可以看出,全球金融资源正在向混业经营的国际大银行集中,并且这种集中的趋势仍将会持续下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承诺的压力下,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的路径选择问题。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大势所趋
1.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的过度竞争严重挤压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利润空间。
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有银行包办所有金融业务,到1993年的分业政策出台和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颁布。再到现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组建混业军团,出现了建行+中金(1995年)、中行+中银(1996年)、工行+工商东亚(1998年)、中信集团、招商集团、光大集团等初步的混业经营模式。加入WTO之后,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战略部署稳步推进,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加剧,事实上的混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商业银行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业务严重挤压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贷款余额明显下降,证券市场分流存款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金融改革和市场竞争要求商业银行迅速转型。随着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存贷利差)不断缩小。为竞争优质客户,各行被迫下调贷款利率,贷款收益率逐年减少。投资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逐渐侵蚀商业银行领地。信贷业务和传统中间业务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息差和其他收入不断降低,严重威胁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不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只能坐以待毙。
2.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形势使中国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的挑战,金融脱媒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助推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之一是要在2006年之前逐渐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必将竞争中国商业银行的一流客户,达到投资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优质公司客户可以通过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直接到海外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筹集低成本资金,也可以在国内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发展反过来也将吸引公司和个人存款通过基金等投资管道流入资本市场。客户资源和资金来源的相对甚至绝对萎缩必将对已经存在过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冲击。因此,处于包夹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维持和拓展客户资源,稳定存款资金来源。
3.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则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内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金融管制的不断放宽、金融业自由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工具创新日新月异,使得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占主流地位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难以为继。尤其是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混业-分业-更高层次的混业是国际银行业走过的轨迹,目前努力实现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在金融机构内部的交叉互补已是当代国际银行业的一种趋势。投资银行业务绝大部分品种具备高附加值的业务特点,已经成为国际大银行的支柱性业务。中间业务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具备风险较低、回报可观的特性。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利差收入的40%-60%,而中间业务收入中投资银行业务又是主要收入来源。例如,大通银行1999年实现的135亿美元非利息收入中,证券托管、资产管理、投资者服务等投资银行业务占比65%,达到87亿美元。其他风险较高的投行业务,也可以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分散和化解风险。因此,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提升经营效益和市场观念。
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障碍及应对措施
1.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障碍
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有利于商业银行寻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果,实现业务多元化和服务现代化。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还存在各种条件限制:
一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交易工具单一,市场缺乏流动性和透明度。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上市股票和债券、非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更广义的企业产权、远期、期货、期权、互换、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产品、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都有完善的发行和交易市场作为保证。我国资本市场偏小的总体规模,以股票市场为主体的严重畸形的市场结构,重监管轻创新的市场管理体系对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造成极大障碍。
二是现行政策法规对商业银行的约束是基于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前提的,这一前提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已越来越不符合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需要。具体法规方面的障碍包括:
(1)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等现行法规的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A股股票发行承销业务。而对于业内领先的投资银行来说,股票承销业务收入一般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或能够带来派生收入的核心业务。例如,摩根斯坦利在2000年的承销业务收入达到54亿美元,占全部业务收入的64%。
(2)根据现行商业银行法规的规定,商业银行只能投资于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而无权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实业公司进行投资。商业银行搭建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及公司化、社会化运作信用评级业务受到极大限制。
(3)国有股权处置方面相对滞后的限制性法规,例如持有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法人股股权占比小于5%的不予批准转让,政府对国有股权受让方资格的限制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商业银行发展兼并重组等投资银行业务的步伐。
(4)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设立特殊目的载体公司(Specisl Purpose Vehicls),但现行《公司法》未对特殊目的载体做出规范,换言之,目前设立特殊目的载体公司缺乏法律依据。这一法律规范的盲区导致中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只能采取信托分层计划等变通的方式进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产隔离和风险隔离,使得资产证券化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也使得商业银行在拓展不良资产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业务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三是客户对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公司客户对项目融资、重组购并、投融资顾问、财务顾问、信用评级等投资银行服务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此前商业银行一直未系统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所以客户对于商业银行提供投资银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暂时还没有获得相应的市场地位并树立市场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商业银行的客户营销部门没有认识到投资银行业务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客户的强烈需求,还局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的客户培育工作滞后,很难在业务营销中向客户提供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方案。而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和利润结构的调整,增强长期市场竞争力,必须及早抢占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先机,做好市场培育和项目储备,决不能因为短期不能产生效益就放弃应该拓展的市场。
2.基于上述分析,现阶段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要做好客户定位、业务选择和战略合作伙伴选择。
(1)客户定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应服务于稳定和争取优质客户的竞争策略,要以稳定型或成长型行业中技术先进。规模经济、经营稳健并拥有卓越管理团队的公司为核心客户。同时,政府也是一个重点服务对象。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发展经济拥有巨大的热情,也在积极寻求促进地方发展的新路子,为政府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通过担任政府财务顾问,可以争取到优质客户,获得投资银行和传统银行业务的市场先机。
(2)业务选择。避开目前的政策法规限制,选择商业银行有业务资源而且可以开展的衍生投行业务,例如银团贷款及与之相关的财务和融资顾问业务,不良资产及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业务,并购顾问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3)战略伙伴的选择。选择国际和国内知名投资银行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提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技术水准,塑造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适用于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是“是否所有的商业银行都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商业银行应优先发展或重点发展哪些投资银行业务”。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商业银行都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只有手中掌握大量为资本市场所觊觎的集团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的强势商业银行才有必要也有能力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受益。全能化和专业化始终是贯穿20世纪后半叶金融发展史的两条主线,而目前主要金融机构的身世和背景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投资银行领域既有花旗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银行、JP摩根等全能银行,也有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在商业银行领域,除了上述主要全能银行,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商业银行依然固守着原有的商业银行领地,甚至像汇丰这样的超大型金融机构也主要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要经营领域。因此,只有以成长为称霸国际资本市场的国际金融巨擎为战略目标的国内强势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借助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广泛,来自投行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中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考察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投资银行机构,我们可以发现主要的投资银行业务大类包括: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财务顾问、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资产管理等六大类。
通过前面对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障碍的分析,商业银行目前无法开展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等投资银行的本源业务,但是可以在财务顾问、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资产管理等衍生性投行业务领域中寻求重点突破。考虑到“国退民进”的宏观经济转型趋势和商业银行在项目融资、风险识别和控制、不良资产处置、优质信贷资产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商业银行应该创造条件,积极拓展银团贷款及与之相关的融资和财务顾问业务、并购顾问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通过衍生业务的拓展,商业银行可以积累投行业务经验、锻炼队伍、树立品牌,在政策法规限制取消以后有助于迅速进入证券承销与交易等本源性投行业务,占领投行业务制高点。
现阶段,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以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投资银行业务
1.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的发展策略:依托银团贷款等结构化项目融资业务,发展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
银团贷款是许多西方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银团贷款与证券承销的操作程序相近,这一特点决定了银团贷款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体制下积累承销经验具有特殊意义。银团贷款以及与之相关的融资和财务顾问业务应该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参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积极介入到政府财务顾问和大型国企财务顾问市场成为商业银行进入这一领域的主导方式。2002年以来。中银国际、中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等纷纷与各地省市政府、大型国企签订财务顾问协议,成为金融市场的新亮点和投行业务竞争的重要战场。
2.并购顾问业务的发展策略:深入挖掘“国退民进”和银行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的并购业务机会
国有经济总体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与作为基本组成单位的国有企业的重组并购行为息息相关,而重组并购行为从本质上讲是属于资本市场运作的范畴。因此,从服从和服务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角度出发,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为也必然要与资本市场发生联系,也必然要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实现处置和盘活沉淀在国有企业中的不良资产的目的。同样,商业银行也可以利用这个过程深入挖掘并购顾问等投行业务机会,实现积极促进“国退民进”、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拓展并购顾问等投行业务市场的多赢目标。
3.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策略:不良资产证券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业务历来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表现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主要业务领域,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掌握着不良资产和优质住房按揭贷款资源。通过不良资产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商业银行在实现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硬约束、盘活长期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等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将成为证券化领域的投行业务专家。中国工商银行于今年完成的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正是商业银行贯彻这一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的成功案例。
4.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内部整合+外部并购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都有专门针对客户的人民币和外币资产受托管理部门,但是这些资产管理业务大都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和分行,没有全行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没有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投资银行业务。要想把资产管理业务做大做强,必须做好内部业务资源的整合和外部成熟资产管理平台(目前来看,基金管理公司是不错的选择)的购并。刚刚发布的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正在研究允许商业银行开办基金业务的时机和形式。而此前有消息透露,央行金融市场司主持研究的有关国内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具体方案已经有了实质进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拓展资产管理业务正逢其时。
标签: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投行论文; 金融论文; 资产证券化论文; 商业论文; 不良资产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混业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