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干部队伍应从推进民主入手_民主监督论文

优化干部队伍应从推进民主入手_民主监督论文

优化干部队伍应从发扬民主入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部队伍论文,民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有一些干部的素质比较低,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助长了一系列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而导致目前一部分干部素质较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的、文化的原因。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干部的招、转、提、调、进、免、降、撤等诸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没有严格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标准选拔、任用、管理干部。

如何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呢?根本的途径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干部管理制度。只有把群众路线的方法贯穿于干部考核、选拔任免、监督等各个环节,经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验、弹劾罢免等一系列民主程序,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该上定上,该下必下,才能既避免有意无意地压抑人才或使人才错位,避免无才无德的平庸之人挤进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班子,又可以防止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以免用人失当失察,从而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优化领导班子,进一步使党政群机关成为一个团结、廉洁、高效的战斗集体。

毛泽东同志说过,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目的,其实质是代表人民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作为手段,主要是对“权力的获得方式、权力的运用过程,权力的运用效益和后果”等实施的民主监督。本文所说的民主主要是指手段而言的。因此,只有对干部权力的获得方式、权力的运用过程、权力的运用效益和后果进行全方位的民主监督,抓好民主选拔干部、民主监督干部、弹劾罢免干部这几个关键环节,才能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使广大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推动机关廉政建设的迅速发展。

民主选拔干部,主要是解决干部权力的获得方式。它包括民主推荐干部和民主选举干部两个方面。干部与群众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公仆”理应由主人选择决定。前几年,由于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没有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相当一些地方和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是个别主要领导说了算。这样,一些无才无德的平庸之辈钻了干部管理不科学、不民主的空子,拉关系,走后门,挤进了干部队伍,有个别的还挤进了领导班子。这些人根本不顾自己的“公仆”身份,全然忘记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进而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一味迎合上司,片面强调向领导机关(或者某个具体领导人)负责,而不向人民负责,把向领导机关负责和向人民负责割裂开来,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高高在上,出现了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只有充分走群众路线来选拔任用干部,民主推荐候选人,在对候选人进行德、能、勤、绩多方面组织考核的基础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民主选举,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干部的选择、决定权。只有由人民选拔的干部,才能体现人民的意志,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与人民鱼水相亲,甘苦与共。

民主监督干部,主要是对干部权力实施和运用过程的制约,以保证干部权力在正常的轨道和范围中得到运用和实施。国家机关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干部必须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组织人事部门行使干部管理权力,责任极其重大,更应随时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近年来,由于没有充分实行民主监督干部制度,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干部实施权力、运用权力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民主监督机制,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差或文化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凭借种种不正当手段钻进了干部队伍,我行我素,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严重腐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肌体、党的肌体和社会肌体。只有建立一系列民主监督干部制度,例如,建立健全对干部的定期考核、考查、考试、考绩制度,对干部德、能、勤、绩诸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考核;建立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围绕工作实绩这个中心,放手让人民群众对广大干部进行全方位评议;结合干部考核进行民意测验和信任投票;实行领导干部轮流办信访的制度;采用行政立法形式支付并保障人民群众利用正常渠道批评、揭发、检举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建立人民群众及其代表对干部的质询制度,等等,,对广大干部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走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干部管理工作,严格把关,才能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克服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列宁同志曾指出:“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①只有让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监督干部的权力,才能使广大干部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廉政勤政。

弹劾罢免干部,是对干部权力运用的低效益或恶劣后果的一种监督机制。弹劾罢免干部有三层含义:一是对干部实行最广泛经常的监督;二是人民群众有权检举、揭发干部的失职、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行为;三是人民群众有权依法对干部提出罢免职务的建议。当前,由于干部的上、下没有严格的制度保证,致使干部能上不能下,干部队伍恶性膨胀,出现了既多(数量多)又少(素质差,用起来不够)的状况。一些干部饱食终日,无法用心,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打不开局面,或者犯了严重错误,或者明显不称职,却只好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办法,挪挪位子,换个环境,有的甚至“易地重用”。这样,使得该上的不能上,该下的不得下,严重地压抑了人才,挫伤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上进心,从而使机关办事拖拉,相互推诿、扯皮,形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勤不廉的衙门作风,对此,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欲罢(罢休)不忍欲罢(罢免)不能”,给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危害。因此,务必建立正常的罢免、解职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弹劾罢免腐化堕落或无功无绩的干部,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克服机关“四难”。邓小平同志指出:“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②列宁也谆谆告诫我们:任何由选择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因此,只有建立正常的弹劾罢免制度,让人民群众依法对不称职和违法乱纪的干部随时予以罢免和撤换,及时果断地清除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堕落分子,违法乱纪分子,玩忽职守、官僚主义者,才能使广大干部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克尽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锐意进取,当好“公仆”,从而促进机关廉政建设,使党政机关真正廉政勤政。

注释:

①《列宁选集》第3卷第26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

标签:;  ;  ;  ;  

优化干部队伍应从推进民主入手_民主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