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13
摘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提高了对铁路运输能力的要求,在现有的电缆改造中,接触网设备和线路变换相互影响。为了协调线路变换与接触网络变换之间的关系,应考虑建设和运输。在实际工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永林组合”的施工方法,对现有电缆接触网的过渡施工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低悬挂,高跨度和卡绝缘减少了新线路接触网的安装,调整时间逐步减少,逐步调整,逐一投入使用,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影响。
关键词:既有接触网;改造;施工方案
1.引言
随着铁路运营线路里程的增加,现有铁路干线的单线形式由于坡度大,曲线半径小,安全性低,不能满足铁路高速,大吨位牵引的实际需要。为此,国家铁路局提出改造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工程网,提升现有铁路运输能力,更换电气化铁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在电气化铁路改造中,有大量的接触网络过渡建设项目。下面,作者首先介绍了接触网的过渡建设要求,然后进一步探讨了铁路有线网络的过渡建设策略。
2.构建现有接触网络的总体规划
接触网过渡项目的总体建设计划是:施工前进行调查,与电缆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并在施工前考虑其他专业方案的具体情况。施工完成后,如果各个方面都得到确认,所有都是安全的送电,电缆接触网柱有时会影响线路的铺设,此时,为了为站前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施工单位必须快速移动网。施工前,要积极与土建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在获得其他单位的计划并在现场施工单位支付桩后,我们可以为现有的联络网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一般情况下,施工前三天,应将建设天窗关闭计划,停电范围,安全措施和运行内容的详细信息发送到线路调整和电力调整部门,以便在施工前做好一切准备。在达到电源故障命令后,确认在开始施工之前电源已切断,在工作区的两端进行可靠的接地,并根据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任务完成后,检查并清理现场以确认没有异常,然后通知ESC和交通管理部门驾驶车辆。两列火车安全通过后,施工人员可以离开现场并确认安全。
3.现有电气化铁路线路拨号工程接触网过渡施工方案的优化
线路拨号是铁路建设第二线,小曲线改造和现有站场改造的共同环节,它也是最重要的链接之一。这与铁路拨号能否按时顺利开通直接相关,“大封锁”时间有限,联系网络专业人员的时间有限。因此,必须测试设计师,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改造现有有线接触网络,理解“过渡”和施工组织能力的能力,以实现全面的主动性。
大多数铁路线路联络网项目需要在天窗时间内完成,拨号界面上的联系网络的构造复杂且繁琐,并且存在许多过渡项目,过渡项目的优化和推进建设可以在“大封锁”中保存联系网,当时的工作量为线路连接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某铁路建设段的第二道双轨项目的四个拨号界面中的两个拨号接口为例,重建联络网络。它涉及一个过渡结构,它连接到+800——+1000交叉点的新的第二条双线。
3.1支柱过渡
A地南站自身的绕线和既有的大包线是连在一起的,无法安装预设拨号界面南绕线上的7根支柱,4根上行的(10#,8#,6#,4#)和3根下行的(7#,3#,5#)需要过渡施工,其中上游侧的第4,第6和第9支柱以及下游侧的第3,第5和第5支柱应在天窗中进行极化,过渡钢由一个天窗完成,每一个上下两侧。柱子和混凝土柱的安装。
(1)1个支柱之间的距离约为100毫米,可以保持原支柱的固定,2个支柱现在限制在3140 mm,鉴于大绕组和南绕组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化,调整精确距离在140毫米范围内,极限不小于3000毫米,因此可以暂时忽略锚固处理,如果限制小于3 100 mm,您可以选择在打开生产线后执行锚固处理。
(2)第3和第4根柱的间距约为1400 mm,不能满足垂直混凝土柱的要求,有必要进行过渡建设,增加1组的过渡柔软度。三根柱的交叉距离为3.1米,主线为3.1米,杆型为G200 / 15,基本型号为J200/15-1,四柱的交叉距离为5米,杆型为G200/15,基本型为J200/15-1。在拨号之前需要将软跨度安装到位,并删除现有的24个支柱。(23#支柱不必拆卸,继续挂现有电缆,软跨只挂现有的上行接触网),4根支柱有清晰的拨号距离,可以考虑在暂停计算后提前安装,打开时挂在原地;打开后的3根支柱根据设计位置安装支柱,拆下过渡软跨钢和钢柱。
(3)5根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6.5米。现场测量杆与现有大包络线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杆的要求。需要软跨越转换,5根柱子的交叉距离为3.1米,杆型为G200/15,基本型号为J200/15-1,6柱用作上游固定位置的临时基础,杆式G200 / 15,基本型号J200 / 15-1,位置距离现有线10米,6柱可形成拨号后正式支柱,拨号时正式挂机。
(4)内部的8根支柱位于公共工程临时轨道的内侧,影响工作的连接,不能满足电线杆的需要。7根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1.5米,无法安装支柱。对于南绕组的临时绕组,杆式G200/15,基本型号J200/15-1,8个支柱的交叉距离为3.1米;下行总线的7根支柱的交叉距离为3.1米,杆式为G200/15,基本型号为J200/15-1,打开线后需要安装7个和8个支柱。9根柱子可以满足杆子的要求,也可以是杆子。10根支柱的位置不能安装在南蜿蜒进入B站的临时轨道上,考虑将腕臂安装在整条生产线上,钢杆类型为G200/3。柱子受到临时轨道的影响。在安装支柱并且临时轨道具有约2.5m的限制之后,在正式安装期间可以将限制适当地增加到3.5m。
图1.某铁路A——B站间的接触网改造图
3.2接触网悬挂和定位过渡结构
(1)如果侧边界面小于4.5m,则应采用水平臂臂加长方法,并应在过渡臂处翻转接触臂,以影响线路铺设。现有的支柱和支撑装置已被移除。在倾斜机械臂和水平机械臂之间安装支撑固定装置,可以使活动关节变得更加牢固,之后在打开现有的接触网之后把新线路移除,切断多余的水平臂并挂起新的接触网。
(2)如果侧边小于5.5m,应加长水平腕臂,应在腕臂支撑处设置返回线下锚接头,并将设备钢丝绳的悬挂水平臂臂和硅胶绝缘体放置在结束,并在支柱的背面安装临时斜拉索,以防止支柱容量过载。
(3)对于电缆移动较大且安装单支柱困难的部分,应在现有支柱和过渡支柱之间安装软跨设备,轴承电缆应悬挂在横向支座上,接触线应位于固定线路。
(4)电缆应安装大电缆和大悬架。应安装软跨度。无法安装软跨度。
(5)当电缆移动到较大的部分时,当侧边界小于7.5米时,使用以下两种过渡模式。首先,使用H170的支柱通过套管焊接来拉长水平腕臂,并将悬挂的水平腕臂和钢丝绳的硅胶绝缘体安装在支柱顶部;第二种是使用H93支柱定位上下布置的双手腕臂,当安装上手腕臂时抬起它,延长支柱背面的电缆支撑并将其埋深1.5-1.8m深。
4.结束语
电缆接触网改造工程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过渡施工方案,采用永林组合施工方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材料,机械,劳动力和劳动力的投入。在文章中,根据不同的侧边界选择大限位接触网柱,并且相应的腕臂安装图定位于低容量和高度要求。它简单易行,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型线路接触网通过低悬,大跨度,卡绝缘架设,减少新接触网电气化的调整时间,逐步减少,逐片调整,逐一投入使用,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影响,站场重建拆除了压载柱。通过现场调查,采用两组软跨进行调整,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压载物的过渡定位问题。联系网络高速道岔和非定位调整,CAD绘图线和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参考文献
[1]黄稠青.电气化铁路工程既有线接触网施工过渡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9):116-118.
[2]辛子平.既有电气化铁路站场改造中接触网设计及施工优化[J].中国铁路,2014(5):94-97.
[3]刘大维.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6(7):129-129.
[4]曹奕.接触网施工在既有线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
论文作者:苏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支柱论文; 电缆论文; 距离论文; 线路论文; 柱子论文; 电气化铁路论文; 铁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