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长江千里浪
——百万雄师过江记
耕 晨
渡江战役
一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直逼长江北岸。此时,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由全面内战爆发时的120万人增加到358万人,而国民党军的总兵力虽还有204万人,但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却只有146万人。这些国民党部队分散在西起新疆、东至台湾的漫长战线上,且大部分部队皆遭受过解放军的重创,或是新组建的,或是被歼甚至多次被歼后又拼凑、补充起来的,士气低落,战斗力也弱,己无法在战略上组成有效的防御。
但蒋介石不甘心就这么退出历史舞台。“下野”后的蒋介石连做梦都不忘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他最后的凭依就是长江。
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防线上,蒋介石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还有海军100多艘舰艇日夜在长江江面上巡弋,空军4个大队随时待命。在他看来,没有空军和海军的毛泽东,要想一帆风顺打过长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蒋介石面对其反动统治的总崩溃,为获得喘息之机,以便在长江南岸整顿残余部队,坚守长江天险,从而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便发动“和平攻势”,“乞求和平”,玩起假和谈的伎俩。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结构优化方法在航天航空领域最先被应用于机械部件的设计,尤其在发动机、机翼动机的功率大小,故障率的高低都对飞机的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众所周知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涡轮盘,航天器在飞行工作的过程中,发动机的内部往往有着很高的温度,超高的温度使得发动机内部的环境十分的糟糕,而涡轮盘是飞行器发动机中重要的压力承受部件。在这样糟糕的内部环境中,涡轮盘同时在高速旋转,这时由于普遍把涡轮盘的轮箍进行加宽设计,导致其受力十分不均。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的时候为了减小这种受力不均的现象,通过结构优化方法对该产业进行产业优化,对涡轮盘的设计进行更新换代,大大减小了发动机内部的负荷。
毛泽东识破了蒋介石的图谋,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不使革命半途而废。
1948年12月12日,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正在围歼黄维兵团时,毛泽东就致电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5位同志,提出:“黄维兵团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
今年10月23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了2018年第6号预警,指出一些不法培训机构利用学生急于找到工作的不安心理,表面上为学生设计各种培训计划,作出提供兼职、实习、内推就业等虚假许诺,鼓吹接受“培训”后直接安排就业等,实际上在培训协议中嵌入贷款合同,从而使许多学生卷入“培训贷”的层层陷阱。
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歼。这时,淮海战场北面的陈官庄还在酣战,华野正在压缩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圈,粟裕、谭震林都在全力指挥作战。因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了不让粟裕、谭震林离开指挥位置,决定将总前委会议放在华野前线指挥部驻地蔡凹村召开。
毛泽东等中共领袖能被蒋介石、李宗仁和谈烟幕迷惑吗?毛泽东跟蒋介石已打了20多年交道,太了解他的阴谋了。至于李宗仁的心术,毛泽东早就看穿了,如果将“和谈”作为幌子,企图划江而治或延缓解放军过江,那他的算盘就打错了。中国共产党绝不允许再来个现代版的“南北朝”。
12月17日深夜,刘伯承、陈毅带着总前委5位委员共同研究的渡江作战建议和部队整编方案驱车北上,前往西柏坡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汇报。邓小平回到中野司令部小李家村,谭震林回到山东兵团,粟裕仍留在蔡凹村,指挥华野部队进行战场休整和部署防止杜聿明集团突围的措施。
职业培训,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培训内容因社会、企业岗位需要“量身订制”,学员经过培训就能上岗工作,职业培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南疆村镇发展中随着电器设备的广泛应用,需要大量的电工,电工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为贫困人员的就业脱贫提供了机会。根据信息技术辅助电工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广应用到更多的职业培训中。
为了解决干部、战士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坚定广大指战员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和信念,部队到江边后再次进行思想动员,并请来在江上谋生多年的老船工、老渔民介绍江情、水情,让大家明白:九里十三矶(礁石滩)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舵掌握得好,就不会撞上去。经老船工这么一讲,干部、战士对乘木船夜间过江的顾虑一扫而光,人人精神抖擞,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毛泽东、周恩来告诉刘、陈,中央军委决定淮海战役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渡江作战的职权,统一领导渡江大军。
中央军委于1949年2月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以萧劲光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第十二兵团)及华东、中原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共约120万人,在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统一领导下,准备于3、4月间发起渡江作战。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专门找出席会议的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研究了渡江作战问题,初步定下了4月10日为发起渡江的时间。
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综掘巷道新型超前支护设备,具有高度和宽度可伸缩调整、适应不同巷道截面尺寸等功能,并利用特殊结构处理的伸缩梁与顶梁,使得支架在展开时能够与顶板良好接触。同时论述了该装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即超前支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应力分析,分析的结果为综掘巷道超前支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3月20日,毛泽东电示陈毅、谭震林:“全军可于4月13日或14日开始渡江。”同日,陈、谭复电中央军委、毛泽东:“4月13日开始渡江作战是可以的。”3月26日又报告,建议推迟两天渡江。
3月27日,毛泽东复电渡江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五同志:“同意你们15日发起渡江战斗及对北岸敌人的处置。”
毛泽东明确指示:二野、三野7个兵团24个军100万人,加上萧劲光率领的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和江汉、桐柏、鄂豫等3个军区部队20万人,在整个渡江作战中,按照总前委的统一部署,协同作战。
GaAs晶体折射率由传统模型确定.将式(13-14)式代入式(12)中,即可得到不同调制因素变化条件下晶体的最佳取向,即折射率变化最大取向.图2-4分别给出的调频、调幅、调相条件下,GaAs晶体的折射率变化最大取向曲线.
1949年3月下旬,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蚌埠南郊孙家圩子。渡江会议就在孙家圩子土墙茅舍里召开,一些兵团司令员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的渡江会议初步确定的基本内容是:
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三路大军即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于4月15日开始渡江。二野的第三、四、五兵团共9个军35万人为西突击集团,由刘伯承、张继春、李达指挥,在湖口至枞阳之间渡江;三野之七、九兵团为中突击集团,30万人,由谭震林指挥,在枞阳以东至金河之间渡江;三野八、十兵团为东突击集团,35万人,由粟裕、张震指挥,在金河口至江阴之间渡江。
4月1日,邓小平、陈毅率新组成的总前委精干指挥部去合肥东南瑶岗村。各突击集团指挥部也分赴桐城、无为、泰州。
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结合敌人的江防特点和兵力部署,拟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纲要》对解放军参战部队的具体作战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能源供需缺口进一步增大,2020年、2025年、2030年广东省能源需求缺口分别为4 225万tce、6 615万tce、10 215万tce。
东集团和中集团从南京的两侧渡江。渡江成功后,中、东两路大军统归粟裕指挥,两个集团迅速东西对进,对南京、镇江、芜湖之敌实行钳形包围,向中心压缩,把敌人包围在广德、长兴以北地区加以消灭,力求夺取南京。此着胜利以后,再向上海、浙江、福建进军,协同西集团消灭向纵深逃窜之敌。
西集团则像一支楔子楔进蒋系和桂系部队防守的结合部,切断汤恩伯和白崇禧两大集团的联系。
当时针准确指向8点整时,渡江中集团指挥官谭震林铆足了劲,对着无线电话筒,雷霆万钧地下达命令:“向江南进军!”
对邓小平主持拟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央军委于4月3日复电同意。
二
经过了两个月整训的二野、三野部队,奉命于1949年2、3月间,先后由徐淮地区和阜阳地区出发,开始向长江沿岸挺进!
Cloumn-Bot是一种集成了环境检测、灾情预警、故障追踪与远程控制等功能的工业用智能化机器人,将各功能作为单一模块集成至机器人壳体,采用总线将各模块连接,实现控制器与模块的双向数据流.
长江以北的条条公路上,滚动着川流不息的炮车、辎重车;战马嘶鸣,风一般疾驰在辽阔的原野上;战士们排成几路纵队,掮着枪,扛着炮,迈开矫健的步伐,唱着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歌;成千上万的支前民工推着小车,赶着牛车、马车、驴车,抬着担架,浩浩荡荡地跟着大军向南前进!
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且建设过程中涉及各方面的问题,而网络普查和数据录入作为系统建设的关键因素,需要在设计系统前来完成,从而对网络资源的类型、规模、数量以及使用情况有基本调查。通常选择代表性较强的网络资源作为普查试点,其目的是对普查工作在装备、成本等方面有足够的了解,做好普查工作的协调分工,从而有效发挥公司内部工作的职能,促进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普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经过长途跋涉,渡江部队先后来到长江边,形成同敌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刘伯承、陈毅赶到西柏坡时已是1948年年底。
为了满足旅者的求知欲望,很多地区的旅游开发者,纷纷将传统的民俗活动提前或延后,甚至是随意开放,并对其中的活动环节加以干涉,有意识的删减或增加部分环节,造成了民俗旅游的缺失,而长此以往,则会导致本地区传统民俗文化出现歪曲现象。
接着,部队即开始进行游泳、乘船的水上练兵。早春的沿江地带,乍暖还寒,河水冰冷刺骨,但干部、战士却整天扑腾在河湖池塘里,不少人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经过一段时间苦练,大部分北方来的“旱鸭子”变成了“水鸭子”,并学会了划桨、撑船、自救、互救等技能。
接着,部队又进行上船下船、航行编队、通讯联络、水上射击、登陆突破等战术演练,进而进行实战演习。二野、三野都发出指示,要求官兵在训练中要贯彻有进无退、英勇顽强、独立自主、配合友邻的战术思想,以及分散登岸、集中作战,先登岸先突击,小群动作,大胆猛插的战术原则和动作要领。
据此,部队间展开比赛,看谁的训练成绩好。他们从河里练到湖里,又从湖里练到长江。第二十一军第一八五团3小时横渡巢湖35公里,靠岸登陆全团仅用了5分钟。
训练中,一个战士因不慎落水而亡,便促使大家对自制土救生圈的思考。通过开“诸葛亮”会,发动人人献计献策,也真应了“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的那句老话,不久,各种各样颇为适用的土救生圈就试制出来了:
用20斤稻草捆绑成一个小圈子,放到河里试验,草圈将人套住,可以浮人,战士露出胸膛,尚可射击,稻草圈浸水12小时,仍可使用;
以火油箱两只,用绳布捆于腰部,不大会游水的人背着武器、装备,落水也不会下沉,凭两只手划水就能游到对岸;
将猪尿泡放在草木灰里用脚碾搓一二分钟,然后用嘴吹,充气。将四五个充了气的猪尿泡扣在腰上,人在江河里就不会下沉;
4月8日,二野第十五军组织5名侦察高手,于当晚乘一叶扁舟,携带1挺轻机枪、2支步枪,到对岸敌人防区直接侦察敌军的火力配备情况。经46分钟划行,小船距南岸差不多还有250米时,被守军发现。守军即以轻重机枪猛烈射击,小船上的机枪、步枪也随之还击。小船顺水向东漂流了1里多,然后返回北岸。这5名水手不仅摸清了国民党军在这一江段的工事及火力配备情况,而且自己毫发无损。他们的行动大大提高了部队过江的信心。
以毛竹筒(每个一竹节)4个扣在腰间,其浮力能让会凫水者托一挺机枪射击,不会凫水者也能托一支步枪射击,人在水中运动自如……
上述各材料易取且廉,也易制,轻便好带。船要是安全抵岸,随手扔在船上,跳下船就冲锋。
各种救生圈的试制成功,使不大会游泳的战士再也不用担心落水后被淹死。
船被枪弹击穿漏水怎么办?这又是战士们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在船民指导下,他们学会用破棉絮塞洞堵漏的办法。
三
渡江必须有船,有船还得有会弄船的人。因此,苏北、皖北解放区,在大军尚未到达江边时各级政府第一个支前任务,就是全力协助部队筹集船只,动员船工参战。
大军抵达长江北岸后,各军内部建立了船舶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广泛地向船民、渔民以及广大群众宣传党和军队的政策,征集船只,打捞沉船,修补漏船。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工作,不少船民、渔民自愿献出了自己的船只。但也有一些船主对这些宣传不感兴趣,有的竟将船只开进湖里隐藏起来。这些船主多是跑江湖的人,他们不仅有船,而且还控制船工,由于多次吃过旧军队强征船只的苦头,所以害怕当兵的,对当兵的话不相信。但这些人重感情,讲义气,喜交朋友,爱办光彩事,愿听大官讲话。
针对这些特点,不但县长跟他们交朋友,部队还与船主、船工搞联欢,团长、师长、军长出面讲话动员,还请他们喝酒,启发他们阶级觉悟。这就使他们看清了解放军与他们所见过的任何军队都不同,解放军处处维护人民的利益,真正是人民子弟兵。送大军过江,打败蒋介石,改朝换代,自己参战立个大功小功,也就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再也不受任何人欺压了!三野司令部、政治部还印发了《渡江船工光荣证》,有的军部还印发《船工立功证》。这些都有力地激发了船主、船工们参战的积极性。
第九兵团还明确宣布:船工及其家庭的生活,由部队按制度供给,船工的报酬以米计钱,每天发大米老秤3斤半,家属大人2斤,6岁以下的幼儿1斤;伤者给予治疗,工钱照发;残废者,跟部队一样,发给荣军证;牺牲者,按烈属给予抚恤,安置其家属;船打坏了,坏多少赔多少,整个坏了赔新船。
后顾之忧解除,许多会弄船的人争着报名当船工,船主也把隐藏在湖荡里的船以及沉入河底、湖底的船打捞上来交给部队使用。船工们多为拥护共产党的穷苦百姓,他们敞开衣襟,握拳捶胸,吐出铮铮肺腑之言:“有我们在,就有船在,不把你们送过江,还算什么闯江湖的汉子!”
就这样,二野、三野很快就筹集到各型船只9400多条,平均每个军第一梯队拥有大小船只500多条,一次可运1万多人。凡能过江的木帆船,至少有两个船工,他们或是父子、或是夫妻、或是兄弟、或是兄妹,这样,光参战的船工就有两三万人。
此外,三野部队还把汽车发动机安装在坚固的大木船上,把船改装成土炮艇、冲锋舟。
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所筹集的船只都分散在内湖、内河隐藏起来。渡江时间日益临近,要将船只一条条送入长江又成了个大问题。陆地不能行舟,将船抬入长江是一个办法。但小船能抬,大船怎么抬?而且这么做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浪费时间,还容易损坏船只、暴露目标。于是,部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日夜挖掘,开渠灌水,掘堤引渡,拉船翻坝,将船陆续驶到江边。
4月15日晚,中共和谈首席代表周恩来对国民党和谈代表团所有人员郑重宣布,谈判以4月20日为限期,南京代表团是否愿意于协定上签字,须于4月20日以前表示态度,4月20日为签字日期,“我们只能约束到本月二十日止,到那时还不能获得协议签字,那我们就只有渡江,不能再拖延到二十日以后了。”
到4月初,后勤部门给部队补充了3至4个基数的弹药,人民群众为渡江部队备足一个月的米面口粮。山东、苏北、皖北的老解放区组建了几十个支前随军民工团,确保解放军打到哪里,支前工作就做到哪里。至此,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
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部队到达江边后,侦察人员把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对岸情况及国民党海军军舰在江上的活动,一一记录在案,以便从中找出敌人的活动规律。但仅用望远镜侦察敌情毕竟十分有限,于是,部队开始谋划深入虎穴,直接去对岸侦察。
通过对2-3年生实生核桃树采用5月上中旬嫩枝嫁接及6月中下旬的2-3年生枝条上的方块芽接,5月上中旬核桃嫩枝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6月中下旬核桃2-3年生枝条方块芽接成活率可达95%以上。由此可知,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可有效延长核桃夏季嫁接时间,嫁接成活新梢的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嫁接品种的新梢枝条完全成熟,越冬性好;通过适时摘心,核桃嫁接第2年即可获得产量。
以油布(美式油布最好)缝成车轮胎形圈袋(较人体稍大些),内部塞满软熟的稻草或麦秸草,并适当充些气,将圈袋套于人胸部,落水后仍可以举枪射击;
在渡江侦察方面,中集团第二十七军做得最为出色。为搞清对岸敌情,第二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何敏学等连续组织侦察兵偷渡10次,8次成功,共捕捉国民党军30多人,从俘虏口供中得到不少情况。
侦察英雄齐进虎率侦察小分队,夜间乘小船潜入敌军驻防的黑沙洲,与守军周旋了8天8夜。所带的干粮没了,饿了,吃把蚕豆叶;渴了,喝几口长江水。就这样,他们在摸清了洲上守军布防详情后,借助一只大木桶漂回江北。一只木桶可以过江,说明长江并不是不可征服,敌人的长江防线也不像他们所吹嘘的那样,能让“共军插翅难飞”。
水系沉积物测量[14-15]应最大限度代表上游汇水域基岩的化学成份,该方法适用于水系发育且外来干扰物较少地区。土壤或岩石测量采集的样品应最大限度代表采样单元下伏基岩的化学成份,用于地质与矿产调查等大比例尺项目。在柴达木盆地周缘数万平方公里的残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不太实际,因受景观条件和工作面积制约,其测量效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后来被拍成电影《渡江侦察记》,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解放军渡江侦察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聂凤智任军长的第二十七军。
为了及时而周详掌握长江南岸守军布防和调动情况,第二十七军在以上10次偷渡基础上,决定由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参谋长亚冰、军侦察科长慕思荣、侦察营教导员车仁顺等率1个加强营,组成“先遣渡江大队”,携带电台,潜入江南。
4月6日晚,“先遣渡江大队”从北岸泥汊港镇夹江口乘木船偷渡、强渡,到荻港附近登岸后,直扑宣城阳山,转战南陵、繁昌、铜陵三县交界的山区,并迅速与皖南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取得了联系,展开敌后侦察,将敌情用各种办法送到江北军部。
“渡江先遣大队”在江南闹得守军寝食不安,草木皆兵,对敌军的心理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后来大部队渡江作战时,他们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五
4月1日,以毛泽东所提的八项条件为基础的国共和平谈判在北平举行。南京李宗仁(字德邻)政府如能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则战斗渡江即可改为和平渡江。
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下野后回到奉化溪口老家的蒋介石,暂时放弃与桂系李宗仁等人的纷争,希望李宗仁能用和谈帮他挡住共产党百万大军过江南下,维系半壁江山,以图东山再起。他亲口对他儿子蒋经国讲:“如果李德邻能同中共和谈,拖到四五月份,长江汛期来临,那时中共再想渡江就很困难了。”“五月份之前共军若不渡江,则受长江汛期的影响,势必只能等到10月份以后。而到那时,我们的长江防线就会很坚固了。同时,我们后方的几个编练司令部还会提供100多万新军来加强江防。到那时,江南、江北,国共就要平分秋色了。”
蒋介石“求和”“引退”,是随时准备走到前台,作困兽之斗。而李宗仁积极“谋和”的意图却是在于通过和谈,实现划江而治,建立“南北朝”。
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的,农村居民以按照居住状况划分的社区为单位,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和基层政权的指导下,通过直接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处理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有组织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制度。城镇化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蒋、李的“谋和”虽同床异梦,但在备战、维护国民党的统治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
这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第一次举行全体会议。此刻,虽然杜聿明集团歼灭在即,但歼灭杜聿明集团却不是会议的主题。会议主要研究的是,淮海战役结束后的渡江作战和部队整编方案,从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为渡江作战进行全面准备。
为争取与国民党政府谈判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在解放军完成渡江作战一切准备之后,毛泽东确曾打算将渡江时间推迟半个月至一个月。为此,他电询总前委:“关于江水情况如何,推迟渡江时间有何不利,望即告,以便决策。”
渡江时机,正是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人着重要掌握好的主要环节之一。他们立即复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每年阳历五月开始大水,而且五月的江水比七、八月还大,两岸湖区均被淹,长江水面极宽。届时,渡江将发生极大困难。如过久推迟,则必须将部队后撤就粮、就柴草。所以我们意见,只有在能保证和平渡江条件下,才好推迟时间。”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坚持政治斗争,又充分考虑渡江客观条件,于4月15日电示总前委:“依谈判情况,我军须决定推迟一星期渡江,即由15日渡江推迟至22日渡江。假定政治上有必要,还须准备再推迟7天时间。”
程序开发总体思路如图9所示。程序的输入参数有传动轴上齿轮轴承部件的几何参数、位置参数、传动轴-齿轮-轴承之间的拓扑关系以及齿轮的转速和功率。程序根据部件类型标志识别各个部件,读入参数后自动进行计算。
4月16日,中央军委、毛泽东致电总前委:“你们的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用战斗方法渡江上面,并保证于二十二日一举渡江成功。”“现请你们考虑者,即假如南京愿意于二十日签字,但要求于签字后给他们几天时间以便部署,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是否可能再推迟三天,即由二十二日改至二十五日渡江。这种推迟,是否于我军士气及渡江任务之完成上发生妨碍……只有你们认为推迟至二十五日实行战斗渡江并无妨碍,我们方准备允许南京的请求。如何?请考虑电复。”
总前委于4月17日复电中央军委、毛泽东:“我们一致认为二十日开始渡江作战,到二十二日全部投入夺取南岸的总行动,有把握胜利完成。”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终于在4月18日9时作出了决定:“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四月二十日开始攻击,二十二日实行总攻,一气打到底。”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随即便发起了渡江作战。
六
为了有利于东、西两路大军渡江作战,并在渡江后迅速会师,总前委决定中集团提早在4月20日夜渡江。
4月20日晚,在合肥东南瑶岗村总前委的作战室里,在中集团指挥官谭震林的指挥部里,一双双眼睛都紧紧盯住闪闪发亮的秒针,大家屏住呼吸,在等待着一个伟大的时刻降临!
四野第十二兵团,加上江汉、桐柏、鄂豫军区地方部队,一部分兵力进占浠水、蕲春、黄梅等白崇禧集团的防区,钳制九江方面之敌,保证西集团渡江作战的右翼之安全;另一部分兵力进占武汉的外围花园、孝感、黄陂敌之据点,造成进攻和夺取武汉的态势并准备在武汉至九江之间地段渡江南进。
伟大的渡江作战开始了!顿时,长江北岸数千门大炮齐发,大地震颤。密集的炮弹拖着簇簇火光在夜色苍茫的天空划出无数道明亮的光弧,飞向南岸,轰毁敌军防御工事。炮火映红了天空,咆哮的江水在炮火的照耀下犹如殷红的血液。中集团(七、九兵团)7个军30万人,在裕溪口至枞阳镇段20余公里的战线上,以锐不可挡之势发起强渡。长江江面上千帆竞渡,迅速越过长江中流,直冲对岸。
上千只木船的船尾都点了一盏小红灯,这只小红灯的前、左、右三个方向都不透光,只有靠后方才能看见。船队过江时,从江南岸往北看,朦胧江面上看不见有船,但如果从江北岸往南看,则可以看见无数只小红灯在闪烁,非常壮观。
站在船上的指战员们手握武器,双目紧盯着前方,时刻准备登岸向敌人冲击。为了加快船速,他们摘下钢盔,操起挖工事用的小洋锹,协助船工划水。船工负了伤,战士们接上去,人伤船不停。战士负了伤,一手捂住伤口,一手坚持摇橹。
敌军密集的炮火无法阻挡人民解放军船队的前进,中集团以震破敌胆的英雄气概,一举突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至4月21日晨6时,仅一个晚上,中集团30万大军便在裕溪口至枞阳镇段20余公里的战线上胜利地渡过了长江,占领了荻港、鲁港地区,并向繁昌、铜陵两地扩张。
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闻讯于21日上午坐飞机赶到芜湖组织防堵,但已无济于事。
渡江战役发起前,中央军委和总前委规定,战斗部队过江一个营,师长要过江,过江一个团,军长要过江。根据这一原则,中集团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第二十四军军长王必成、第二十五军军长成钧、第二十一军军长滕海青都随着自己军的突击队过江。
聂凤智双脚一踩在南岸的土地上,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脱口而出一份向总前委报告的电文:“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电文只有12个字,这是聂凤智将军在革命战争年代拍的最短的一封电报,也是最富有诗意的一份电报。
1949年4月21日,晨曦初露,新华社播音员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所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通过电波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黄河上下、白山黑水。这个由毛泽东起草的《命令》,在严正指出了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的顽固态度以后,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七
在长江上与风浪搏击了20多年的老船工张孝华主动报名参战,被编在中集团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第一突击队第一组第一艘船上。对岸的国民党军队在悬崖峭壁上构筑了数不清的碉堡,炮弹如暴雨一般倾泻在江面上。战士们用身体挡住子弹,保护着张孝华,有好几个战士先后中弹或倒在船上,或落入水中。出发半个小时后,张孝华驾驶的这艘冲在最前面的船只就直抵南岸。如今,船工张孝华驾驶的“渡江第一船”静静地躺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内,供游人参观。
在整个渡江战役中,有成千上万个张孝华式的船工不顾身家性命地支援解放军,其中最典型的要数“渡江英雄马毛姐”。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十分动人的故事。马毛姐的事迹曾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人。
马毛姐,1935年出生在安徽无为县马西村一个船民家里。她家离长江仅五六里之遥,从10岁起,就帮着哥哥在长江里行船。1949年农历春节后,驻在她家乡一带的解放军在大张旗鼓地征用民船,准备渡江。年仅14岁的马毛姐,十分热爱解放军,她说服家长首先将自家的那条大木帆船献出供解放军使用。同时,她还积极参加了动员征船工作,在她的带动下,很快就有200多名船主报名送大军过江。
4月20日下午三四点钟,部队通知,在内河训练的军民一起把船开到长江边。部队指战员和船工们知道晚上要过江了!
当晚,江边停了数不清的木帆船。然而,可担任突击任务的船只有4条,马毛姐的哥哥马胜红掌舵的那条自家船是其中的一条。马毛姐是在船上长大的,又参加了训练,所以她一直在船上忙活。天黑了,解放军奉命开始上船,马毛姐忙着拢船、搭跳板。指挥突击队的那位叫“一号”的首长,正好乘坐马毛姐家这条船。那位首长问马毛姐:“你这位小姑娘在干什么?”马毛姐答:“送你们过江嘛!”“在江中打仗,炮火连天,你一个小女孩子怎么行,赶快下去!”可马毛姐态度坚决,非要送大军渡江。首长抬腕看看表,很着急,便用威严而又略带亲切的口气说:“你必须下去,要不,我们就换船!”
马胜红担心妹妹赖在船上不走会耽误首长大事,没奈何,只得硬把妹妹拉下船。马毛姐站在水边,靠着船,急得直淌眼泪,眼巴巴地望着解放军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船。当登船人数达到30人时,首长命令4条突击船开船。只见哥哥用力撑篙,就在船离岸、船尾甩到靠近岸的一刹那,马毛姐趁着夜幕和解放军指战员都在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前方之机,偷跳到船后梢,迅速躲进后舱,不敢露面。待船进入激流,需要人手时,马毛姐突然出现在船尾,奋勇摇橹。冲在最前面的突击船在敌人的探照灯、照明弹的强光下被发现,霎时,江面上炮声大作,炮弹落入江中,击起了冲天水柱,一层层巨浪从天而降。与此同时,解放军所有的大炮也都怒吼了,以猛烈的火力向南岸敌人压去,双方激烈交火,整个夜空都被映红了。马毛姐只顾使劲摇橹,毫不惧怕,船上的官兵没有不敬佩她的。正当船如箭飞,迅猛向前时,一颗子弹擦破了她的右肘,鲜血直流,好在未伤筋骨,训练时解放军卫生员教的战场自救的方法派上了用场,她赶忙自行包扎,忍着伤痛继续划船。经过紧张战斗,哥哥和马毛姐的船第一个靠上了南岸——铜陵的金家渡。可是垂死挣扎的敌人从碉堡里吐出一串串火舌,妄图阻挡解放军前进。见此情景,熟悉南岸地形的马毛姐临机决断,带着解放军登岸,绕小路从背后炸毁敌人碉堡,然后她又迅速返回船上。当夜,她和哥哥驾驶的这条船不停地来回运送渡江大军……以后的七天七夜,马毛姐和她哥哥都忙着运送军队、物资装备,直到渡江胜利结束。有位参加渡江战役的革命老前辈深情地说:“我们是人民用双手托着送过江的!”
战后,14岁的马毛姐被评为渡江英雄、一等功臣、支前模范。1951年9月下旬,马毛姐受邀参加国庆庆典,安徽代表团推选她作为代表,向毛主席敬酒。在京期间,毛主席还请她到家里作客,并送她一些礼物。
现在,在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老照片:长江北岸木船林立,待命出发。占据大半幅画面的一条船上,清一色军装的小伙子们荷枪实弹,船梢上一位拖着大辫子的姑娘在摇橹,这位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马毛姐。当然,这张照片肯定不是在4月20日晚上炮火连天时照的,是在以后几天,战地记者闻讯赶来补照的,但它却记录了一段令人永远记住的历史。
八
1949年4月21日16时,刘伯承、邓小平直接指挥的由二野3个兵团和四野第十二兵团所组成的西集团近两千门大炮发出的强大炮火,铺天盖地射到长江南岸国民党军阵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猛烈炮击,摧毁了敌军前沿阵地。18时30分,西集团担任第一梯队的5个军相继登船起渡,数千条木帆船竞相南驶,直冲对岸。
守军集中火力疯狂拦截,江面上水柱四起,部分船只中弹,但渡江突击部队临危不乱,以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争当登岸第一船的坚强意志,奋力航进。仅不到30分钟,先头部队便胜利登岸,抢占了滩头阵地。至当晚9时,西集团中的16个团已渡江。各军的突击队登上南岸后,后续部队源源南渡,对敌实施连续突击,守敌纷纷溃逃。22日,西集团先头部队解放了贵池、彭泽等地,猛扑浙赣线,向敌军纵深进攻。至23日,西集团35万大军全部渡过了长江。
在西集团大军强行渡江的同时,东集团(八、十兵团)8个军35万人,在粟裕、张震指挥下,严阵以待,于19时在申港、靖江地区也发起攻击、强渡。
那天下午3时左右还是刮的东南风,到4时左右风停了,接着就转成东北风。指战员一见刮起东北风都高兴得跳起来,大家都说,过去诸葛孔明借的是东南风,而我们毛主席“借来的”却是东北风,真是天遂人愿!老船工则讲,这是天要灭蒋!战船冒着密集的炮火向前猛冲,首批8个团的兵力,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在圩塘镇至王坍集、申港至夏港及长山两侧3个地段登岸,歼灭了据守的敌军。
东线,敌人守备重点是在江阴地段。江阴要塞号称江防门户,占领了江阴,就从江南、江北封锁了长江,上游敌舰无法东逃,下游敌舰无法西援。江阴是国民党江防的重点,放心地段,攻占了江阴,必将使其震惊,先从精神上崩溃。
东集团最先登岸的突击营战士与驻守在江阴县的起义人员会合,机智地活捉了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摧毁了江阴要塞。诚如总前委在《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判断的那样,只要攻占了江阴,敌人就完全混乱。东集团攻占了江阴,便致东线敌军全线迅速崩溃,纷纷丢盔弃甲,夺路南逃。22日即占领扬中、江阴县城及扬中、江阴一线的广大地区。
4月22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见大势已去,便下令总退却。国民党南京政府也于22日仓惶南逃广州。
4月23日,毛泽东午休起床时兴致很高,边穿衣服边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蒋介石想拖延时间,重整军队,妄图卷土重来,他认为我们好欺骗呢。你可不知道我们也需要这段时间调动军队,造船修船呢。他在那边修防线,我们在这边架大炮,谁也没闲着。结果呢,他只落得个拖延时间破坏和平协定的罪名,什么便宜也没沾上。我们利用夜色,利用炮火掩护,一下子就过去30万军队。他们的军队垮台了,我们的军队就要打到南京去了!
果不出其然,次日即4月24日,捷报传来了,第三野战军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
责任编辑/刘 薇
标签:总前委论文; 中央军委论文; 渡江作战论文; 第三野战军论文; 国民党军论文; 杜聿明论文; 渡江战役论文; 突击集团论文;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论文; 刘伯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