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新区普康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但再闭塞率与LVEF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group of 60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from May 2015 to June 2017 were divided into 3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ith oral aspirin, 30 cas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mbined therapy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vessels, and occlusion rate, rate of 90 d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Meanwhile,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vascularization rate and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reocclusion rate and the LVEF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67%, far higher than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pirin; Clopidogrel
目前,心肌梗死在我国的病发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治疗心肌梗死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方式[1]。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则是经过大量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证实,能够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是通过阻断血栓烷介导与ADP介导的聚集通路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在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本次研究了6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了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6月60例心肌梗死患者,以此来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例患者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患者年龄35~63岁,平均(52.24±4.23)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患者年龄34~64岁,平均(53.57±3.4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严密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各项生命指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硝酸酯类的药物、他汀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并静脉注射10mU瑞替普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00mg阿司匹林,3d后剂量改为100mg,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300mg,2d后剂量改为75mg,1次/d。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临床疗效。其中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分为以下几项:①痊愈:患者心电图显示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胸口疼痛程度有所下降,心电图显示ST-T段处于等电位线水平;③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所改善,心电图显示ST-T段出现下移;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 ±s)描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以及LVEF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差异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再闭塞发生率与LVEF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类型,其主要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突然出现了闭塞,从而导致患者心肌中发生了缺血、损伤与坏死的现象。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急性循环功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血清心肌酶学发生了不同的动态变化,以及一系列的特征性的心电图变化[4]。在治疗的过程中,血小板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抗血栓治疗不但能够有效防止凝血酶的生成,同时抗血小板治疗还具有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血栓的作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够使血小板环氧化酶-1产生不可逆的失活,阻止患者体内PGE2与TXA2的形成,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但由于阿司匹林的药效较为温和,在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时,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氯吡格雷作为一种高效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够不可逆的与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ADP介导的血小板糖蛋白的受体进行结合,以此来达到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阻断ADP,抑制患者体内血小板的聚集,减少患者机体内血栓的形成[5]。而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但能够增强单一药物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使两种药物起到协同作用,弥补单一药物的不足之处,增强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进一步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差异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再闭塞发生率与LVEF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30例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荣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05(26):10-12.
[2]许文举,林艳足,庄丽,许先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7,33(11):1665-1666.
[3]牛少辉,张丽华,简立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15,21(02):151-153.
[4]张攀,汪明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38(06):1177-1178.
[5]赵国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16,09(5C):61-62.
[6]刘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08):900-902.
论文作者:裴丽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患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实验组论文; 格雷论文; 血小板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